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上蚤式伪专家素喜牛皮著文章
2014-04-22刘晋飞
刘晋飞
鼓上蚤式伪专家素喜牛皮著文章
刘晋飞
中国式畅销书中,有三分之一的品种是牛皮书,作者表面上是有执照的专家教授,其实是妙手空空的鼓上蚤传人。他们经年累月地在牛皮上大著锦绣文章,硬是靠吹牛皮和敲边鼓,撑起中国书市的小半边天。
郎咸平是牛皮界的大师,横练十三太保蛤蟆功,吹数年牛皮而不岔气,厉害。先看看郎师一票牛皮书的书名吧,《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书吹出来若干本,但窍门就一招,即郎师吹牛吹得那是“快了牛”,不论是上电视还是写书,郎师从来一个调调,那就是“快了”,楼市泡沫快破了,次贷危机快来了,产业链快要掉链子了,经济快不行了,快了,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真的快要开打了。
郎咸平著《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书影
从2004年成名至现在,郎师一直在说“快了”。平心而论,“快了牛”是一种很玄妙的辩证牛皮,怎么拆都拆不穿,再过200年也不落伍。但凡有一款“快了牛”吹中了,那郎师就算中了乐透大奖,能轻松博一个未卜先知的美名。
以2013年出版的《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为例,我们庖丁一下“郎牛”是如何吹出来的。第一招,在提出很多偏激观点的同时,不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透彻的解释。比如他认为企业和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提出政府应该拿钱出来直接补贴消费者。这话听着挺痛快的,其实二傻子说的话,直接补贴不如减税更可行。再比如,郎师认为中国的企业太傻,应该多给员工发工资,这样能大面积提高消费能力,制造更大的商机。中国的企业主也想给员工按美国标准发工资,这样大家积极性指定高,可下个月咋过?
通过如此这般言之凿凿的含糊其辞,郎师更像是一个“经济学”神棍,只求观点像“大力丸”般彪悍,以煽动不明真相群众情绪为出发点,用些皮毛功夫,信口开河间奇迹般地兼具了义和拳似的民族主义和唯美是举的崇洋媚外。
第二招,郎师在材料论据的选择上完全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毫无严谨性可言,逻辑上极不靠谱,精神层面上亦丝毫见不着一个学者所应有的风骨。在书中郎咸平列举了很多数据,口口声声用来支撑渠道暴利、期货市场暴利的观点,但遗憾的是,这些数据都是百度上淘来的,数据编制单位的名称都是编制的,说白了是无名氏发表的数据。郎师不管这些个,拿来就用,还一脸笃定。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期货市场促进了价格的稳定,渠道在收购农产品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风险。
第三招,“郎咸平说”的话题范围涵盖面超宽,公民收入、蔬菜价格、商品虚假宣传、食品安全、医改、教改等,什么话题热就说什么,什么观点有争议就提什么,并且还很好意思地在许多问题上着重强调自己是生产某种观点的第一人(其实根本不是),然后开始不省篇幅地宣讲他的神奇预测。反正只求肤浅耸人听闻,哪怕引起公愤也在所不惜,其实公愤对于郎教授而言,从来不是负资产,而是可以成功变现为曝光率、出镜率的印钞机。
总的来说,郎教授以为自个手里有把万能铁梳子,又有幸生在一个到处是癞痢头的时代,自信不管是啥问题,自己都能拿铁梳子梳理清楚。可明眼人早看出来,郎教授手里的梳子是无齿的,不论梳多少癞痢头,都薅不下一根毛。可那又如何,郎教授不容置疑地混成了牛皮界的托塔天王,天天以吹牛皮的方式指导受众,总有人照单全收。
宋鸿兵先生又出新书了——《货币战争5》。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宋鸿兵老猛了,世界在他眼里,就是超大一张牛皮,而且这张牛皮是他自己吹起来的。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丛书从1出到5,虽然前几本的牛皮吹爆一地,可销量依然坚挺,不能不佩服广大读者对于牛皮超强的消费能力。
首先,宋先生以诡辩的逻辑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借着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图书的惊人销量。他利用百姓对欧美国家保密金融系统结构的好奇心,以蛊惑人心的写法,不严加考证,直接进行科幻小说式的想象创作,愣是把世界金融体系当美剧来编,只求剧情紧凑,充满反转,至于真假,根本是个笑话。
宋鸿兵著《货币战争5》书影
