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三)我的反省
2014-04-25周海宏
文/周海宏
(连载二十三)我的反省
文/周海宏
这两次经历,给了我非常强烈的刺激,使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反省。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幸运,在大学本科期间,我教了很多外国的孩子弹钢琴,这些外国家长和中国家长有着完全不同的学琴理念、教育观念。这些不同的理念,刺激了我去反省,反省我自己教琴中存在的问题,也刺激我去反省中国学琴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外国的这些家长比较尊重孩子的感受,而国外的孩子也会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外国孩子时,我获得了来自家长与孩子的真实信息,而在以往对国内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学琴教育存在的大量问题都被掩盖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家长对孩子教育经常是施以高压政策,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与体验,往往被忽略不计,甚至因经常被压制,而不再外露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孩子作为一个被教育者,他就应该接受教育者的理念,许多家长认为,学到东西是真的,孩子的心情快乐不快乐,舒畅不舒畅,这都不重要。是孩子,就得听大人的话,就得听老师的话!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也会自愿地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常常主动去迎合成人的意图,这就导致了家长与教师们严重地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不重视孩子偶而表达的真实感受,当然也就不反省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受到了那么强烈的刺激后,我开始意识到,学琴的孩子中,95%根本就没有成为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可能性,实际上,我后来做的调查也表明,想让孩子从事音乐专业的家长,也不足5%。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对他们进行那么专业化的训练呢?既然没有这样的目的,那么意义又何在呢?最重要的是,结果又怎样呢?当我们打着要专业化、规范化旗号学琴时,当我们在要求孩子要学好就要学得专业、练得规范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偏离了业余学琴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其实,正是这种表面上似乎很合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的学琴观念,导致了学琴苦、学琴累、学琴难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产生了“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的结果。
案 例
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原来学过几个月的钢琴,后来转到我这来,跟我学习钢琴。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孩子浑身僵硬,背着手坐在钢琴凳上。我说放松放松,晃晃孩子的身子,我说把手往前拿,刚拿到前面,她又自动背过去,她像被强迫一样,不弹琴的时候,必须要背着手,“我们现在弹琴,先弹一首曲子给叔叔听 …… ”我说“再弹一首 …… ”我说“你学了多长的时间,妈妈跟我说你学了四个月,”他妈妈说,孩子学琴,学了四个月,四个月就练了汤姆森第一首,老师要求大指每次要做5000次“掉腕”。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练对了一个动作,却彻底地破坏了孩子对音乐的所有兴趣与爱好。
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很有代表性,许多学生对学琴的兴趣,都是被这类单调、枯燥、刻板的专业化的技术训练给彻底破坏了的。不但破坏了学琴的兴趣,也破坏了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我们所有的家长与教师,都应该深刻地反省,业余学琴过于专业化所带来的问题与恶果。
反观打球
大家想想我们打乒乓球,平时随便玩玩,怎么抓拍子,怎么挥臂,都无所谓,能把球打过去就行。甚至我们在单位中打乒乓球比赛,谁会在乎你持拍规不规范,姿势难不难看,挥拍角度是否有问题呢?我们照样玩得高高兴兴,再比如,我们游泳,许多人一辈子享受游泳的快乐。但在专业的教练看来,没有一个姿势是对的,又怎么样呢?动作难看一点,游得慢一下,但我们游得高兴,谁在乎自己的姿势规范不规范呢?反之,如果要是想做一个专业的乒乓球、游泳运动员的话,那么极为艰苦,高强度、规范化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问题是,既然是业余打乒乓球、业余游泳,可以不那么规范,不那么专业,为什么业余弹钢琴、拉小提琴,就必须要进行那么专业化的严格训练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业余器乐教学,也像业余打乒乓球、游泳那么宽松地去教育孩子的话,将会减少多少孩子学琴的痛苦、将会产生多少喜欢学琴的孩子呢?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到我们的老师说外国孩子学琴一点都不规范,我在考级委员会的时候,也经常听到我们的专家说外国的考级一点都不严格,似乎我国的学琴教育才是正规的、高水平的。现在我才明白了,业余学琴的这种低规格、宽要求才正是业余学琴应有的定位。因为唯有这样的定位,才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然地接受器乐教育,培养出更多热爱音乐、有艺术素养的公民。反观国内的业余学琴教育,让那么多不想搞音乐专业,也搞不了音乐专业的孩子,接受那么正规、那么严格、那么痛苦的器乐训练,目的又何在呢?结果又如何呢?
