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独弦琴
2014-04-25文/边疆
文/边 疆
漫话独弦琴
文/边 疆
木制独弦琴演奏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拨弦鸣乐器。因只有一条琴弦而得名。京语称旦匏。民间又称其为匏琴或独弦匏琴。主要流行于广西京族民间、防城、钦州和北京等地以及邻邦越南。
勤劳智慧的京族人民,是越人的一支,原居越南涂山(海防市附近)一带,16世纪初北迁,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和北仓河旁,从事渔业生产并耕种少量土地。他们主要聚居在山心、澫尾和巫头三岛(俗称京族三岛),这里是珠蚌生长理想之乡,盛产驰名中外的“南珠”。长期以来,京族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交错居住,共同劳动和生活在一起,在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人民感情丰富、性格豪放,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唱哈”是京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文化娱乐活动,这种即兴编唱的唱哈歌,内容极为丰富。此外,还有山歌和结婚歌等。京族舞蹈有《进酒舞》《灯舞》《对花屐》《跳采茶》和《拉网谣》,《竹杠舞》也富有特色。京族的戏剧称为幕剧,汉族称它为京剧。京族人民常用的民间乐器有独弦琴、海螺、三线琴、竹杠、竹梆、木鱼、竹板、锣、钹和鼓等。每逢节日或劳动之余,京族人民总喜欢唱起歌、跳起舞、打起鼓、弹起琴,歌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我国南方盛产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挑起竹皮为弦(俗称篾弦),用以敲击或弹拨,并由此使弦鸣乐器得到不断发展。早在公元5世纪的南朝,我国就有了关于独弦琴的记载,据《拾遗记》载:“师延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拾一弦琴则地袛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在宋代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虺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张弦无軫,以弦系顶。”还载有另一种独弦匏琴:“复以半匏,皆彩画之,加上铜瓯,以作为琴,作虺纹横其上,长三尺余。头曲如拱,长两寸,以条系腹穿瓯及匏木。”此琴又称“龙首独弦琴”,《新唐书》载此乐器:“它的弦应太簇”(音高为现代的D音),“此一弦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备,阎王一听以蓄万邦也。”在唐代贞元十八年(802),由四川节度使引见,骠国王子舒难陀曾到唐都长安献乐,他带来一个35人的音乐舞蹈团,并把所用的19种乐器绘成图形呈现给德宗李适,其中就有一件名叫“独弦匏琴”,但它是棒状的。将骠国棒状独弦匏琴吸收并兼容在我国唐代独弦匏琴的一端,使其在造型上更加完善,便成了一千多年来在我国流行的独弦琴。古代的独弦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长三尺、直径四寸左右)的多半边做琴体,开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纵向挑起一条细而长、两端不断的竹皮为弦。经过唐代吸收骠国独弦匏琴,作为竹制弦弓和葫芦形共鸣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的独弦琴。
竹制独弦琴演奏
形成古老、结构比较简单的独弦琴,是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的,因制作的材质不同而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
竹制独弦琴,琴身采用一截粗大的斑竹或毛竹筒制作,筒长100-120厘米、直径12-16厘米,将竹筒竖立于地面,顺竹纹劈去2/5,所剩下的多半边竹筒即可作为琴身。除去竹节,劈面朝下,在距琴面右端10厘米处,钻一个穿弦小孔,内侧立一竹制琴马,琴底置一木制弦轴,在琴面左端4厘米处,钻一直径0.5厘米的通孔,插入竹制摇杆。摇杆上端向左弯曲、呈弓状,下端穿过一个横置去底的小葫芦做的共鸣筒。琴弦左侧一端通过共鸣筒系在摇杆上,弦距琴面6厘米左右,右侧一端穿过弦孔,缠绕在琴底的弦轴上。使用竹制挑棒演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竹制独弦琴有所改革,增加底板和首、尾框板,使其成为共鸣箱,琴面上像古琴那样标出泛音位置。也有的在琴面上增设木制指板,指板上嵌有16个品位,可使琴弦发出较多的实音,并能较快速地演奏泛音,丰富了独弦琴的演奏技巧。上世纪80年代以来,竹制独弦琴又增添了电扩音装置,美化了音色,音量显著增大。广西京族独弦匏琴世家的第七代传人何绍,在传统竹制独弦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多功能独弦匏琴,采用棕木榈、牛角材料制作指板、品位和摇杆,设置扶托,面板上设置琴徽,琴内安装拾音器扩大音量,形制别具一格,使音色更为优美,并完善了泛音提取法、摇杆摇音法和创造了新的演奏技法10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范围大为扩展,功能大大增加,既不失传统乐器韵味,又能发出强劲有力的音响,可演奏迅速滑行的琶音经过乐句。乐器造型、装饰也很美观,突出了热带丛林的色彩和气氛。这项成果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使古老的独弦匏琴成为优秀的民族独奏乐器。
木制独弦琴,琴身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外观呈不规则的长方匣形,琴面宽的一端为琴首,窄的一端为琴尾。全长105厘米,琴首宽12厘米、高8厘米,琴尾宽8厘米、高6.5厘米,面板使用桐木制作,板厚0.3厘米左右,底板使用松木制作,板厚0.6厘米左右,框板采用红木或花梨木等硬质木料制作,板厚1厘米左右。面板表面呈微拱形,底板的首端留有方形缺口,它既是出音孔,又便于安装琴弦。弦轴采用木制锥形轴或金属齿轮轴,横置在琴首内腔,固定于两框板之间,旋柄突出框板之外。摇杆一般使用竹制,也有采用牛角或象牙制作的,摇杆长30厘米左右,杆的上部呈弯弓状,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弦弓”,摇杆的下部穿有共鸣筒,筒为一个横截面的小葫芦,呈喇叭形,它既可起到音响共鸣作用,又可作为装饰物,摇杆的下端直插在琴尾的中央部位。琴弦使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右端压住琴码、穿过琴面弦孔、缠绕于琴首内的弦轴上,左端通过葫芦口系于摇杆的下部。在越南,独弦琴还称葫芦独弦琴,就是因为这个共鸣筒是用天然长成的小葫芦去底做成的。在我国则大部分使用木材来旋制葫芦。挑棒多使用竹片制作,长约15厘米,也有采用有机玻璃、牛角或象牙制作挑棒的。
