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再铸辉煌
——辽宁歌剧院原创歌剧《雪原》首演并召开歌剧研讨会
2014-04-25姜楠
文/姜楠
二十年后再铸辉煌
——辽宁歌剧院原创歌剧《雪原》首演并召开歌剧研讨会
文/姜楠
由辽宁歌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雪原》于国庆前夕在辽宁大剧院首演,并成功上演了5场,反响强烈,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更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精彩的演出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观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辽宁歌剧院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成立于1960年。50多年来,先后上演了本院创作剧目《草原烽火》《阿诗玛》《情人》《归去来》《苍原》《沧海》《红海滩》《远方的胡杨》等歌剧50余部。其中20年前创作演出的歌剧《苍原》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荣获国家最高戏剧奖“文华大奖”,同时获10项文华单项奖(编剧奖、作曲奖〔含指挥奖〕、导演奖、表演奖、舞美设计奖、服装设计奖、灯光设计奖、道具设计奖、化妆设计奖、音响设计奖),成为文华奖设立以来唯一一部获得全部单项奖的剧目,在 “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和所设全部单项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指挥奖、优秀演员奖及优秀舞台美术设计奖和优秀灯光设计奖、优秀服装设计奖)。《苍原》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20年来,辽宁歌剧院从未停下过脚步,一直致力于歌剧的创作排演工作。今年,辽宁歌剧院在辽宁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多次讨论歌剧选题,最终在数个题材中确立了东北抗联这一题材,并确立了以《苍原》主创人员为班底的创作团队。由冯柏铭、冯必烈编剧,徐占海、郑冰作曲,曹其敬导演,许知俊指挥。经过半年多紧张的创作与排演,成功地将歌剧《雪原》呈献给了观众。
歌剧《雪原》是一部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14年抗战斗争的史诗性作品。以在辽阔东北大地上诞生的这支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战斗,前仆后继,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题材,以歌颂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佟铁与盛雪之间从仇人到战友再到情人的故事,通过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塑造了佟铁、盛雪、马一刀、马大娘等人物形象,演绎了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10月1日,辽宁歌剧院原创歌剧《雪原》研讨会在沈阳黎明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的歌剧界专家学者20余人齐聚一堂,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对该剧进行专题研讨。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赵奎伟、副巡视员孙浩、歌剧《雪原》主创团队及辽宁歌剧院领导及相关媒体参加了研讨会。
辽宁歌剧院院长车英首先发言。他代表歌剧院对各位专家在国庆佳节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来到沈阳观看歌剧演出并帮助歌剧“把脉”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歌剧《雪原》的立意。并指出从歌剧的选题到演出,历时10个月,时间紧张,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提高和调整的地方,其间也曾有怀疑能否完成的顾虑,感谢主创团队的艺术家们,给剧院很大的支持,牺甡了个人的宝贵时间,全身心投入。这部歌剧不是要再现14年抗战的悲壮场面,而是要纪念和缅怀抗联英雄的事迹,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艺术家肩负着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抗联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勿忘国耻的责任和使命,不论是时代的强音,还是人民的呼声;不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是极其重大的。省文化厅领导对这部歌剧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也把传承抗联精神作为歌剧人的精神支柱。恳请各位专家献计献策,为这部歌剧把脉定向,出好主意,以期进一步打磨和提高。
随后,这部歌剧的作曲徐占海谈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说,这部戏4个主要人物,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般从仇人到情人的故事。拿到剧本后,就在想惨烈的战争环境下能有爱情吗?人类对爱的追求是永恒的,艰苦环境下爱情线的反衬会使戏更感人。歌剧是小众艺术,这部戏的创作追求就是让观众坐住,能完整看完歌剧,让更多的人接受歌剧,从小众走向中众。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比比皆是。这次我们选择淡化故事情节,增加歌剧自身的魅力,增加歌剧的形式感,以“血红”和“雪白”作为主色调,在“熟而不俗”上下功夫完成了“母语”的写作。从4月20日拿到剧本开始,就以缅怀英烈、唤醒沉睡的英雄、安葬不屈的忠魂、为戏里戏外已逝去和活着的抗联英雄写首安魂曲为创作追求着手创作。