过于专业化的原因分析
至于我国的业余器乐教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过于专业化的现象我想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来自教师层面的原因,首先,我想,这里有来自教师层面的原因。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的音乐教育从来就不是基础教育,历史上想学钢琴、小提琴的人,就是想走专业化的道路,那时代不想搞音乐专业的人,很少像现在这样专门去学乐器,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以培养专业音乐工作者为己任,这些老师培养出来这样的孩子又当了老师,这些老师为了培养下一代音乐工作者而教琴,为专业目的学琴。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就这样代代相传下来了,在我们音乐界成为一种常规和风气,如果你这个老师的学生弹琴时手指不规范,有毛病,手腕有点僵,手指尖没有站起来,被别的老师看到了,指出来了,这个老师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家长听到了也认为,这个老师连这样的毛病都不指出来太不规范,咱们不能跟这样的老师学,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如果不专业化就很没有面子。当音乐教育任务的定位,不是为提升国民的音乐审美素质,而是为了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时,有很多器乐老师都把对孩子的技术要求是否规范、教学规格是否专业,作为自己专业水平的一种标志,而且把这种专业化的程度,与自己的职业尊严挂钩。那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在所难免了。对于从事社会器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如果自己的学生,能考上音乐学院,这个老师就会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声望陡然上升,如果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热爱音乐,他自己就不会有什么成就感。社会上,也没有人会觉得你这个老师有什么水平。
由于一个人的专业声望、业界的地位是与生存境遇直接相关的,这些老师当然也就愿意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界声望,而坚持按专业化标准来进行业余学琴的教育。出于确认自己的专业水平的需要,出于改善自己生活境遇的需要,都使得器乐老师必须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训练业余学琴的孩子。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行业的风气,在这种行业风气下,老师更看重的是我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无论我对学生要求多么严,我的规格多么高都没有问题,反之,如果我不这样做,自己在职业道德上就会形成一种自责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够负责任。我现在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国家真的是太缺少好的业余学琴的教师了,太缺少从孩子发展的全局的角度出发,以审美为核心,以热爱音乐为目的而进行器乐教学的老师了。现在,我们有很多老师可以把技术教得很棒,但有多少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孩子热爱音乐呢?
来自家长层面的原因
在器乐教育必须要专业化的行业风气影响下,使得家长们也认为严格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器乐教学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如果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不是老师的教学的规格有问题,而是我们家孩子不够努力,所以当家长听到了,老师孩子要求学生每天练5000次“掉腕”的时候,他不会认为老师有什么问题,反而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严格要求的好教师,觉得专业化的要求,是一件好事情,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过于专业化是有很严重的负面作用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这样的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所以,家长如果遇到了一个非常凶狠的老师,他不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如果老师态度和蔼,不够凶狠,他反倒觉得自己心里面不踏实。有一个真实的例子,音乐学院的附中有一个学生的家长,他自己辞了职,陪孩子学琴,他的孩子,师从一个海外回来的非常优秀的老师,从来不骂孩子,什么事都跟孩子商量,家长听了几节课以后,觉得很不对劲,坚决要求校方更换老师,校领导问孩子专业成绩怎么样?一了解,孩子的专业成绩都是90分以上,排名很靠前,校长就问家长,这么好的成绩,你为什么非要换老师呢?这名家长说,这老师一点都不厉害,他希望换一个更凶、更厉害的老师来教他们家的孩子,以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我们孩子会进步得更快。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有趣的怪圈,老师觉得,孩子是业余学琴,不用要求那么专业,那么严格;家长不答应,觉得这样的教师不负责任。可当家长想让孩子业余学琴,学得轻松点,教师又觉得,规格不高,要求不严,会失去自己的职业尊严,认为家长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觉得这样的家长不负责任。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尴尬的局面,有许多家长和教师都不想把学琴弄得那么专业,把孩子搞得那么苦,那么累,整体上过于专业化的教学风气,还是使绝大多数孩子不得不在又苦又难、又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着毫无意义的过于专业化的学琴教育。我们为什么说业余学琴过于专业化,这是一个误区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过于专业化产生了与学琴的根本目标背离的结果。我们一直在强调,过于专业化的学琴,背离了绝大多数孩子学琴的根本意愿,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学琴的初衷,都不是为了要从事专业音乐工作,而专业化的技术训练,带来的痛苦,会破坏孩子学琴的兴趣,破坏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我的一个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他的小孩也特别爱打乒乓球,叔叔和他见面的时候就比赛,小孩只是爱打,结果被叔叔打得落花流水,结果这个叔叔走了。过了一年又来到孩子家里,小孩说咱们再比赛,结果让这个叔叔大吃一惊,这个孩子把叔叔打得落花流水,因为孩子上了学校的乒乓球队,接受了半业余、半正规的训练,稍微有一点训练以后,这孩子水平大大提升了,一直业余打球的成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过了一段时间,叔叔又来到这个孩子的家里,请这个孩子玩乒乓球,再打一次比赛,这孩子父亲告诉这个叔叔,我们家孩子现在根本不碰球拍,为什么呢?因为家长发现这个孩子在乒乓球上有潜能,在学校这种专业稍微有点正规的训练当中成绩突飞猛进,家长想让孩子接受更为专业化的训练,于是乎在一次选拔当中就把孩子送到市业余体校,这个业余体校实际上是专业苗子的选拔单位,这个孩子到了体校以后,教练首先指出的是你的持拍方法不对,让这个孩子挥拍5000次,一周过去,连球都没有碰过一下,从此以后孩子不打乒乓球了。孩子学乐器的时候,对于器乐演奏,这样复杂、而精微的操作技能而言,没有专业化的指导,水平很难提升,接受一点点专业指导,稍微有一点系统的训练他的水平就会迅速提升。但如果过于专业化,按照专业从业者标准进行训练,标准就会非常严,规格就得非常高,强度就得非常大,那就必然使孩子产生很大的痛苦感。刚刚我说过的那个每天“掉腕”5000次的孩子,我后来没有再教他,但我可以想象,一个在学琴中遭受过这么大痛苦而放弃学琴的孩子,她是不会热爱钢琴,也不会喜欢音乐的。我想过于专业化训练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孩子遭受到很大痛苦后,不仅在音乐专业上一事无成,而且会对音乐艺术产生反感,使孩子在未来生活中,不能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体验,这就与我们最初让孩子学琴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了。“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这是业余学琴过于专业化的第一大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