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化学课堂,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
2014-04-23朱卫华
朱卫华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根据元认知理论,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性学习;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反思性学习的涵义
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用元认知理论来描述,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策略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等;二是评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值得吸收的经验,并对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反思性学习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段:反省阶段、评判阶段、察觉问题阶段、界定问题阶段、确定对策阶段、实践验证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以上七个阶段中,察觉问题阶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集中体现在界定问题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发挥作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七个阶段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主“战场”还是应该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反思,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堂示范使学生了解一些反思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本文提出两种课堂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冲突—反思—生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推动学生重新反思建构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冲突—反思—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教与学的三维目标会得到螺旋式地实现。
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直接做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然后讲解其中的原理,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反常”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思维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反思的状态,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主动“生成”原电池的原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1]
再比如在“离子反应”的复习教学中,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可能不同,现象就有可能不同,就可以用“互滴”的方法去鉴别它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其中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能暂时理解,但是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学生课后只能通过记忆的方法掌握。如果利用学生的常规想法与老师的质疑引发一个“思维冲突”,促使学生反思后生成,肯定能提高其中的教学效果。
[案例2]
2. “变式——反思——归纳”阶梯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所谓变式,就是指用不同形式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本质相同的事物,或者不断变换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则可有可无。在教学中,变式练习是传统练习和创新的中介,教师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是图形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归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
比如,反应物相对量不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不同。在“离子反应”的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能有这样的意识,书写离子方程式审题要仔细。但是这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繁琐,掌握简单方法则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直接告诉方法,让学生去模仿,不如让学生自我反思得出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按照基本的书写步骤练习,然后通过示例的变式,让学生从变式中触发反思,察觉问题,进而归纳出其中的简单方法。
再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要求在必修教学中就能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结合锌铜原电池,直接告诉学生该条件,然后用大量的示例或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条件,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规律与示例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如果通过变式让学生反思假设和实验探究验证,如此循环归纳出规律,那么既能让学生更牢固更深刻地掌握自己归纳出的知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完成反思性学习,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4]
当然,让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始终如一”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反思性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特例。这样,常态的方法成为习惯,长期的习惯成为意识,长期的意识养成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性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2002,(8):44-45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6-117endprint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根据元认知理论,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性学习;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反思性学习的涵义
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用元认知理论来描述,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策略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等;二是评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值得吸收的经验,并对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反思性学习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段:反省阶段、评判阶段、察觉问题阶段、界定问题阶段、确定对策阶段、实践验证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以上七个阶段中,察觉问题阶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集中体现在界定问题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发挥作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七个阶段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主“战场”还是应该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反思,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堂示范使学生了解一些反思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本文提出两种课堂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冲突—反思—生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推动学生重新反思建构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冲突—反思—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教与学的三维目标会得到螺旋式地实现。
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直接做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然后讲解其中的原理,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反常”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思维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反思的状态,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主动“生成”原电池的原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1]
再比如在“离子反应”的复习教学中,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可能不同,现象就有可能不同,就可以用“互滴”的方法去鉴别它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其中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能暂时理解,但是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学生课后只能通过记忆的方法掌握。如果利用学生的常规想法与老师的质疑引发一个“思维冲突”,促使学生反思后生成,肯定能提高其中的教学效果。
[案例2]
2. “变式——反思——归纳”阶梯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所谓变式,就是指用不同形式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本质相同的事物,或者不断变换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则可有可无。在教学中,变式练习是传统练习和创新的中介,教师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是图形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归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
比如,反应物相对量不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不同。在“离子反应”的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能有这样的意识,书写离子方程式审题要仔细。但是这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繁琐,掌握简单方法则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直接告诉方法,让学生去模仿,不如让学生自我反思得出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按照基本的书写步骤练习,然后通过示例的变式,让学生从变式中触发反思,察觉问题,进而归纳出其中的简单方法。
再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要求在必修教学中就能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结合锌铜原电池,直接告诉学生该条件,然后用大量的示例或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条件,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规律与示例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如果通过变式让学生反思假设和实验探究验证,如此循环归纳出规律,那么既能让学生更牢固更深刻地掌握自己归纳出的知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完成反思性学习,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4]
当然,让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始终如一”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反思性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特例。这样,常态的方法成为习惯,长期的习惯成为意识,长期的意识养成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性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2002,(8):44-45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6-117endprint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根据元认知理论,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性学习;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反思性学习的涵义
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用元认知理论来描述,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策略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等;二是评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值得吸收的经验,并对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反思性学习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段:反省阶段、评判阶段、察觉问题阶段、界定问题阶段、确定对策阶段、实践验证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以上七个阶段中,察觉问题阶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集中体现在界定问题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发挥作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七个阶段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主“战场”还是应该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反思,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堂示范使学生了解一些反思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本文提出两种课堂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冲突—反思—生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推动学生重新反思建构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冲突—反思—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教与学的三维目标会得到螺旋式地实现。
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直接做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然后讲解其中的原理,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反常”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思维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反思的状态,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主动“生成”原电池的原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1]
再比如在“离子反应”的复习教学中,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可能不同,现象就有可能不同,就可以用“互滴”的方法去鉴别它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其中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能暂时理解,但是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学生课后只能通过记忆的方法掌握。如果利用学生的常规想法与老师的质疑引发一个“思维冲突”,促使学生反思后生成,肯定能提高其中的教学效果。
[案例2]
2. “变式——反思——归纳”阶梯式上升的教学模式
所谓变式,就是指用不同形式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本质相同的事物,或者不断变换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则可有可无。在教学中,变式练习是传统练习和创新的中介,教师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是图形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归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
比如,反应物相对量不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不同。在“离子反应”的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能有这样的意识,书写离子方程式审题要仔细。但是这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繁琐,掌握简单方法则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直接告诉方法,让学生去模仿,不如让学生自我反思得出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按照基本的书写步骤练习,然后通过示例的变式,让学生从变式中触发反思,察觉问题,进而归纳出其中的简单方法。
再比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教学中,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要求在必修教学中就能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结合锌铜原电池,直接告诉学生该条件,然后用大量的示例或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条件,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规律与示例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如果通过变式让学生反思假设和实验探究验证,如此循环归纳出规律,那么既能让学生更牢固更深刻地掌握自己归纳出的知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完成反思性学习,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
[案例4]
当然,让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始终如一”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反思性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特例。这样,常态的方法成为习惯,长期的习惯成为意识,长期的意识养成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性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2002,(8):44-45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6-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