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嘉年华的心脏与灵魂
—— 马里阿契
2014-04-25谢佳音
文/谢佳音
墨西哥嘉年华的心脏与灵魂
—— 马里阿契
文/谢佳音
1968年,第十九届奥林匹克夏季奥运会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举办。闭幕式时,40多名头戴墨西哥大宽沿草帽、身穿黑色传统服装的歌手、乐手们与运动员们一块儿出场,共同吹响了近百把小号,那高昂、喜庆的音乐响彻云霄,欢快雀跃的气氛让人为之振奋。这令人难忘的场面,让世界人民认识了墨西哥民族音乐的灵魂—— 马里阿契。
墨西哥人用这样的诗歌来评价马里阿契:
“拉起提琴,拨动吉他,
唱起人间的欢乐和悲伤。
啊!唱不完的马里阿契呀,
使我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马里阿契(Mariachi)在美洲几乎是墨西哥民间音乐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典型的演奏墨西哥音乐的乐队,传奇的马里阿契被誉为墨西哥的“国乐队”,遍布墨西哥的大街小巷。有关马里阿契的起源,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Mariachi”一词来源于法语的“mariage”(结婚、婚礼)。
有关这一说法,据传说,在1863—1867年的抗法战争期间,墨西哥被法国侵略军占领了西南地区的哈利斯科州,当地每逢有人举行婚礼,法国的军人就以小提琴、吉他组成的“mariage”来助兴,久而久之,当地人就以西班牙语“mariachi”来称呼这种小型乐队了。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过去还是今日,法国似乎都没有存在过这种类型的乐队,所以这种说法也无理据可证了。
另一说法称“Mariachi”来源于“玛利亚”这个常用词,再加上“契”(chi)这个字组成。在墨西哥印第安人通用的纳瓦语中,“契”一字是“小花”的意思,也是一种爱称,而马里阿契乐队也正好是在讲纳瓦语的地区形成的,从这一角度分析,有关“Mariachi”的推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不过,同样的,这一说法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可查。
不过,相传说的一个小故事倒可以让我们对在墨西哥大范围流行的马里阿契有个简单的了解。在19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侵占哈利斯科州时,有一天晚上,一位法国军官要为自己的女儿举办婚礼,当贵宾们在优雅的西方音乐的伴奏声中翩翩起舞时,外面却响起了马里阿契音乐。原来,当地的墨西哥人正在欢欣鼓舞地庆祝自己的节日,声音激昂、高亢,热情洋溢。
这时,法国军官却火冒三丈了,他觉得这种 “吵闹的”马里阿契声影响了自己女儿的婚礼,顿时恼羞成怒,竟然命令士兵们去镇压,许多的马里阿契音乐人都惨遭子弹扫射而亡。法国军人的暴行激起了墨西哥人民的反抗,他们组成了更多的马里阿契乐队,到墨西哥城的四面八方,甚至全国各地去演出。自此以后,马里阿契响遍了墨西哥全国,成为了墨西哥民族的共同心声。
早期的马里阿契就是一种流浪乐队,由四五个乐手组成,演奏小提琴、吉他或是民间小竖琴、低音吉他这类的弦乐器。后来加上了小号,竖琴就逐渐被淘汰了。这种民间小乐队,走街串巷、沿街卖艺,他们通常演唱一些在当地流传的传统歌曲。1907年,墨西哥的统治者在一次欢迎外宾的宴会上采用了马里阿契乐队。为了增强乐器声音的音量、营造演出气氛,人们把乐队从4个人增加到了8个人,乐手们统一戴上了墨西哥特有的宽边大草帽、穿上了墨西哥式的牛仔服、披上了印第安人带有穗条的披风,墨西哥的民族风情就体现出来了。此外,统治者还派了两个舞蹈家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外国宾客对这样的表演赞不绝口,自此以后,马里阿契的演出形式似乎就确定了下来,这种充满墨西哥民族风情的表演在墨西哥国外也声名鹊起了。
各马里阿契乐队的成员人数不等,或多或少,少则四五人,多可达二三十人,乐器上基本是使用小提琴、吉他、低音吉他和竖琴四种乐器。墨西哥的小吉他叫做比乌拉,也称哥尔贝吉他,有五对弦;大吉他称为哈拉那,也有五对琴弦。20世纪时,四根弦的低音大吉他“吉他隆”取代了竖琴。1930年,小号被加进了马里阿契乐队,几乎是同一时间,女性歌手也被加进了乐队。在马里阿契乐队里,小号和小提琴用来演奏主旋律,吉他用来演奏和声和节奏,低音吉他就用来充当乐队的基础。
马里阿契乐队遍布墨西哥的大街小巷,一般在酒馆、小客栈和咖啡馆里演出,曲目特别广泛,他们可以演奏欧洲的波尔卡、华尔兹,也可以演奏墨西哥的乌阿班戈、科利多、哈拉比、哈拉纳等。长久以来,马里阿契小乐队依然保留着由听众随意点歌的传统,无论歌手还是乐手,脑海里都“存储”着大量的音乐旋律。曾有马里阿契乐手说:只会演奏一两百首歌曲的人找不到生意,只能在自己家里玩玩,真正的马里阿契音乐家得学会上千首歌才能应付场面。
走在墨西哥的街头,你总能看到那些头戴漂亮的草帽、身穿黑色的镶着金边的墨西哥民族服饰、个个精气神十足的乐手们,几乎人手一件乐器,热情洋溢地演奏着、歌唱着,他们或围坐在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老人身边歌唱、或正在为年轻的情侣倾诉衷肠、或在为异国的朋友引吭高歌……一首接一首、一曲接一曲,此起彼伏的声音热闹非凡,无论歌者还是听者都是那么的激情澎湃,尽情挥洒着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