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2014-04-23金晨

化学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金晨

摘要:文章谈了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线索”和“结构”的理解;探讨了针对学校实际,提炼“线索”、设计“结构”的操作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将理想化的“教学设计”转变成现实的“教学实施”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线索;课堂结构;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上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闸北区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小组”,在专家指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化学课堂的“有效共识”[1],收益匪浅。笔者尤其认同“线索清晰、结构合理”的观点,下面结合课例谈谈我的学习和实践体会。

一、对“线索清晰,结构合理”的内涵和功能理解

1. 线索是一堂课的灵魂

线索(亦称“教学线索”)是贯穿一堂课的教学思想、课程理念或教学发展的一种“关系”,是教师授课纵向推进的一种思路。教学线索可分为“内容”线索、“方法”线索和“情感”线索,一堂课可设计一条主要线索,也可以设计主、副多条线索(亦称为明、暗线索)并进运行。

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统领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统”是指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考虑,即突出重点难点,淡化教学目标以外的教学设计;“领”是指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逐一合理呈现,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其二,使预设的教学活动有计划展开。清晰的教学线索,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按照时间、空间的预定设计,有计划地展开、推进。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节中要介绍5种影响化学反应的外界因素,此时设计的知识线索(“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颗粒大小”五个因素,在知识逻辑上形成的并列关系),将整堂课的构思呈现在教师的脑海中,从而使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开展,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舒展性。

2. 结构是一堂课的抓手

结构(亦称“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随着线索的纵向推进,教学内容逐步展开,成为课的“纵向结构”。围绕线索上的“探究点”及“问题设计”展开探究过程,即构成课堂的“横向结构”。合理的教学结构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可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监控教学过程。课堂结构,除了体现静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包括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环境、教学手段等教育资源的动态预案。教师根据既定的结构对整个课堂预案进行实际操作,以监控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彰显学科美感。合理的课堂结构,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化学课堂的纵横交错,而且能让人享受到诸如实验探究中的那份意外的惊喜,及惊喜过后的方法总结和对结果的进一步猜想。这种对于课堂结构、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的深刻体验,正是化学学科美感的重要体现。

二、针对学校实际,设计合理的“线索”和清晰的“结构”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从全区高中录取分数线来看,生源位置比较靠后,生源质量比较薄弱。相对于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内容多、要求高、规律性强,使我校学生学习化学面临严峻挑战。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内容组织是否有序,讲课思路是否清晰,方法呈现过程是否到位,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线索”和清晰的课堂“结构”成为我们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1. 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线索”

(1)设计感性化的“内容”线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内容”线索都有化学学科系统性的特点。我校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在设计“内容”线索时,除了清晰体现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之外,更要体现感性化认识的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持续保持探究的兴奋点和思维强度。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课中,我设计的“内容”线索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是一条体现化学知识在逻辑上呈现并列关系的内容线索,线索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感性度不够,学生理解不轻松。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借助视频手段,用《古建筑腐蚀》的录像资料来作为课堂导入情景,从中挖掘、点击教学线索中的内容要素,使“内容”线索逐渐呈现、连接、持续、强化,使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逐渐聚焦线索,并在线索统领下不断展开、深化,有序推进。这种将“内容”线索进行二度处理,并赋予生动素材从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或感性认识的做法,对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2)设计直观性的“方法”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些课的教学目标是以“过程与方法”为主,所以设计“方法”线索比较合理。“方法”线索绝对不是一种书面呈现形式,而是一种思想的渗透。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建议“方法”线索要直观、明确,要让学生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对方法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强化,使学生能感受到方法的内涵的本质。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课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感受对比研究的科学方法,为此教师设计了“方法”线索,即:用“对比”实验的思想和做法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例如,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设计了“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用肉眼观察出现浑浊的先后判断反应速率快慢。为了使观察现象更为直观、清楚,设计了用实物投影直播实验过程,同时对观察对象设计了醒目的识别标志,用“浓、稀”表示区别研究对象,用“×”增强实验背景的对比度(见图1),实验现象清晰、体验深刻。而在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设计了实物投影直播实验过程以及用秒表记录实验时间的直观性教学手段,也起到了同样生动的教学效果。

2. 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结构”endprint

要做到教学结构合理,一定要使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比较有序,问题的设计及解决的过程比较清楚、有层次感。针对学生特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

所谓学生的思维起点,是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第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水平不能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第二,设计的问题逻辑关系要合理,问题内涵要清楚,要让学生听懂、理解;第三,问题的解决手段和解决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已有体验,要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探究。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课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就对“浓度、温度、压强、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有一定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此,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规律内容本身,而是放在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和认识逻辑上,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验证据来强化学生对科学规律的认识。

(2)确定核心知识的呈现序列

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之后,需要设计核心知识的呈现序列,形成教学结构的雏型。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课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知识序列:

知识序列要体现两层含义:一方面,要罗列出整堂课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要体现核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上述情况看,核心知识之间呈现“并列”关系。

(3)设计有效的问题及探究活动

在“知识序列”完成之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要做“横向结构”的设计,即:“问题设计及解决过程”。以“知识序列”中“浓度”的教学过程为例,可设计如图3的“问题及探究过程”。

三、围绕课堂实施,探索呈现“线索”、体现“结构”的教学策略

预设的课堂结构是理想化的,也是静态的。在复杂的课堂环境中,如何将理想的“教学设计”转化成现实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初衷,对于每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

1. 心理上要梳理好“知识序列”及“重点难点”

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对本堂课的“知识序列”在脑海中再一次进行梳理,在心理上强化重点、难点,核心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安排的先后顺序;要明确针对核心知识的核心问题的设计是怎样的,每个核心问题下面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大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花费时间、资源及体现教学过程上,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分散了教学难点。一般来说,每个教学重点需要10-15分钟时间,一节课一般不超过3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般突破1个为宜,也可以没有教学难点。

2. 技术上要准备好“知识序列”及“探究手段”

这里的技术,包括媒体技术的准备、探究实验的准备、探究过程的安排等。教师要明确本堂课一共有几个“探究点”,探究序列是怎么安排的;每一个“探究点”需要哪些媒体技术、课堂资源,技术、资源使用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特别是要明确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媒体技术和教学过程。例如,“探究点”的处理是采用“实验探究”,或是“逻辑推理”;“实验探究”,是采用“引导—探究”还是“自主—探究”;逻辑推理,是采用归纳演绎、类比迁移还是辩证说理;等等。总之,在“知识序列”和“探究手段”上要做好充分预案。可设计如图4:

3. 课堂上要管理好“探究方向”及“探究过程”

根据教学实际,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调控课堂,促成教学效益最大化。为此,必须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引导探究方向,确保按预设的方向进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包括问题提出要“明确”,思维的启发要有“坡度”,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方法的指导要“得当”。要对每一项活动作出效果的评价工作,积极引导大多数学生向着问题解决的正确方向前进。第二,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的能力,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来发表个人观点。特别是一些异常问题的提出,教师不能急于否定,而应当鼓励其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探讨。只有这样,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才能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 毛东海.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