演奏独弦琴时,多采用坐姿弹奏,可将琴横置于桌子、架子或双腿上,右手执挑棒弹奏,外侧掌边轻轻触及琴弦1/2、 1/3、1/4、1/5、1/6、1/8处等泛音点发音。左手握住摇杆,通过推、拉改变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的高度。独弦琴多以A音定弦,有时也可定为C音。从琴弦松弛基音到琴弦张紧泛音,其音域E——#c3近四个八度。拉摇杆琴弦就紧张,可使弦音升高大三度;推摇杆琴弦就松弛,弦音可降低纯四度,这样就在六个自然泛音(较多使用1/2至1/6泛音)之外,又产生了新的摇杆泛音。两者结合便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音阶、半音阶,甚至一切微升、微降音也能演奏。独弦琴可以演奏音阶、音程的跳进,和各种装饰音和滑音。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弹、挑迅速交替,可获得近似“滚”的效果,所发出的是泛音和基音的复合音响;左手技巧有揉弦、拉、推、拉揉、推揉、打、撞、摇、颤音和滑音等。
独弦琴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不论节日、喜庆活动或是农闲之时,人们都要在它的伴奏下,唱起即兴编成的民歌。由于它的发音与京族民歌音调极为相似,装饰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韵味,所以在为民歌伴奏时,琴声歌声交融,两者浑然一体。独弦琴既是优美的独奏乐器,也是出色的伴奏乐器,还可参加重奏或合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有如诗人吟咏,富于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
独弦琴与舞蹈《独弦情歌》
田昌老师是东方歌舞团的器乐演员,他能演奏亚洲、阿拉伯等一些国家的特色乐器。退休后应北京竹乐团之邀,仍在继续自制和演奏独弦琴和竹乐器,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奉献着余热,在演出由艺术家陈崴、王亚男创作的《独弦情歌》中,充分展示了独弦琴与舞蹈巧妙结合的艺术魅力。伴着独弦琴特有的柔美乐音,优秀青年舞蹈家毕妍婀娜起舞,在灯光布景的配合下,美轮美奂、梦幻般的场景令人赞叹不已,有观众大呼“醉之陶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独弦琴艺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创新了演奏技法,乐器得到改良,大量新作品问世,从长年定点培训到参加器乐比赛,出版演奏法和教学光盘。从事这一系列运作的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歌舞团波列演奏家李平先生,他为独弦琴的复兴与发展,为民间乐器登上世界乐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雷莹在维也纳演奏独弦琴
1993年,在长达十年的研究、实践和教学中,在保持原有音色特点和演奏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创新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弦琴教学速成演奏法,右手用于拨弹和触弦,解放左手传统的握拳式演奏姿势,左手的推、拉、摇、压、揉、拍等技巧,是运用左手五指的六种固定音位奏出的,保证了音准。采用手掌开放式的下推、上摇,并借鉴太极拳式运作方法连接八、四、二分音符的演奏,丰富了独弦琴的表现力,使其达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1994年,广西开始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设置独弦琴、波列、马骨胡等少数民族乐器音乐欣赏。随之直接进入中小学和艺术类学校进行普及教学。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十多个艺术团体的专家、教授、大中专学生和演员以及来自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纷纷来到邕城学习中国独弦琴。经李平老师亲自教授的第一代独弦琴学生竟达250人之多。与此同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广西著名打击乐教育家黄有异先生创作了《桄榔树下》《桂林印象》《桂林梦》《嫂子》和《黑眼睛的红豆》等独弦琴独奏曲。李平则编写了大量的练习曲和为众多民歌、民间乐曲、影视插曲订了演奏指法,有力地促进了独弦琴教学的普及。
1996年以来,李平先生与人合作先后研制成功普及型木制独弦琴、第一代仿唐龙首独弦琴、第二代仿唐龙首独弦琴。这些造型有别、风韵各异的独弦琴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李平龙首独弦琴演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一些民族器乐比赛中,李平和黄有异教授的独弦琴学生纷纷获得独弦琴齐奏金奖、独弦琴演奏金奖,李平荣获指导金奖。在李平的学生中,有赴新加坡、德国、日本、奥地利、荷兰和美国等国家进行演出者。2002年春节,解放军艺术学院独弦琴学生雷莹随中国红星民族乐团首次荣登世界最高音乐圣殿,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独弦琴,一曲《心弦》(作曲杨一丹)引起巨大轰动,国人无不感到无上自豪。
独弦琴已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广泛流传的乐曲很多,传统乐曲有《相思曲》《高山流水》《自由曲》《骑马》《摇网床》和《四季歌》等。创作的独奏曲有《我爱京岛》《欢乐的哈节》《赶春汛》《思乡曲》《海岛清泉》《桄榔树下》《桂林印象》《桂林梦》《嫂子》《黑眼睛的红豆》和《心弦》等。民间著名艺人有阮世和、苏春发、陈坤鹏、苏善辉和裴永东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7年1月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第27项为京族独弦琴艺术。
2010年8月,一件长达5米的世界最大的独弦琴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它是由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春发先生精心制作的。在现场,苏先生带着他16岁的女儿进行演奏,悠扬而美妙的琴声让众多参观游客驻足,人们对他的巨型独弦琴无不惊叹。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