此部歌剧的声乐指导魏松说,作为声乐指导,在排练开始时就参与进来,帮助演员梳理声音。昨天也是第一次看到歌剧呈现在舞台上,这样一个题材演到这个程度非常不易。舞台呈现非常唯美,不血腥,乐队的配置有深度,像大歌剧的感觉,大气,极具瓦格纳的气质。音乐非常成功,合唱对剧情发展、铺垫有推动作用。4位主演演出非常成功。车英作为院长、艺术家以身作则,对人物精心设计,对角色拿捏准确,声音表现力极强。年轻演员赵丽丽洋气、唯美,年轻演员曹粹对人物刻画、声音运用到位,第一部戏就能唱到这种程度可见花了不少力气,实属不易。舞美、灯光干净,立意好,歌剧感特别强。向辽宁歌剧院致敬,那么短的时间,那么艰苦的条件,夏天搭大棚排练,能吃苦是辽歌一贯的精神,《雪原》是继《苍原》之后的又一部精品,相信定会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中央歌剧院原院长、著名作曲家王世光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国庆节虽然没与家人团聚,但实现了歌剧界的团聚,很激动,很难忘。沈阳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这代人不用宏大的作品,来记忆、反映、怀念和歌颂,树立大型作品,那就是没有尽到历史责任。而辽宁歌剧院选用最好的方式——歌剧来反映宏大的历史,用音乐推动、触发人的内心。辽宁歌剧院做到了,完成了,向他们致敬,并表示崇高敬意。这次是辽歌在继歌剧《苍原》后创作的又一力作,对辽宁歌剧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苍原》到《雪原》,形成了一个善于沟通、能想到一起、坐在一起的创作集体,这个集体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维持这么多年,是创作成功的保证。他们坚守岗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这部歌剧题材重大,难得的是有人物,有情节,写人物跳跃到感人上来刻画。爱情、母子情刻画成功,抓住了能触动人们情感的关键的地方,刻画细致,有省略、有剪裁。从艺术方面看,歌剧容量大,戏剧音乐舞美表演等比较集中,没有缺胳膊少腿的地方。演员棒,演唱讲究、细腻、不粗糙,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合唱训练有章法。他指出,在个别剧情表演的设计上要处理好细节,精耕细作。可以调整剧情进行适当删减,音响需要适度调整。同时王老师也对辽宁歌剧院提出了希望,期盼辽歌继续在这条路上领先,把北方的旗帜飘扬得更高。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音乐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居其宏谈道:近些年来,歌剧院团转企改制遇到困难,作为歌剧院团全靠市场而不靠政府是极其困难的。即使在国外也是通过国家投资、社会赞助、院团经营这种“三结合”方式确保歌剧艺术及歌剧院生存发展不受资金困扰。辽宁歌剧院作为北方歌剧重镇,在改革开放后,相当于国家级院团的地位,它的“史诗性剧院风格”的血脉延续了下来。歌剧《雪原》具有现代史诗性,讲述了东北军民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拿出作品来表明艺术家没有忘记这一历史,剧本、音乐、舞台体现等表现了歌剧的气势磅礴与厚重,展现了英雄的史诗性。音乐上,此剧贯穿歌剧《归去来》《苍原》厚重的史诗性风格,又赋予其新的东西,人物动机来源具有浓郁的黑土地风格,音乐戏剧性组织精细,其中不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的旋律,合唱厚重、激情奔放,剧中咏叹调旋律性、抒情性、歌唱性极强,作为新时期严肃歌剧,《苍原》中最动人的咏叹调《情歌》家喻户晓,这部歌剧中女主人公盛雪的咏叹调也将会广为流传。女主角年轻演员赵丽丽前途无量。居老师指出,剧中个别地方的音乐有些用力过猛,可以多在形式感上、重唱上下功夫,用四重唱推动戏剧冲突。
中央民族乐团原团长、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顾夏阳说,歌剧《雪原》的音乐是戏剧性交响套曲。乐队震撼,气势宏大,音响浑宏,声部清晰,特别是辽歌乐队的弦乐长进很大,铜管清晰。配器功力、功底强。音乐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四个主要演员表演、演唱到位。近年来,大部分原创歌剧都是历史题材,古装戏偏多,政府应注重导向性,提倡现实题材歌剧的创作。抗战戏更是专家呼吁多年的题材,辽歌做到了。他指出,要注重音响调配,合唱中女高音声部偏高,缺乏中低音声部的衬托。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赵塔里木谈道:歌剧《雪原》立意鲜明,题材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旨在缅怀、纪念为抗战而死去的军民,唤醒后人。这部歌剧基础良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要向辽宁歌剧院致敬,在文化改革大潮中,你们始终坚定艺术的执着追求,坚守艺术本质。感谢创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谢演职人员投入的表演,把角色在舞台上认真完成,也是对他们一次思想洗礼。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观看歌剧的同时,也在反思音乐教育的问题。