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汇难进英语词典
2014-04-22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1日文章,原题:英语为何没大量借用中文词汇 英语以“杂乱”著称,意大利语的夸张诙谐、法语的插科打诨,都被其照单全收。然而,尽管英语世界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广泛而深入,近来却鲜有中文词汇进入英语词典。 中国媒体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上周有报道称几个中文词条被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Dictionary.com收录。中国媒体称,说英语的人可能很快就会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不行别BB”)。在北京方言里,“BB”是唠叨或抱怨的意思。 不要大惊小怪。该词典网站收录了800余万个词条,大部分多数人闻所未闻。相比之下,《牛津英语词典》仅有约23万个。一些中文词条进入这个在线词典,包括“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等。但此类词汇貌似不太可能进入主流英语。 语言学家表示,英语吸收中文词汇的“鼎盛期”在1950年之前,某些特定借用词的拼写即是例证,如“kowtow”(磕头)、“ketchup”(番茄酱)等,许多源自广东话等方言而非汉语普通话。 尽管还有其他人尽皆知的源自中文的英语词条,如“bok choy”(白菜)或“chow mien”(炒面)等,但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的约翰逊语言博客所言,这些中文词只是搭上了食物名称的顺风车。”众所周知的“feng shui”(风水)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中文已收录大量源自英语的音译词汇,如“酷”(cool)、“伊妹儿”(email)、“蕾丝”(lace)等,还直接使用某些英语词汇,如“okay”和“bye bye”。 就英语而言,拒不使用中文词汇似乎并非仅是发音难的问题:尽管普通话的4个音调令人生畏,但基本音节相当简单,而法语或日语的发音难题并没阻止其词条被英语收录。或许如一些人所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随着中国影响力渐增,中外之间的交流将持续深化。▲(作者Te-Ping Chen,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