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者的创业特质研究

2014-04-24马昆姝李雁晨顾兴树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成就动机创业者创新

马昆姝+李雁晨+顾兴树

内容摘要:为什么是一些人,而不是另外一些人成为了创业者?这一直是创业研究试图解答的问题。创业者作为创业主体,其创业特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控制源、创新、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创业特质,以实证研究检验了创业特质与创业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内控、创新及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等创业特质因素能有效预测创业者。最后,本文强调了创业者特质研究未来应加强成就动机二维性的检验。

关键词:创业者 创业特质 控制源 创新 成就动机

引言

创业者作为创业活动的主体,一直是推动创新产生及转化、新企业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的关键力量。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业和创新看作是个人的天赋。创业的核心关键都与创业者个人的某些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学者们试图从创业者的特性入手,探寻为什么是一些人,而不是另外一些人成为了创业者。研究从个人价值观、动机和态度等诸多方面找寻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创业者特质,如成就动机、创新思维、内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由于创业特质可以更好的描述创业者,也能较好的诠释创业绩效,其重要作用逐渐获得认可。目前学界一致认可的创业特质有控制源、创新、成就动机。

控制源是个人对行为、事件结局的泛化性期待,也就说个人是否认可行为、事件的结果取决于自身,主要分为外控倾向和内控倾向。外控倾向是指个人认为结局由外部力量所控制,如:运气、命运、社会化背景和其他人;与之相反,内控倾向是指个体相信行为、事件的结果是由自己来掌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可以影响行为或事件的结果。

创新则主要是指个体在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一种创造性倾向,包含创新性、创造性及进取心等。

成就动机一直是创业特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指个体希望表现杰出,以追求进步与完美的欲望。虽然有不少研究指出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在中国,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成就动机可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或许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成就动机有不同的理解。杨国枢和余安邦在将成就动机本土化的研究中提出,成就动机应进一步区分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是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则被定义为一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

总的来看,针对我国创业者的创业特质研究目前还较少,而且研究更多侧重西方文化下单一的成就动机,并未考虑东方文化下成就动机的二维性——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将创业特质中的成就动机进一步界定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以问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探讨影响成为创业者的创业特质因素,希望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测量和样本

(一)相关变量的测量

控制源采用Rotter经典的I-E量表,即内控与外控量表。创新测量则采用Jackson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JPI)测量。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相应的测量使用余安邦与杨国枢所编制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相关题项的可靠性检验及因素分析均符合要求。创业者主要是指已经创业的个体,因此其测量题项是由被试直接作答是否是企业或公司的创建者来进行判断。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四川、广东、福建、安徽、江苏、上海、湖北等多个省市收集数据,样本为企业管理者及创业者。有效问卷224份,创业者67人,非创业者157人。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工具包完成。

研究模型与检验

(一)logistic研究模型构建

本研究试图了解包括控制源、创新、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等创业特质因素与创业者的关系。在传统的多元回归中,因变量Y通常是连续变量,而本研究的因变量创业者是一个取值为0或1的二元(dichotomous)类别变量,1代表创业者,0代表非创业者。

假设y=1的概率是p,则y=0的概率是1-p(p和1-p的取值都在[0, 1]),其对应的函数如下:

(1)

(2)

做变量转换构建logistic模型。具体如下:

(3)

其中,odds通常是指出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与不出现的概率比,又称优势、比数。取自然对数后的得到,logit变换后得到logit回归模型记为logit(p):

(4)

就本研究而言,logit回归模型如下:

(5)

(5)式中的A、B、C、D分别对应着创业特质中的内控、创新、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等因素。

(二)logistic研究模型检验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对创业特质各因素对创业者的影响作用进行logistic回归检验。模型的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式(5)的logit回归模型,其Cox-Snell关联强度值、Nagelkerke关联强度分别为0.383、0.543,表示代表创业特质的几个自变量因素与因变量创业者间有一定强度的关联,且模型的整体分类正确率为86.2%,也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能有效的预测研究中样本的因变量结果。根据表1中模型的回归系数显示,除了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内控、创新、自我取向成就动机这几个创业特质因素对应的回归系数都表现出统计显著。剔除不显著因素后,最终的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6)

其中A、B、C分别对应着创业特质中的内控、创新、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因素。根据模型结果,可以认为,个体的内控、创新性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对成为创业者有显著作用,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对创业者影响并不显著。endprint