其次,作者巧妙地“有选择性地”列举事实,再根据这些事实,进行大胆的近乎荒唐的假设,以一介草民身制造出一个充满阴谋的罪恶国际金融利益集团。比如作者提到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惊人的若干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个数字纯属扯乎,事实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失去了美国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就跟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连家禽都不如了。
本书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美国国债和美元,作者提及美国2006年时的国债达到多少万亿美元,原因就是美元是以国债支持的,没有国债就没有美元。又是一例典型的误导。美国在2006年时候确实有惊人的国债,财政、贸易双赤字。但是,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可是财政有结余的,而且是在还清里根-老布什时代的巨额财政赤字的基础之上的结余。
再次,宋先生以阴谋论的思路最大限度地贴近国人的思维方式。淫者见淫,痔者见痔,国际银行家邪恶的幻像,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有制造阴谋论的吹牛家,必然有信服“阴谋论”的庸众,总认为是一小撮操纵大多数的命运,统称一小撮体制。
伪知识总能唬住一些人,反映了国内财经科普的薄弱。《货币战争》用简化手法,将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用鲜明的线条勾划成一场主宰世界的金融阴谋,创造了图书销量的狂欢,迎合了普通读者想当然的阅读口味。
孔庆东教授最近出了两本书:一是《孔曰:未名湖畔花生树》,收录了他近年所作的回忆性文章。二是《孔曰:重帘不卷乱读书》,精选他关于读书的文章。书名起得牛啊,都“曰”上了,开始玩圣人范了。
在新书中,孔庆东首先大说特说自己爱读圣贤书,并认为:读书要成为生活必需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长身体,身上的骨头和肉都是猪肉狗肉变的,我吃了就变成我的肉。所以有些人总是问我怎么在博客里总是提到吃,我说因为我热爱这些食品。因为我吃了它就成了我了,我能吃它是我作为人类高贵的一种证明。我吃了东西,东西就变成我,这就是宇宙的交换规律。书也是一样,我们应当时时学习……手不释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练就这种功夫。总之,随时随地要攫取信息,要有一种饥饿感,像爱吃饭那样爱学习。
孔教授爱读圣贤书,显然是在吹牛,这是对圣贤书的一起严重猥亵事件。道理很简单,一个正常人如饥似渴地读完圣贤书后,放下书就像个城管般地骂人,可能吗?严重不可能。
孔庆东著《孔曰:未名湖畔花生树》书影
所谓骂不如责,责不如谏。一个真正的侠者,直率是本性,而义和仁才是品质。孔庆东目光猥琐如炬,何曾能够设身处地考虑过被他所骂者的立场,以及了解被恶论之事物的背景和情况。如此小孔般的胸襟,哪里能够高屋建瓴地针对所论事物给予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更不消说隐身在所讨论的事件背后,客观和睿智地诱导读者达成新的观点。孔教授一直以来,总是以无聊当幽默地讽刺骂街,还自我意淫为侠。
孔庆东还在新书中提倡“疑而后知”,即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他写道:今天很多人认为自己会读书,但是正如我开头说的,很多概念一经推敲就发现自己实际上不懂。“书”是如此,“读”亦是如此。我问你会读书吗?“读”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读”这个字,还念dou(四声)——句读的“读”,即是我们今天说的标点符号。古人没有标点符号,现在学的古文都是大学教授给大家标出来的,这本身就不一定正确。古人是自己句读的,自己找到标点,证明你就会读书了。所以这个“读”一开始就与怀疑和思考在一块儿。
唉,现在的牛皮家都爱拿怀疑做幌子,而且将其衍生为一种牛皮逻辑:即我怀疑,所以有阴谋,如果没有阴谋,请自证。如果你不自证,阴谋成立;如果你自证,对不起,你的自证是假的,还是有阴谋,综上所述,我的牛皮是对的。小孔成像而小天下,猥亵式牛皮,不论调门是几声,终究是一股雾霾。
牛皮行里有行家,行家个个拿牛皮换版税和讲课费,活得挺好,吃得挺肥。可见,牛皮真是个好东西,零成本,无所得税,只要长个碎嘴子,可劲吹吧,日子一定是越来越好。在这个二傻子骗大傻子数钱卖身的时代,聪明人在哪里?是在忙着写书评?还是在忙着读书评?
责任编辑/胡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