APP下载

基于长效机制建构的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为例

2014-04-25魏翠妮

关键词:苏南地区村官比例

魏翠妮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一、调查基本情况

采取滚雪球的抽样方式选取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其中苏北地区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苏中地区选取南京市的高淳县、江宁区及扬州市江都区,苏南地区选取的是江阴市顾山镇、溧阳市埭头镇、戴埠、溧城镇、南渡镇、上兴镇、社渚镇、竹箦镇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收集有效问卷227份。通过主客观问题的分析,对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苏南地区109人次,占样本量的48%,苏中为47份,占样本量的20.7%,苏北为65份,占样本量的28.6%,通过深入访谈,发现苏北地区村官的流动率相对高,村官同质性较强,所以样本量稍微低一点,对调查结论的影响不大。男性为135人,所占比例为59.5%,女性为92人,所占比例为40.5%,基本符合大学生村官总体样本分布。平均年龄为25.2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年龄最大的为34岁,平均服务年龄为2.2年,服务最少的为半年,服务最长的为5年。其中专科3人,所占比例1.3%,本科214人,所占比例94.3%,研究生人数9人,所占比例为4.0%。

二、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况

(一)大学生村官担任的职务

大学生村官主要担任村长助理和村支书助理。担任村长助理的51人,所占比例22.5%,村支书助理为111人,所占比例为48.9%,两项相加为71.8%,其中,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副村长、乡镇办事人员、街道办事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4.5%、0.4%、4.8%和0.9%,其他选项占7.5%。

(二)大学生村官主要的工作地点

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的地点在乡镇,留在农村社区的比例较低。其中农村的为85人,所占比例为37.4%,在农村和乡镇兼有的为14人,所占比例为6.2%,乡镇政府人数为113人,所占比例为49.8%,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的为13人,所占比例为5.7%。可以看出大学生常驻工作场所仅有1/3强是留在服务的农村社区,近2/3的留在乡镇以上基层单位。

(三)对村官工程业绩的评价

大部分村官对村官工程较为认可。认为非常好的为13人,所占比例为5.7%,较好的为83人,所占比例为36.6%,两项相加为42.3%,认为一般的为103人,所占比例为45.4%,认为不好的为20人,所占比例为8.8%,认为非常不好的为3人,所占比例为1.3%。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程业绩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与肯定。

(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

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职、日常实务、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等工作,其中许多兼任多项工作。从事文职工作的占78%,日常工作的占53.3%,参与新农村主任建设的占53.3%,参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占31.3%,其中参与调解村民矛盾的比例较低,占19.4%,其他工作的占6.71%,反映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未参与到经济发展与协调村民矛盾这样的核心问题。

通过深入访谈,证实大学生村官未深入到基层权力核心,大学生村官SB-LYG006,男,电子信息工程,2011年做村官,他认为:“应根据大学生村干部所学专业和特长,创造条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要参与村级班子实质性分工,让大学生村干部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六)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角色扮演主要为执行者和参与者。决策的执行者所占的比例为55.5%,比例最高,其后是决策执行的辅助者比例为37%,只有35.2%的大学生扮演决策的参与者,只有22%的大学生村官扮演决策的建议者,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4.4%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事业中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仍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融入到农村基层工作。

(七)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方式

大学生村官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是电话和QQ群。虽然联系频率较高,但深入的交流沟通方式较少。大学生对于做村官的期待,如SBLYG019,男,生态学专业,2011年做村官,他认为:“各个地方的村官应多交流多学习,共同进步,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八)村官工作对村官能力的要求

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沟通、组织协调、适应、写作和计算机能力是做好村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但却是目前欠缺的能力,从调查可知最欠缺的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94.3%,其次为组织协调能力,占91.6%,其他如图1所示。

(九)大学生村官获得的培训情况

大部分村官都接受过职业培训,对培训结果评价较为肯定与认可。培训对大学生村官适应村官生活、融入基层社区的作用明显。通过调研发现,村官认为培训时间太少,其中75%的村官的培训时间低于15天;培训时间在30天以内的占样本量的14.5%,培训时间为3~6个月的仅占3.1%,如大学生村官SB-LYG036,女,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专业,2011年做村官,她认为:“……自从上班前培训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培训,建议应该多多开展一些培训,选一些村官工作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作为示范点,看看他们平时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希望培训的内容能够更丰富,培训方式也更多元化,增加培训时间,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

(十)大学生从事村官的工作动机

部分大学生从事村官的动机较为功利。由于考研、考公务员有优惠政策,因此调查人员中近37.8%的人员的意向是考研和考公务员,32.1%的人员想在农村建功立业,只有9.2%的大学生村官 想带领村民致富,丰富个人工作经历的占0.4%。

图1 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的能力与所缺少的能力的对比

(十一)大学生村官的收入情况

大学生村官的年收入主要约为2~4万元,村官对收入的满意度不高。其中11.5%村官的年收入在1~2万元之间,33.5%的人的年收入在2~3万元之间,22.0%的人在年收入在3~4万元之间,18.5%的大学生村官的年收入在4~5万元,13.7%的大学生村官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地区差异是影响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因素。苏北地区的收入较低,苏中和苏南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较高,苏中地区的收入差距较大,而苏南地区的收入比较平均。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分类分析,发现苏北地区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占70.8%,苏中地区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占40.4%,苏南地区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占31.2%。苏北地区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仅有1.5%,苏中地区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为48.9%,苏南地区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为42.2%。

