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三首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2014-04-23马钰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套曲演唱古诗词

马钰

摘要:中国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是声乐演唱艺术中最为独特的艺术歌曲体裁形式,罗忠镕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创作出具有民族时代气息的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三首,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声部音乐的生命力。本文分别从《秋之歌》三首的诗词语言本体、音乐艺术特性以及声乐演唱中唱腔技巧性等角度对《秋之歌》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人们在欣赏跟演唱中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表现以及艺术形象的塑造,提高声乐演唱者的音乐演唱技巧。

关键词:罗忠镕 《秋之歌》 古诗词 套曲 演唱

一、声乐套曲《秋之歌》创作的背景

声乐套曲尤其是中国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音乐魅力。在六七十年代,作曲家罗忠镕没有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和自身的挫折而放弃自己钟爱的音乐创作事业,一直保持热情的、乐观的态度。在研究作曲技术渗透到民族音乐多音性的探索中。他于1962年根据唐代杜牧的七言绝句创作了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分别是《山形》、《南陵道中》、《寄扬州韩绰判官》,这三首小型声乐艺术套曲,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激情,也表现出词、曲作家内心共同的精神世界。这部声乐套曲被人们广泛地传唱以及应用于声乐作品的教学中,是中国传统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中的精品。

二、作品音乐艺术创作的独特性

(一)《秋之歌》三首诗词本体分析

三首诗歌一反悲秋常态,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秋图。《山形》用“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暖秋色调,表现了诗人对枫林景色的热爱,也暗藏着诗人对晚唐“第二个春天”到来的乐观、豁达的心胸。《南陵道中》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面秋思图,最后一句“谁家红袖凭高楼”表现了诗人羁旅中落寞的心情,红袖女子这一眼前形象明朗起来,张扬了暖秋的主题基调。最后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用风趣潇洒的语言表现了在优美意境中思友的场景,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三首诗歌从语言的色彩审美角度剖析了不同的秋景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黄金分割艺术创作独特性

在新时期音乐创作领域里,黄金分割比例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被广泛运用。声乐艺术作品《秋之歌》中第一首《山行》就充分体现了黄金分割比例在音乐创作中重要地位。整首作品共有33小节,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来看,歌曲作品的黄金分割比例点刚好落在音乐转折处的特殊标志音上面,也就是作品中诗词的第三句“停车做爱枫林晚”的“车”音上。这一句在作曲家音乐创作中,节拍转变频繁,和声的内部结构采用动力性的手法,张力加强,色彩对比明显,把暖秋主题推向高潮。黄金分割比例结构符合人们听觉审美的规范,人们会用潜在意识里内心美的“比例”来衡量听觉中音乐作品的美,所以黄金分割比例的曲式结构符合人民大众的内心审美情趣,使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作品更容易广泛地流传,促使黄金分割比例这种现代音乐作曲技术手段更好的在音乐作品中被运用。

三、声乐作品《秋之歌》演唱技巧分析

(一)咬字音准的把握

在中国古诗词类声乐演唱中,诗词语言要通过声音来传达别有韵味的情感意境,这对清楚地交代每一个字的发音和音准,有着严格的要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用美声唱法来传递美好的声音,美声唱法在语音的发声上要求重点是元音发声正确性,辅音只要咬住方可。而汉语歌词按照传统的要求是要遵循“依字行腔”的语音发声特点,如果归韵不当,语言表达将会模糊不清,失去语言本真的光彩。因此,这些语言特点要求我们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古诗词声乐艺术作品时要注意咬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即“字正”。《秋之歌》中第二首作品《南陵道中》第九小节,诗句中人声旋律声调都是表达“四声”中的去声,强化了演唱的口语化。“慢”字属于“四呼”中的开口音,发音时先咬准声母“m”用“喷口”的唱法绷紧而又清晰地咬出字头,然后放松而又连贯的找到韵母“an”并且打开口腔与头腔的共鸣点,最后收韵,声音保持在“an”上。在整个咬字发声过程中和声旋律调性的不稳定性将造成音准把握的难度,我们应该注意“慢”这个字的发音在演唱中的音准问题。第九小节人声旋律的sol音与左手伴奏织体和弦中的降sol对位是一致的,这也就意味着说我们在咬字演唱“慢”这一字声发音时会因为非五声模糊调性和弦降sol的影响而发音不准。因此,我们要清晰、准确地守住人声旋律“慢”这个字的韵母发声,这样不仅形象表达出声乐演唱艺术语言字声的“字正”特点,也突出诗词音乐的民族性特色。

(二)拖腔特色

在唱法装饰音中,美化音腔的情感特色运用了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唱法中托腔这一润腔技术。它的旋律语言特色是在“一字多音”的行腔中表现婉转、优美的情感色彩。在《寄扬州韩绰判官》音乐创作中,音乐作品中间跟结尾则创新性的用了“衬字拖腔”的润腔形式。一个“噢”字引出旋律并且在多个音的旋律中作延长润色的处理。“o”音属于开口呼,要求口腔张开,舌根与软腭抬起,找到头腔、口腔与鼻咽腔的共鸣位置,控制住气息,使“噢”音围绕着不同节奏旋律一气呵成缓缓的唱出来,犹如语言诗词的吟诵般流畅。拖腔唱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行腔中字声饱满性,同时也增加了整首音乐作品的古典民族韵味。

总之,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秋之歌》三首的音乐创作与演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提升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以及音乐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在情感意境、诗词语言的韵味表达中提高了中国民族音乐性的地位,对演唱者在文学素养、情感、技巧以及能力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涓涓.罗忠镕艺术歌曲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2]刘云生.秋色·诗情·哲理——简析杜牧的《山行》[J].小学教学研究,1990,(11).

[3]柳子伯.音乐创作中的黄金分割比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林琳.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5]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套曲演唱古诗词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踏青古诗词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