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三课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2014-04-24赵其刚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配子内化学案

● 赵其刚

针对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知识内化的路径不合理与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试图在借鉴与整合区域教改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生物课堂教学方面探索出一个对提高知识内化效率相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步三课型”基本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原理(理论探讨与模型构建)上有了一定的收获,基本确立了教学模式必备的环节及操作要点,总结了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案编写、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习惯养成、内容整合与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初步要点。期待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缜密逻辑思维习惯与品质等各种学习因子的成效性变化来提高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内化效率。

一、“三步三课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一)“三步三课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在教学上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3)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无论是建构主义理论还是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从中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学生直接、亲身参与获得的知识其内化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知识内化(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人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是把“显性知识”运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从下图也可以看出,“认同与模仿”、“大量运用”、“演化和创新”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特别是在完成了从认同到大量运用的过程之后,内化可以达到了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效果,所以是知识内化的主要阶段,而第一阶段的思考/提问/阅读/比较/总结等环节只是内化的起点,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基本上停留在这一阶段,而且还是以教师为主来完成的,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步三课型”是一种以学案导学并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将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反思训练三环节进行有机整合,以自主知识建构为主线,以突出优化知识内化路径和提高知识内化效率为主要目标指向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中的每一步各自可以是一节课、两节课,也可以是三步在一节课中完成,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二)“三步三课型”基本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自主学习课):以学案为引导,尝试自主学习某一个内容,主要在学案中的“读书指导”的引导下尽可能的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内化过程,主要环节可包括:

(1)自主建构。通过“读课本、找材料、上百度”等方法,填写好学案中要求的内容,总结出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

(2)疑难反馈。找出自己不会的、小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来学会这部分“不会的”;

(3)内容分析。提出问题,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把一些偏离目标的问题剔除,避免在展示时耽误时间;

(4)灵感放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用自主学习作业”形式写出“学得最好的部分内容”,准备到展示课时去展示。

第二步(自主展示课):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使彼此获得启发,并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概括与提炼,是通过互助达到将知识进一步内化的过程。

将自主学习成果(如自己学会的,写到自主学习作业中的内容)在小组内、班级内展示,其中不能解决或有错误的部分可以由教师分析、进行正误对比来解决。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组内、班内的展示和交流。要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学习,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发生。

第三步(反思训练课):通过典型题例讲解、变式训练与总结反思来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达到巩固内化的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说、演、写”,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各种检测(如单元练习)来检查自主学习效果,对前面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二、“三步三课型”在实践中的检验:以《自由组合定律》单元为例

《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必修2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分离定律基础上对两对或者多对相对性状在遗传中重要遗传原理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以3课时来完成,用2课时对主要内容进行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用1课时进行复习与小结。如果采用“三步三课型”模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为4课时,安排方式完全不同。

(一)“三步三课型”模式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安排

第一步(第一节课,自主学习环节),以导学案为引导,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读书指导”,自学《自由组合定律》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进行先行自主建构,在学案上写出自己学到的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将知识进行自主内化的过程。导学简案中的“读书指导”部分可设为:

(1)试一试模拟实验,然后想一想: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几种?比例是多少?F2中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

(2)从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的角度来看,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

①你看到了什么遗传现象?

②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③你作了怎样的假设?

④你可以作怎样的解释(演绎推理)?

⑤可以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

⑥最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规律)?

第二步(第二、三节课,学习展示环节),引导学生按以下的引导语通过板演或者在小组和班级范围进行演讲等办法来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展示,按以上索引总结构建出相关的知识结构,以达到将知识互助内化的目的。

①观察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F1全为显显,F2出现性状分离,有显显,显隐,隐显和隐隐,其比例9:3:3:1;

②发现问题。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而且有显显,显隐,隐显和隐隐四种组合,即为什么出现了新类型?

③提出假设。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Y与y、R与r)控制,Y和y决定黄、绿;R和r决定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各自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2.两对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是成单存在的,则亲本基因型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显显;3.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4.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 9:3:3:1。

④验证假设。方法:测交实验;过程:YyRr×yyrr;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 1:1:1:1,符合预期设想。

⑤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第三步(第四节课,反思训练环节):通过典型题例与课堂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题目略)一方面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并及时进行解决。

(二)用“三步三课型”模式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尝试的体会

一是收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了,通过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上台展示,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特别是部分学习困难生,从一名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二是导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松散、不知学习目标任务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可以解决学习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意识。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的内化作用更明显,跟教师的满堂灌教学相比,效果明显不一样。

三、“三步三课型”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编写好学案是实施的关键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因此教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和自我建构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 “导读、导做、导听、导思”的作用。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读书指导、自学后要回答的问题、双基训练、资源链接(课外拓展)。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变,满堂灌的结果:缜密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自主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学生也就越来越没潜力,教学也就越来越困难!我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做听众”的习惯,其学习主动性很差且不知道如何才能主动学习。据统计,一种习惯的养成平均需要66天,所以这种改变需要我们坚持,更何况我们不可能通过努力改变所有人的习惯,假如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改观就是我们的胜利。

(三)协调好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是保障

采用此种模式之后,由于要走好三步三种课型的完整的一个过程,相对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用课时相对多一些,所以会存在课时量不够,赶不上进度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采用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的办法,将一些关联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教学内容来备课,整合起来编制学案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步三课型的教学方式,其本质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必然要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所以课堂变革的关键变量有三,一是重视预习,引导自学的“学案”;二是促进学生人人处于学习状态的课堂学习组织机制(如小组合作学习);三是“把知道的说出来”的展示性学习。

猜你喜欢

配子内化学案
独立遗传规律在群体中的应用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乡愁导学案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利用“配子法”建构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数学模型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