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对收入的满意度与收入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收入越高,满意度越高,尤其是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后,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指数大大提升。分析发现,4~5万元这个档次的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年限平均为3.2年,高于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服务年限2.2年,另外4~5万元这个收入水平大学生村官服务地区中88.1%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仅占9.5%。可以得出结论,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村官对收入的期待较高,同时由于服务年限较长,大学生村官对收入待遇的要求也较高。

(十二)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的评价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评价比较积极。其中非常满意的为 4.0%,满意的为40.5%,两项相加共计44.5%,一般的为42.7%,不太满意的为9.3%,非常不满意的仅占0.9%。

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满意度与服务地区相关性较强。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为41.6%,苏中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最高为63.8%,收入较高的苏南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反而最低,为38.4%。这个结果与苏州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调研结果比较吻合。苏北地区虽然工作收入低,但其工作的成就感较强,因而满意度较高,苏南地区村官的收入虽然高,但基本工作为行政助理,工作满意度反而没有苏北地区高[1]。

(十三)大学生村官在当地获得的支持情况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获得支持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基层群众、基层干部以及组织部门,通过调查发现这三方面的力量对大学生村官是比较支持的。基层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基本支持,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比较接纳,政府部门对村官的成长与发展较为关注。而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的满意度与这三部分的力量的支持正相关。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获得这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十四)村官工作对专业的要求情况

大学生村官在选拨的过程中,对专业是没有要求的。但调查得知,大学生村官认为认为村官应该对专业有一定的要求,作为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基层工作,必须有一定的专业背景,适合村官的专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农学专业,其次是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工学、教育学专业。

三、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路径

(一)对未来的工作规划

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工作规划,其中考取公务员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继续做村官,在基层创业的为10.1%,尚未考虑清楚的为7.4%。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村官未来的职业选择是考取公务员,继续做村官和在基层创业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二)对未来出路的想法

大学生村官对未来出路的看法比较积极乐观的,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理想,但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其中认为出路靠自己的比例为43%,认为应该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择优录取的比例为27%,认为国家有必要为大学生村官解决出路的比例为19%,认为国家部分解决的占11%。

(三)对村官政策的期待

大学生村官希望提高收入待遇与水平,不少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农村,希望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74.4%的大学生村官期待提高大学生村官收入与福利水平,56.3%的大学生村官希望为大学生扎根农村提供政策支持,40.5%的大学生村官希望提供创业方面政策支持,35.7%的大学生村官希望提供更多的学业深造的机会。55.9%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设置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招考岗位,46.2%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设置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事业单位岗位,16.7%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设置针对大学生村官专业硕士学位,12.7%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设置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企业单位招考岗位。

四、调查分析与建议

第一,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真正深入基层社区。工作地点以乡镇政府为主,工作内容类同基层公务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对基层的深入了解,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不符。

第二,大学生村官处于权力核心的边缘地带。所在村干部缺乏培养村官的热情。由于村官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大学生村官是有服务期限的一种制度安排,基层行政因知道村官终将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所以只安排大学生村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甚至在很多苏北地区的村官主管部门主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利用基层服务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

第三,培训是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半个月以内,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因此,增加培训时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应该成为大学生村官培训的重点。

第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动机较为多元化。以考公务员、考研加分和在基层社区建功立业为主,分别占三分之一强,但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缺少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制度与政策支持,因而,应该为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五,大学生村官收入水平地区差距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收入与福利水平较高;大学生村官的收入水平与其工作的稳定性相关性较高,收入水平越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稳定性较高;收入水平越低,大学生村官的流动率较高,大学生村官对收入福利满意度较低。因而提高大学生村官收入与福利水平是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六,提升村官工作的满意度是发挥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关键。提升村官工作满意度需要组织部关心村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为,增加其成就感;加大村官与服务地区群众与干部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帮助村官获得服务地区群众与干部的大力支持。

第七,为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村官选拨过程中要考虑专业背景。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为服务地区做贡献,在选拔大学生村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如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社区就可以选择农学背景的大学生作村官,服务地区如果比较重视教育,就可以考虑具有教育学背景的大学生担任村官。

第八,大学生村官未来的发展与出路是大学生村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村官期待的出路是以考取公务员、继续做村官以及在基层创业。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录取获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因而,在制度设计上,要立足于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招录政策,目前这项政策实施得较好。此外,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政策支持需要更多的制度设计。

[1]齐鹏,罗娜苏,益南.大学生村官入职动机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8-89.

[2]蔡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51-153.

[3]宋相义,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J].前沿,2007(2):12.

[4]崔玲,张艳荣.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183份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9-62.

[5]崔丽英.大学生村官,你更看重什么?——苏州大学一项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教育,2012(10):33.

[6]马德峰.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学术界,2011(5):182-185.

[7]张磊,张宇.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J].黑河学刊,2010(2):65-66.

[8]李文波,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1-112.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村官比例
唱村官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人体比例知多少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