结论

本文通过logistic模型讨论了创业特质因素对我国创业者的作用。研究发现,创业特质确实是影响我国创业者的重要因素,个体的内控、创新以及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等几个创业特质因素能对创业者做出较好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行为、事件的结果,及其个人具有的创造性、创新性都是有助其成为创业者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与过去西方学者对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差异比较研究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成就动机中真正对创业者发挥作用的是自我取向成就动机,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正如余安邦所说,两种成就动机对个体影响的强度或持续性存在不同。对创业者来说,遵从自我的想法设定目标比听从群体的标准更为重要,对其成为创业者也更有影响。由此可见,过去研究中未区分成就动机的做法比较笼统,未来研究需要注意区分成就动机,以更清楚的解读其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吕源,徐二明.公司创业力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4, l7

2.何志聪,王重鸣.企业成长与公司创业精神的培育[J]. 科研管理,2005, 26

3.张文彤.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余安邦.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不同吗?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加以探讨[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 1993, 76

5.余安邦,杨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 1987, 64

6.郑日昌,Stimpson, D. V.创业者态度倾向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90, 6

7.张兴贵. 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J]. 心理科学, 1998, 21

8.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Cambridge, MA: Harvard Press. 1934

9.Gartner, 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4(10)

10.McClelland, D. C. Achiev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5, 95 (1)

11.Lachman, R. Toward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Tendencies[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80, 20(2)

12.Begley, T. M., Boyd, D. P..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d Smaller Business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7, 2(1)

13.Hansemark, O. C. Need for Achievement,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Prediction of Business Start-ups: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3, 24(3)

14.Hisrich, R. D. Entrepreneurship Intrapreneurship[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45(2)

15.Ahmed, S.U. nAch, Risk-taking Propensity, Locus of Control and Entrepreneurship[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85, 6(6)

16.Mueller, S. L., Thomas, A. S.. Cul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 Nine Country Study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Innovative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6(1)

17.Lumpink G. T., Dess G. G. . Linking Two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o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Life Cycl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1, 16(5)

18.Wiklund, J., Shepherd, 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5, 20(1)endprint

19.Brockhaus, R. H. The Psychology of the Entrepreneur.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M]. C. A. Kent, D. L. Sexton and K. H. Vesp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2

20.Rotter, J.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1966,80(1)

21.Perry, C. After Further Sightings of the Heffalump[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990, 5(2)

22.Bird, B.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89

23.Jackson, D. N. Jackson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 Manual[M]. Port Heron, MI: Sigma Assessment Systems, Inc. 1994

24.Buttner, E. H. Gryskiewicz N. Entrepreneurs' Problem-solving Style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Kirton Adaption/Innov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3, 31(1)

作者简介:

马昆姝(1977-),女,回族,四川眉山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李雁晨(1972-),四川成都人,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兴树(1970-),四川自贡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endprint

19.Brockhaus, R. H. The Psychology of the Entrepreneur.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M]. C. A. Kent, D. L. Sexton and K. H. Vesp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2

20.Rotter, J.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1966,80(1)

21.Perry, C. After Further Sightings of the Heffalump[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990, 5(2)

22.Bird, B.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89

23.Jackson, D. N. Jackson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 Manual[M]. Port Heron, MI: Sigma Assessment Systems, Inc. 1994

24.Buttner, E. H. Gryskiewicz N. Entrepreneurs' Problem-solving Style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Kirton Adaption/Innov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3, 31(1)

作者简介:

马昆姝(1977-),女,回族,四川眉山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李雁晨(1972-),四川成都人,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兴树(1970-),四川自贡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endprint

19.Brockhaus, R. H. The Psychology of the Entrepreneur.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M]. C. A. Kent, D. L. Sexton and K. H. Vesp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2

20.Rotter, J.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1966,80(1)

21.Perry, C. After Further Sightings of the Heffalump[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990, 5(2)

22.Bird, B.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89

23.Jackson, D. N. Jackson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 Manual[M]. Port Heron, MI: Sigma Assessment Systems, Inc. 1994

24.Buttner, E. H. Gryskiewicz N. Entrepreneurs' Problem-solving Style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Kirton Adaption/Innov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3, 31(1)

作者简介:

马昆姝(1977-),女,回族,四川眉山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李雁晨(1972-),四川成都人,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顾兴树(1970-),四川自贡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就动机创业者创新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