辽宁歌剧院背后的人才支持是沈阳音乐学院,中国歌剧是集艺术之大成的,对于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训练价值特别高。我们要反思,当前真正能写大歌剧的人太少,音乐院校要从歌剧作曲、表演等方面培养高水平人才、接地气的人才。我们要思考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我曾调研过沈阳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最早的教学体系,有中国戏曲音乐写作、中国管弦乐队配器、多声部教学等课程的开设,因此才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创作人才。作为音乐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上可持续、有继承、有发展,从教育做起,与院团紧密结合,与实践紧密结合。赵院长也对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指出,作品具有浓郁的东北气息,让更多的人通过音乐了解东北。另外,须注意结构逻辑上的合理,有张有弛,结构最好再紧凑点。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当前坚持做歌剧的歌剧院团少而又少,寥若晨星。而歌剧《雪原》给人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已超出了戏本身,是一部无愧于辽宁歌剧院这样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作品。辽歌在如此艰苦条件下排戏,想方设法做事,令人热血沸腾。国家大剧院成立7年来,歌剧制作体系完善,我们也诚挚邀请辽歌到国家大剧院演出。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女士说,歌剧《雪原》是一部有未来的戏。一部新剧刚立在舞台上,有小毛病是正常的。一部剧选择什么题材很重要,辽歌选择东北抗联这一题材,拥有地域优势,舍我其谁。抗联的伟大在于它的自发性,舞台上不可能完全还原,而是用温情、用唯美来表现,不血腥,出乎想象。音乐戏剧性强,舞美好,服装造型感强,群众演员烘托到位,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的调度。血泪仇已经成为中国人血统的一部分,家国之恨永远不会淡化,这部剧既选择了战争,又选择了爱情,使观众易进戏。这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戏,一部有着深厚底蕴的戏,他们的创作是为了人民,更是为了伟大的信仰,这部剧的未来甚至可能不会输给《苍原》。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作曲家吴少雄说,辽歌没有沉醉在以前的辉煌里,而是用新作品打动人,展现艺术的魅力。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令人情感震撼。剧中以男女主角从世仇到战友到恋人作为主线贯穿,以马一刀母子为辅线,两条线交织融合,四个人物内心心理交流,互相对峙,加强了戏剧冲突。整体感觉大气,音乐写得很棒,对配器与和声的掌握和驾驭到位,张力十足,宣叙调咏叹调合唱安排合理,序曲更加强调了英雄性、史诗性和悲剧性。
著名乐评人景作人对《雪原》的评价是中国第一部交响歌剧,向瓦格纳致敬,有瓦格纳音乐表现手法。乐队配器有特点,手法鲜明,表现细腻,对歌剧中的人物角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舞美是真正的歌剧舞美,而不是晚会式舞美,做到了跟音乐动,跟情节变,与整体表现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为有经验的歌剧指挥家也为作品的呈现付出了很多。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崔炳元用16个字来评价这部歌剧:“立意高远、风格唯美、技术娴熟、合理精准”。他认为《雪原》作为歌剧新经典,甚至超越《苍原》。纵观世界上优秀剧目都与民族征战有关,此剧音乐分寸感把握到位。现在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学生“塑料化”,左右上下不着地,所以戏曲教学很重要。为辽歌对于中国歌剧的坚守而感到骄傲。
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周英评价说:这是一部令人震撼、有力量、大气的歌剧。舞美有许多的闪光点,舞台唯美,结构布局、支点、形象的寻找,恰如其分地与演员和音乐结合,充分体现了东北人的淳厚。这是一部成功的歌剧,有前途的歌剧。
中国歌剧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王道诚谈到在东三省的首辅重镇,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并在国家烈士纪念日这一天观看了气吞山河、热血融化冰雪的抗日歌剧《雪原》,雪原在心底的激荡久久不会平静。他的感受有三点:一是辽宁歌剧又一次实现了大型歌剧成功的创作和成功的演出。辽宁省文化厅、辽宁歌剧院独具慧眼选中了这一重大现实题材,今年是国耻甲午战争120周年,国耻“九一八”83周年,明年是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雪原》讴歌了东北军民14年浴血抗日的艰难历程,深刻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及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已超越了戏剧本身。面对民族的屈辱、国家的耻辱,要有理性思考更要有血性激发。这部剧颂扬了中华民族、国家和军队的魂魄。二是剧本创作的思想性、戏剧性、文学性。被感染、被征服,群情激昂,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唱词是优美的诗歌,音乐创作荡气回肠,萦绕在白山黑水间的戏剧性、抒情性和歌唱性,导演对全剧戏剧过程、戏剧状态游刃有余地掌控,对每个人物从内到外的解读和塑造,对红白两队合理巧妙、震撼人心的调度,舞美灯光服装的简洁精美的创新呈现,四位主演的成功演唱和精湛表演,指挥和乐队细腻而恢弘的演奏,承载、呈现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三要向坚守中国民族歌剧并继续开拓进取的辽歌致以崇高的敬意。从万里跋涉的苍原跨向沧海,又从胡杨林穿越到雪原,一步一艰难,一步一精彩,唱响中华大地。
