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率失调、居民收入效应对贸易扩张的影响

2014-04-24江奇睿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1期

江奇睿

内容摘要:本文实证研究揭示,从影响期限和影响结构两维度看,基于两国居民收入差距所测算的两国居民相对收入因素对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扩张的影响近似于汇率失调对中美两国贸易扩张的影响。

关键词:贸易扩张 汇率干预 相对收入

研究背景

已有研究中,Brayton and Tinsley(1996)和Levin et al(1997)分别提出美国模型(FRB/US)、全球模型(FRB/Global),对国家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并指出,长期来看一国的实际出口受到出口目标国家的GDP和实际汇率的显著影响。沙文兵(2010)通过在构建中国与G7国家季度贸易面板数据基础上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指出G7国家的实际GDP疲软、股票指数的下行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显著的抑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同期其他的因素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商品需求的核心要素,但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对居民收入与贸易扩张之间关联的直接研究并不多见。依据局部均衡理论分析,Grossman(1956)、Revenge(2002)研究认为,基于对外贸易的进口竞争会引致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内部就业分布显著改变,基于竞争均衡的国际贸易势必会引致一国出口部门的扩张和进口部门的收缩,故而,劳动力就会呈现出向出口部门集聚的现象。而这种劳动力的迁徙必定会引致国内居民收入分布的改变。余珊萍(2005)针对10个贸易国的2000-2003年度贸易数据的研究指出,汇率波动性增加与我国出口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李增广(2009)研究认为,金融危机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价格效应(汇率变动引致的相对币值变化)、收入效应(出口目标国的居民实际收入)、政策效应和预期效应影响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

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针对汇率失调和居民收入对一国贸易扩张的影响的研究并没有得到直接体现,尤其是居民收入效应,多数研究间接的集中于一国居民收入基础上分析贸易和收入之间的引致性关联。基本的商品供需理论表明,作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居民对可贸易商品均存在一定需求,其需求行为引起贸易商品的竞争需求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居民相对收入决定直接影响到贸易商品在两国之间的分配,而这种分配效应势必影响到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扩张或收缩。

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定的经济学解释

贸易扩张变量。本文在选取国际经济领域中刻画一国对外贸易程度的一国净出口变量(NE)作为分子的基础上,同时为了更好的测量一国贸易扩张程度,选取贸易国双方的进出口总额(Total)作为分母,利用二者比值捕捉一国贸易扩张程度(TE),其具体表达式为:,则可知TE∈[-1,1],并且随着TE的增加表明该国贸易逐渐扩张。

汇率失调变量。汇率失调是指现实客观实际运行的汇率对理想均衡汇率的偏离。结合我国汇率实际运行状况,本文沿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现行汇率(ER),同时利用HP滤波法得到其潜在汇率(ERT),并通过公式:,计算出相对潜在汇率缺口用以捕捉汇率失调(MER)因素。

居民收入因素。虽然针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很少直接研究居民收入和贸易扩张之间的关联,对于从贸易双方的居民相对收入角度研究居民收入和贸易扩张二者关系的研究更为少见,但不可否认贸易双方居民收入构成了对贸易商品的基本有效需求。因此本文在考虑控制增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取贸易参与国居民人均GDP收入衡量参与国居民收入水平。并通过公式计算出相对居民收入(RRI),其中,RRI表示相对居民收入水平借以捕捉本文居民收入因素,RIE表示出口国居民收入水平,RII表示进口国居民收入水平,其中RRI∈(-1,1)。则当RRI<0时表明出口国居民收入低于进口国居民收入,继而出口国对贸易商品的有效需求低于进口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增加,可能促进一国贸易扩张;反之亦反。

(二)模型设定及样本数据的选取

一方面,贸易扩张会引致汇率水平的波动和一国经济增长进而引起该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波动;另一方面汇率水平波动和一国经济增长也会引起该国贸易扩张。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这种汇率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政府相机干预。而政府干预的存在更是引致了贸易与汇率之间内生性存在。因此为了避免内生性存在引起传统经济计量方法偏误,从而更好的刻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我们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贸易扩张、汇率失调及居民收入要素之间内生动态关联关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计量分析框架。本文选取中美两国1990-2011年度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及对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

(一)基本统计描述分析

本文首先对关键变量的基本统计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分析,由表1可知,样本期间内中美两国净出口呈现右偏分布并且波动幅度较大;贸易扩张程度呈现尖峰左偏分布状态并且其波动幅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较为集中的扩张倾向;从两国居民收入分布规律来看,以美元标注的人均GDP衡量的我国居民收入近似尖峰右偏分布,其整体远小于美国居民收入水平,但是波动幅度小于美国居民收入波动幅度,同时美国居民收入近似正态分布;同时从相对居民收入分布看,呈现尖峰分布,其右偏分布略小于我国居民收入偏度,远大于美国居民收入偏度,其波动幅度趋于稳定;从汇率失调程度来看,以相对汇率缺口衡量的汇率失调呈现显著尖峰分布态势,其波动幅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汇率失调是中美两国贸易的常态。

(二)相关检验及回归分析

依据经典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了避免计量模型的可能存在的伪回归,我们根据样本数据特点和计量模型的内在要求,首先对变量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水平上,序列数据在计量意义上是平稳的。我们从计量意义上契合VAR模型内在要求,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贸易扩张、汇率失调及相对居民收入水平其P值远小于0.05显著水平,表明三者之间在计量意义上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VAR模型的内在要求,我们依据AIC及SBIC信息最小化准则对联立系统方程滞后阶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方程在滞后4阶时最优。在相关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的基础上,本文利用STATA12.0进行拟合回归,回归结果摘录如表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