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甘美兰(三)
2014-04-24谢佳音
★文/谢佳音
错落有致的甘美兰(三)
★文/谢佳音
叮叮铛铛、哐哩哐当、咣……甘美兰音乐是充满金属质感的。此时,若有一个甘美兰乐队出现在你的面前,那可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呢。细细看来,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各式的釜锣和排锣,还有那金属排琴和共鸣体金属排琴,一件件被打磨得溜光锃亮的乐器,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面前,一片金光灿灿啊!
在印度尼西亚,人们偏爱用青铜来制作乐器,因为青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铸造性,制成的乐器不但坚固耐久而且声音清脆悦耳、敲起来十分好听。黄铜和铁也会被用来制造乐器,但是是在农村更为普遍。锻造青铜乐器的整个过程耗时长而且难度大。锻工们必须先把青铜浇铸成乐器的基本形状,然后再进行锻造,整个锻造过程中的每一次敲打、加热,再敲打、再加热,都精益求精、不容有失,否则容易造成锣的破裂,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在印度尼西亚,锻工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十分受人们的尊崇。
锻造一个体积稍大的铜锣几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燃烧一卡车的煤。锻造完成后,调音师还要和他的助手与演奏员仔细讨论乐器调音的问题,然后通过耐心的捶打和填充来调整乐器的音高,这一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为了制造出令演奏家满意的音色和音高,人们在整个乐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和对音高的每一次调试都是极其谨慎的。每一件经过精心制作的甘美兰乐器都是专属于它的演奏员的、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件乐器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每个甘美兰乐队的不同,因此,在印度尼西亚,数不胜数的甘美兰乐队都是独一无二的。
甘美兰音乐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近些年来,甘美兰器乐合奏之所以引起了世界范围众多音乐学者的普遍关注和不断地研究,除了它独特的乐器音色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合奏内部的声部组合形式上,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复音层叠。这种复音层叠不同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和声、复调,它巧妙地运用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将它们分成不同的旋律层。每一类乐器、每一层的声音都有它独具的演奏特点和音乐作用。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分析,甘美兰音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旋律层,由四种金属排琴演奏。音区较低的最低音、低音、中音金属排琴敲击出多是由二分音符或全音符构成的长音,旋律进行绵延、缓慢;音区较高的高音金属排琴则以四分或八分音符重复敲击与低音区的金属排琴相同但是速度快出一倍的短音,以此增加旋律的速度感和清晰性。第二层是装饰变奏层,由排锣、共鸣筒金属排琴、木琴和切连朋这些旋律乐器演奏。演奏员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的音色和特性,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即兴性,充分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对核心旋律进行加花变奏。所以这一层的音乐尤为活跃。第三层是对比旋律层,多由列巴布、竖笛或是人声来担任。这个用来展现横向旋律的声部与前两个纵向的叠加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彼此间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难分仲伯的关系。第四层是节奏层,用各种吊锣、釜锣和鼓这类非旋律性乐器演奏,一来控制乐队演出的节奏和速度,二来划分音乐的段落。段落的划分又引出了甘美兰音乐的另一个特点—— 句读分明。
“句读”一词通常是被人们用来形容文章写作的,用在这里表明音乐,可见甘美兰与众音乐的不同。写文章时,我们会在需要停顿的地方运用相应的标点符号。顿号,用在一个句子的内部,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逗号,也用在句子的内部,可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停顿、状语后边的停顿等等;分号,则用在复句的内部,用来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最后,在每个句子,像陈述句、祈使句这样的末尾,用句号来表示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段落的结束。文章中每个标点都有它相应的位置,用以标注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段甘美兰音乐就像一篇文章一样,不同的节奏乐器就是不同的标点。小釜锣相当于逗号,用在音乐中较小的时间单位上;大釜锣和小吊锣就类似于分号,在相等的拍子位置上敲击;大吊锣就是句号,在每一个长乐句和段落的结束时敲击。比如说一段甘美兰音乐是16拍的,每8拍一句,那么照上面的说法,小釜锣是在第2、4、6、8、10、12、14、16拍的时候敲击,大釜锣和小吊锣在第4、8、12、16拍的位置敲击;大吊锣就在第8和第16拍的位置上敲响,一个乐段结束。这些乐器标点,清晰地显示了甘美兰音乐的结构和层次,也构成了甘美兰音乐鲜明的节奏层。
印度尼西亚不同岛屿上的甘美兰也不尽相同。以最具代表性的爪哇岛和巴厘岛为例:爪哇岛的甘美兰高贵典雅,在打击乐中突出管弦乐器的对比旋律层,音乐柔和、平淡;巴厘岛的甘美兰则粗犷奔放,几乎不使用管弦乐器,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音色,音乐湍急、甚至辉煌。其他岛屿上同样也分布着不同的甘美兰乐队,就像前文中所提到过的,遍布在“千岛”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大、中、小乐队,人数不同、乐器不同、编制不同、演奏风格不同,甚至演奏时间不同、演奏寓意不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在印度尼西亚游览,一路走下去,可尽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