中央歌剧院创作策划中心主任、中国歌剧研究会秘书长、著名乐评人、歌剧音乐剧制作人蒋力指出,通过歌剧《雪原》有几个专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是舞美。现在一些剧目盲目追求奢华,互相攀比,追求大制作,却忽视了艺术本体,舞美在歌剧中就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从而制约了歌剧展示自我艺术魅力。但对这部剧的舞美,特别是戏剧语言与寓意要给予高度评价。二是音乐。徐占海老师与辽宁歌剧院的合作关系值得研究。当下国内许多歌剧作曲家如王世光、王祖皆老师等都曾担任剧院的一家之长的领导职务,与剧院有着职业上的联系。而作为学院教师,徐老师从歌剧《归去来》《苍原》《雪原》等都合作很好。69岁的作曲家仍然能每部作品都有新意,处于歌剧作曲最前沿的领军人物,观念不老化,还要求自己不重复自己。三是主要演员。剧中主要演员那么年轻出色,前途光明,对于他们的培养、发掘、保护值得研究,剧院要保护和重视他们,给他们施展发挥才华的机会。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著名青年指挥家、钢琴家王燕说,此剧的作曲了不起,一般作曲家年纪大了风格会回归,但徐占海老师还在继续往前走,朝着自己的风格迈进,值得晚辈学习。这部歌剧生动,引人入胜。合唱队排练条件异常艰苦,他们非常不易,向他们致敬。同时,她也指出,演员与合唱队对近现代作品的储备较少,应加强色彩上的变化处理,更好地体现和声带来的色彩和张力上的变化,使音乐更立体。
与会专家学者对这部歌剧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一致认为《雪原》是继《苍原》之后的又一部史诗性作品,并为辽歌人这种对歌剧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感到钦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部歌剧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如音响调配问题、结构紧凑问题、舞台细节问题、剧本人物角色问题、场景转换、情节设计衔接问题等,相信经过专家学者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把关、“会诊”,对歌剧再进行“精加工”、修改、打磨、锤炼,精益求精,立上舞台,使其在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更加完美,使之真正成为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作品。
研讨会最后,辽宁省文化厅赵奎伟副厅长讲话。他向在国庆佳节放弃假日来沈阳观看歌剧并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这些年辽宁抓歌剧一直没放弃,一直在探索,几年来也创演过歌剧、轻歌剧。歌剧《雪原》能赢得艺术家们的认可和赞同,觉得很欣慰。希望专家学者们多鼓励,多提宝贵意见。也特别感谢这个一流的主创团队,帮助辽宁歌剧界人士圆歌剧梦。这部剧给的时间太少,需要沉淀。他表示一定会孜孜以求,推动作品走出去,推动中国原创歌剧发展的脚步不会停。
歌剧是用音乐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换句话说音乐是歌剧的灵魂。歌剧《雪原》音乐气势恢宏,旋律优美,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部分、序曲等都给人以全新的视听感受。作曲家将西洋歌剧与东北民歌元素有机结合,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泥土气息,婉转动听,原法原味。作曲家用音乐的独特手法刻画情感内涵,细腻、深情,从主题构思到音响的层层铺展,音乐发展逻辑层次鲜明,体现了作曲家驾驭重大题材的不凡功力和对美的多元化追求与突破,用动听的音符表达人类热爱生活的炽热情感。乐队演奏适时地推进了情节,渲染了人物性格。主要演员功底深厚,声音富有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优美深情,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舞美设计独具匠心,舞台呈现质感十足,红枫树、白桦林、飘雪、高山峻岭、茫茫雪原、木屋、巨石、篝火……立体且诗意的景色对烘托剧情、渲染气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部歌剧在整体构思、编排、音乐设计、舞台布景、人物造型等方面,都力求触及观众心灵深处,引起他们的共鸣与认同,只有扎根在观众的心中,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14年白山黑水的抗战艰苦卓绝,堪称壮阔、壮丽、壮烈、壮美!“为有牺甡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抗联的光辉业绩永在,抗联的战斗精神永存!在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怀着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和缅怀,谨以此剧向无数为抗战胜利而牺甡的革命英烈们致敬!《雪原》做到了,它用音乐诉说不屈的忠魂,用旋律重塑不朽的精神,用真情谱写生命之歌!
(责任编辑 董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