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理性视角下区域政府对外资引进的演化博弈研究

2014-04-21向官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资区域政府

向官清

摘要:外资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复博弈过程,其策略调整可用“选择策略—演化—选择新策略一再演化”的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机制来模拟。建立了有限理性视角下区域政府与外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博弈方的复制动态过程并得出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揭示出区域政府和外资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的博弈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区域政府吸引外资时要考虑区域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各区域政府间要相互协调,在充分考虑各区域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趋于形成共同的政策标准;逐步弱化、消除对外资的限制和鼓励措施,最终实现内部企业和外资的平等地位,提高市场运营效率。

关键字:区域政府;外资;演化博弈;进化稳定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6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资产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资产规模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因和目的。然而,一个区域内部的资产往往不足以满足该地区的发展需求,因此,外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改革开发以来,如何有效引进并合理利用外资,同时又保持区域内部企业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各级区域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税率政策是作为政府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地位不言而喻。而在政府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由于外资的稀缺性和侵略性使得区域政府与外资之间展开了有形或无形的招商引资的竞合博弈。

1 区域政府的有限理性行为与外资引进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当中,地方政府起着一个发起、推动的作用。其既要关注短期利益,又要注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即关注本土企业的发展的同时又要有效利用外资使其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催化剂。

有限理性下的政府经济行为

区域政府行为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既包括政治行为,也包括经济行为。区域政府利用外资投资行为是区域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之一,它指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其所辖区域范围内外资直接投资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政府的合理干预可以防止市场的盲目性,使资源得到相对有效的配置。凯恩斯[1]透过当时出现的普遍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现象,从需求入手,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否定了“供给可以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应通过各种手段去引导消费从而提高有效需求,其责任主体在于政府。与此同时,Simon[2]提出的“有限理性”假设,打破了“完全理性”的限制,他认为个体经济人很难对每一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完全了解并且产生正确的预测,所做出的决策往往达不到最优。有鉴于此,人们更加相信政府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个人的局限性,使决策结果无限逼近最优。斯蒂格利茨[3]从政府的本质入手,认为作为经济组织的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存在两大显著特性:第一,政府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

而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账”现象使人们对政府的功能产生了怀疑,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政府失灵的现象,萨缪尔森[4]把政府失灵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来源:没有代表性的政府、官员行为的必然性和政治决策上的眼光短浅。陈秀山[5]认为,政府失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行为能力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②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效率低下,或者成本昂贵,导致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③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也有较高的效率,但带来事先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④某些外部性问题或国际性经济贸易问题,一国政府无力加以解决,如核利用中的污染问题,国际贸易纠纷问题等。

政府失灵会导致种种弊端,政府官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存在持久的冲突,并导致政府失灵,进而得出结论是: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政府应尽量减少干预,最大限度地约束政府的权力范围。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验证作为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行为仍是有效的。王臻荣[6]认为对于我国而言,减少干预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因为“后发外生型”国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政府的大量干预和推动是不可能实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建立起一整套激励共容机制,这样政府利益不仅不会损害公共利益,反而能促进公共利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政府行为的局限性,通常经济政策的制定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阶段,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中得到发展完善,即所谓为的“有限理性的政府行为”。

在外资利用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转型阶段,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调节功能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在资源的跨区域、跨产业优化配置与利用上尤为稚嫩,这就要求各级区域政府要比发达国家的区域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Lee[7]研究结果认为,1979-1995年经济转轨时期,FDI环境一直有赖于政府政策,政府在指导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否认。魏后凯[8]等研究发现,在转型经济国家中,外资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转型的时空过程所支配。由此可见,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外资投资过程中,政府按行政级别可以大致划分为东道主国政府和区域政府,本文更为关注的是区域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所起的作用。在此领域,最有代表的是John H.Dunning教授提出的生产折衷理论中的区位优势理论,区域政府的外资政策,不仅具有短期可变性,还可以决定或影响其他变量,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力资源素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规模等,这就为区域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增强区位优势,影响外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8]。格莱汉姆[9]分析了两个日益增长的冲突:各国政府和全球性的企业追求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政府之间互相竞争以获取FDI的利益。他认为敏感性的政府行为可改变FDI地理布局的决定:给予投资鼓励(包括完全的补贴,而且包括间接补贴和垄断权)和强加业绩要求。格莱汉姆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我国各区域政府的行为策略。

在政府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对外资税率的制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工具。刘可[10]等通过MATLAB模拟出特定数值参数下博弈的均衡解,得出在一定条件下, 均衡的贸易保护水平与外资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Baizhu Chen[11]等利用中国9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对中国关税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各种内生贸易政策理论进行检验,得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外资比例越高的行业受保护的程度越高。

2 区域政府税率政策变动与外资投资策略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区域政府与外资投资者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竞合关系,双方在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下对自身的决策做出不断调整,从而无限逼近最优。而前人所研究的税率政策对外资投资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区域政府和外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以及进化博弈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方是以资产规模大小和合理性为双方目的,本文以所有区域政府为一个博弈群体,所有外资投资者为另一个博弈群体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其进化稳定策略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博弈动力过程和演化趋势。

2.1 模型的描述与基本假设前提

政府在制定相关的区域税率政策时,由于经济环境和所遇到的决策问题通常错综复杂,很难一次性制定出一套完美且行之有效的贸易体系。因此,外资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反应的反复博弈过程,其策略调整可用“选择策略——演化——选择新策略——再演化”的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机制来模拟[12]。基于此,本文选用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区域内政府与外资之间行为的演化路径。

猜你喜欢

外资区域政府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区域发展篇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