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景观管理及公众参与机制初探

2014-04-21朱新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朱新泉

摘要:城市景观的规划对于城市的总体环境建设与长远生态发展的作用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在城市景观管理这一问题上,对于管理的目的和对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外国相关法规与政策进行归纳。同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城市管理主体认真规范与执行,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从而提出机制体制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景观管理; 公众参与;机制体制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底蕴、格局特色的外在展现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景观现已被看作为城市的品牌资产,具有增强城市吸引力, 弘扬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人才与资金技术等功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恶化,特色缺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城市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景观的规划对于城市的总体环境建设与长远生态发展的作用越发显得举足轻重。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浅略地说,现代城市景观的管理是指在不同的自然或已成的城市环境中,为达到城市景观改善的目的,管理主体从事提高与城市景观项目相关的一切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1城市景观管理

1. 1管理目的

现代城市景观管理的目的是在当前人类聚居的现代城市中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急需重构时,不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以保护吸引人们来到城市的城市自然环境或原有城市景观。

1. 2管理主体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管理大致由3 个层次构成,即: 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相关参与单位或社区的微观管理。管理主体从表面上看是拥有地产权的政府机构和购得土地使用权的城市开发商。

2外国相关法规与政策

在景观管理实践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景观的控制和设计已经自成体系,比如著名的巴黎城市风貌控制,美国、日本等国在城市的景观控制方面也各有特色。

2.1 日本《景观法》

日本西村幸夫详细探讨了欧美各国历史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规划, 其研究成果引起各方关注并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城市风景规划管理研究 2004 年,日本颁布了包括景观法在内的三部法律,通称“景观绿三法 ”,并设定景观日 ( 6 月1 日) ,以纪念“景观绿三法”的全面实施和促进国民对景观建设的理解,关心及参与,标志着日本的景观建设及其管理开始走向成熟和制度化的时代。其制定“景观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农村、山村、渔村等地区形成良好的景观,通过综合制定景观规划及相关措施,力争实现美丽而有风格的国土,丰富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有活力的地域社会,最终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与区域社会的健全发展。

2.2 德国景观控制

德国在创建生态城市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景观规划重视对城市及周边环境价值的综合评价,并作为城市文化加以保护、培育,而不是单纯作为视觉对象来对待。斯图加特市在制定风景规划2010(landsehaftsplan2010)时,事先对作为上一级规划的自治联盟的区域风景总体规划环境地质图进行分析研究,其综合性和对地域的重视,备受瞩目。

3 注重公众参与

3. 1 公众参与现状

由于国内多年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住宅福利制等,作为政府决策的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离普通大众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机构在城市

景观研究、决策、规划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还未全面展开。随着城市发展日益成熟,民主管理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城市形象、风貌的象征,广大市民对城市景观的主观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由此公众参与将成为今后现代城市景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3.2 公众参与的条件

在城市公共景观的决策当中,公共参与将对保证当地政府确立的目标能够通过规划而得以实现非常重要。公众参与需要不可或缺的4个条件: ① 公众与政府在政策形成过程中达成了默契或明确的合作; ② 规划过程中应充满相互信任与尊重的气氛; ③ 双方都能切实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 ④合作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某种稳定的状态,它可能发展亦可能退步。目前 ,在国内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今后在各项管理当中,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双向选择和共同努力。

3.3公众参与的方法

公众具体参与方法和形式有多种。在国外,公众参与目标制定的方法有特别工作组、市民咨询委员会、邻里规划委员会、各类团体、德尔菲法、民意测验及镇民大会和公开听证会。目前在国内有:民意测验、投票和听证会,有的领域也使用德尔菲法。其中民意测验较多 ,听证会最近几年开始多见报端。

4 机制体制的完善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为因素是城市景观管理中的主体,因此,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是综合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机制主要从景观法规建设,景观管理,规划建设与评价体系,财政支持政策,公众参与( 含社区) 等方面研究城市景观管理的实现途径。宏观上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长期发展与变化,社会观念,政府组织等对政策机制发展变化的影响;微观则着重于政策过程中单个的行动者行为分析,归纳出政府部门,利益团体和相关机构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模式的制度和文化。

政府制度完善,包括信息公示制度、市民监督制度 、市民听证会制度以及公益诉讼制度。这样制度的完善代表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同时为各项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特别是现代城市景观的管理领域。

参考文献:

[1] 刘绍强, 张越.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分析[J]. 新学术, 2007( 3) : 68 - 69.

[2] 尹海林.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3] 许激. 如何给管理下定义[ EB/OL] . [ 2007 -02 -10] . http: // www. em -cn.com/Article / 200702 / 123838-2. html.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