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路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2014-04-21李仁娟
李仁娟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协作性高、流动性大、建设环境复杂、露天高处作业多、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有时施工过程中,还不能阻断交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化越来越复杂,且施工环境处于野外。施工过程中,可变因素非常多,而且条件艰苦,千变万化,施工现场点多线长,构成复杂,因此其质量控制便显得比较困难。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原材料的选择,阐述了公路工程施工施工的要点及控制。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工程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
为保证整座桥梁的同一部位色泽一致,必须采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牌水泥,并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水泥。在水泥品牌上,选用中低热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硬化中的水化热。矿渣水泥的泌水性较大,且矿渣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均匀花带,故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使用有硬块、过期变质的水泥。
2.粗骨料
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缺陷有很多是由粗骨料选取不当而造成的,因此粗骨料的选取一定要谨慎。骨料级配必须合理,尽量采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实际施工中石料的级配不可能十分稳定,若石料的级配有较大变化而配合比未做相应调整,则可能导致混凝土颜色不一致,故必须控制料源和做好现场的监控。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石料应用水冲洗干净,并应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石料本身颜色应一致,工程常用的带微绿色的辉绿岩、发黑的石灰岩、发白的花岗岩不能混用,否则易引起色差故石料须选用同一料场的材料。
3.细骨料
以中粗砂为宜,细砂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易离析,使石料堆集于外露面而发生色斑麻面等缺陷。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5%以内,砂应用水冲洗干净,并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材料选择时,应选定一种材料不再更换,以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
4.外加剂
上、下部结构(梁板除外)浇注一般不掺加外加剂,若因天气等原因考虑使用时,应注意施工方法或添加引气剂,使混凝土中较多的气泡排出。外加剂掺入时严格称量,配制成水溶液加入,溶液用水量应计入有效拌和水内。
二、公路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1.安装模板
模板必须在质量验收合格的基层上安装,模板的质量及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模板应采用相同规格的钢模板,相邻两块模板应设置在同一支点上,支点应采用压缩性较小的材料,如材质较好的木块等,切忌将模板直接放在松软的砂石材料上面,立好的模板相邻高差应控制在2㎜以内.模板安装好以后,如果局部不平或模板底部有空隙,应用贫混凝土填塞并坐实。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泥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机械在上面行走振动时产生的挠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是否稳固,防止出现松动、变形、下沉等现象,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及时修复、纠正,否则就会造成局部塌陷,从而影响平整度。
3.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运输
(1)混合料拌和质量向来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最重要的一关,要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首先要从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和易性入手,重点是控制水灰比。众所周知,水灰比大则混凝土的干缩性大,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干缩性小,水灰比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收缩不均匀,从而造成平整度较差。若掺入外加剂的话,则在控制水灰比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以拌和物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为度,掺入外加剂后,搅拌时间必须适当延长20-30S,保证外加剂在混合中均匀分布。
(2)要控制好水灰比,一方面必须做好水的二级控制,第一级是加强砂原材料的含水量测定,特别是下过雨之后,必须重新测定砂、石含水量,及时调整水泥混凝土的配工配合比。第二级是对拌和设备的供水装置的计量准确性经常检查,保证计量准确.另一方面是加强坍落度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台班至少2次,出现异常则每车检查,及时反馈信息。
(3)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行车平稳,防止混合料离析,运输距离不宜超5公里。如遇下雨、烈日等气候,混合料表面须加盖覆盖物以防雨水的渗透和水份的蒸发,从而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4.三轴式混凝土整平机提浆整平
三轴混凝摊铺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小型施工机械,它是介于普通小型机械与滑模摊铺机之间的中档机械,具有摊铺振密、提浆和整平的功能,可有效减小劳动强度,设备投资又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道滨州桥引线收费广场路段设计为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采用了该设备,显著地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经人工初步整平以后,分别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再用三轴式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整平。然后用三轴混凝土整平机振动提浆,由于该设备较大的自重和偏心激振力,局部高低不平的地方在振动液化过程中可以自动挤平。振动提浆过后仍有小范围不平整的地方,则采用人工找平找平后再振动提浆,但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表面砂浆过厚而流失。振动提浆过后,再静滚1-2遍,以消除偏心轴振动过后形成的浆条,作业单元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米左右。
5.人工刮尺
人工刮尺操作工艺是提高水泥混凝土平整度的关键。所谓“尺”是指一把5m长的铝合金直尺。刮尺前先用尺找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不平整之处,然后用尺来回刮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层进行找平,刮尺时应采用两把尺同时交错重叠进行,两把尺应重叠1m左右,以保证平整度的连续性.刮尺的同时应随时检查平整度,确保最大间隙在2㎜以内,检查的方法是:a纵向沿路线方向移动刮尺检查最大间隙。b固定刮尺一端并以此为圆心画圆弧进行检查。通过刮尺整平,可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6.机械抹面
人工刮尺整平作业后,进行两次人工做面,等到水泥混凝土表面稍干以后就可以采用机械抹面机械抹面速度快,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气温过高水泥混凝土来不及抹面的情况.另外,用机械抹面时,凹陷不平的地方可以找出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7.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初期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
(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结束语
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立足于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以满足人民出行要求为目标,通过质量管控与组织安排达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为此,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施工时,应重点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与学习,因路制宜,对不同的路段环境与施工要求进行针对性施工安排与质量监控。不仅应多完善与应用新的施工技术经验与管理方法,同时还应保持创新精神,对自身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升级,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达到提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公路施工质量达标,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阳.对公路路基施工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11(02).
[2]王咏梅.浅析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法[J].山西建筑.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