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2014-04-21李洪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意义问题

李洪文

摘要:档案管理是重要历史财富和信息的源泉,档案管理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的同时,注重门类的划分,确保信息的准确。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档案管理;发展;意义;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目前在社会发展中,创新改进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还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很好进步,从而让人们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样就使得人们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有着一个新的认识。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简便,创新工作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对社会认识的主要工具。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们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就要对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进,并且人们时代和人们的相关要求,来对其进行改革创新,这不但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是档案管理创新的前提,是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有力保证。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传统旧观念,牢固树立新时期新观念。不能盲目的追求数量多与少,馆藏丰富与否,封闭自导,被动服务。这样势必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及档案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应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加强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满足社会与国家的需要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开辟当代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管理内容的创新。档案馆虽然馆藏文献资源很多,但是实际上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用户信息需求,必须调整馆藏单一,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档案资源,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及时、高效、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档案管理方式也要创新。过去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看档案馆的场所、设备、馆藏。而如今档案管理工作重心要从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积极面向用户、服务用户、与用户之间融洽与协调。

4、人才资源的创新。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及专业化水平, 加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政治强的高素质、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5、管理手段上的创新。目前,传统档案手工管理的状态,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特别是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通讯技术手段,尽快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技术已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在继续发展,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疏于更新,使用的计算机较老,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处理,对于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如扫描仪等)则缺乏购置,不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不利于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有些管理员是兼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虽然很少犯大错误,但对一些细节往往处理得不够好。如图书馆档案管理室,多是由学生兼职,在管理中,由于长期借阅,或受档案室内环境影响,档案易出现损坏等现象,学生很少会因此而重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态度不认真,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以致于资料残缺不全。

4、信息开发力度不够

过于依赖档案的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其实际作用,在查阅档案时,往往只是记录使用的目的,没有更深的解析,以致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会错失。在引进实例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并重返社会,以致于边研工作跟不上,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边研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资源开发这方面,尚有欠缺。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必须综合考虑,从思想、组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三、档案管理的发展

1、建立科学化管理制度体系

一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必须依托于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因此,应致力于建立起科学化管理档案的制度,可依据国家相关档案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包括档案的借阅、登记、转出、销毁等具体规定,将制度悬挂上墙,组织单位人员深入学习,让档案管理有法可依,要以能否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准则,为档案的作用发挥提供支撑。同时,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制订的制度能够深入人心,能够落到实处。

2、创新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需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考核,还应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计算机有个深刻了解,并熟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手工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并进一步发展。

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要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4、制定信息化发展目标,并严格执行

实践中,应当坚持长期与近期目标有机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总体要求和部署,以“科学、实用以及适用为基本原则,对长期、近期信息化建设目标进行确定。对于长期目标而言,应当站在制高点上,对全盘进行考虑与分析,确保质量、统一性,并且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留下兼容、再扩充富余空间,以免走回头路,浪费资源。对于近期目标而言,应当注重其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在基础业务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做好电子计算机著录、标引等方面的工作,即将具体工作做细、做全,不能马虎、盲目。比如,档案馆藏工作中,应当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对当前馆藏全面分析后,对有重要价值的一些档案先采取数字化处理措施。并借此机会对库藏档案实施全面的清理和规整,对已失去价值的馆藏资料按要求进行销毁,以免重复劳动,这也是实施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5、管理方式的创新

档案馆虽然收藏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相对于使用者的多样化要求,人们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档案资源量的有限性,也是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导致的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必须在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的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随着现代化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档案管理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分离。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而现代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管理,则必须顺应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信息化的容量越来越大,资料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也显得愈来愈为重要。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秋梅,杜月玲.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文化档案管理工作[J].技术与市场.2011

[2]刘艳秋.浅谈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J].经济视角(中旬).2011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意义问题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有意义的一天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留学的意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