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活动综述
2014-04-25文/吴昊
文/吴 昊
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活动综述
文/吴 昊
作为“第五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沈阳音乐学院科研处、演出处协办的“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 (First Annual Shenyang Music Conservatory and China Music Conservatory Vocal Coach Yearly Dialogue Conference)系列活动于2014年4月24-25日成功举行。
“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系列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莱比锡的春天》——中国音乐学院西沙女士德奥艺术歌曲讲解音乐会“(Leipziger Frūhling” ·Concert and Symposium on German Lied, by Ms. Xisha of the China Music Conservatory)、西沙女士“德奥艺术歌曲隐性元素研究”学术讲座(Research Symposium ExploringHidden Elements in German Lied)、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First Annual Shenyang Music Conservatory and China Music Conservatory Vocal Coach Yearly Dialogue Conference)。
在4月24日晚的《莱比锡的春天》——中国音乐学院西沙女士德奥艺术歌曲讲解音乐会中,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西沙女士,通过讲解音乐会的形式,对舒伯特的《鳟鱼》、勃拉姆斯的《我的睡意越来越飘渺》、沃尔夫的《我的爱人在派纳米那》等十首德奥艺术歌曲作品进行了解读,并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四年级男中音刘栋(主教教师翟社泉教授)、本科三年级女高音蔡甜甜(主教教师马秋华教授)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的演绎。音乐会中,西沙女士从与作品创作息息相关的时代环境、历史背景、作曲家性格、作品的深层次寓意等多层次、多纬度地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结合实际演奏与演唱,全面、深刻地解读了这些作品。“讲解音乐会”的形式,也开创了我院音乐会的新形式,对作品直观、直接、深刻的解读,非常有利于听众对作品的理解,是大胆的尝试。
4月25日上午,西沙女士在我院华彩厅举办了“德奥艺术歌曲隐性元素研究”学术讲座。讲座中,西沙女士结合自己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以及奥地利的学习经历,首先说明了德奥艺术歌曲在声乐作品、以及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邀请三组同学以实际作品为例,对德奥艺术歌曲学习、演唱中的音乐与文学结合问题,声乐部分与钢琴部分的平衡关系问题,以及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中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其讲解深入浅出,知识丰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作为此次活动的中心,“第一届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年度对话论坛”于4月25日下午举行。参加对话论坛的包括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科研处、研究生部与学科规划处、艺术学院的领导、老师与相关专业研究生。论坛由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张策副教授主持,他首先强调了我院对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重视,并希望两院以对话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加深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合作,并适时地将合作关系扩展到美声相关专业。论坛中,两院教师对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两院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体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热烈的对话与讨论。声乐系党支部书记徐兆仁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对于起步中的国内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教师,应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学术研究,而周边环境也应对该专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与鼓励。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
此次论坛活动,是我院与中国音乐学院继民族声乐、管弦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在教学、艺术实践、人才培养等相关方面的又一次合作,也首创了国内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校际交流的模式,对该专业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