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地区县域“四要素”城乡统筹规划初探

2014-04-21曹文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碳酸钙县域城乡

曹文生

摘要:通过对生产要素概念地回顾,总结出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层面最重要的“四要素”——土地、资源、资本、劳动力。以《江西省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分为例,探讨县域层面对 “四要素”的城乡统筹。初步提出“四质量提升、四要素集聚”的思路,为当地城乡发展做出指导,为中西部类似地区县域层面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和实践抛砖引玉。

关键词:城乡统筹县域四要素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当前,众多的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和理论,让各界对生产要素的城乡统筹愈加重视。可以说,生产要素的城乡统筹是一切城乡统筹工作的核心。但在县域层面,对生产要素的认识把握,对相关要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统筹规划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四要素”概念的限定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的概念,历来随时间和认识而变化。

2.1、生产要素理论回顾

西方经济学方面,17世纪时,威廉·佩第在《赋税论》里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即土地和劳动都创造财富和价值,土地和劳动为生产二要素。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写到“价值是劳动(或人类的勤劳)的作用、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要素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联合产生的成果,”并明确提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最基本的三种生产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目前相对公认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六个方面。由此可见,土地、劳动(力)、资本是最先被认识和重视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要素,可以概括成劳动力、技术、土地、资本、信息、资源六个方面。相对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生产要素的认识上,增加了资源这一要素。

2.2、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经验看,抛开区位和政策,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也是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四种生产要素。

早期,中国沿海省份本地丰富的土地供给,内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结合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纷纷由落后的一产主导地区转变为相对发达的二三产主导地区。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耗尽、土地供给日渐紧张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改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相反,处于后发位置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土地和劳动力相对丰富,吸引了大量境外及东部沿海资本涌入,经济发展速度整体上已经快于沿海地区。可见,土地、劳动力、资本是影响我国当前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生产要素。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大庆市、陕北地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相反,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北黄石、河南焦作等),则由原来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变为相对落后地区。在我国现阶段,资源对地区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

2.3、小结

基于以上分析,在工业化前中期,土地、资源、资本、劳动力这四种生产要素对地区发展影响最为明显。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多数都处于工业化前中期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劳动力生产要素,并积极改善县域资本要素,通过对这四种生产要素城乡统筹高效利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发展。

3、永丰县县域“四要素”城乡统筹路径

3.1永丰县概况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面,县城距离吉安市78km,距南昌市190km。

截止到2010年末,永丰县县域总人口为44.8万人。2001年至2010年,人口年均综合增长率为8.36‰,增长稳定。永丰县目前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0万。

永丰县是“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域内石灰石储量11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三,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该县已初步形成了碳酸钙、医药化工、有色金属、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拥有8家规模以上知名制药企业(如美媛春等)。永丰县是全国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江西省现代农业高产油茶示范县、江西省最大的食用菌和有机白茶生产基地。

2010年永丰县生产总值达65.08亿元,三产结构比例为21:49:30。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中的工业化阶段评价标准,该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末段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

3.2、“四要素”城乡统筹路径

3.2.1、总体路径

通过“四质量提升、四要素集聚”促统筹发展。即提升劳动力、资本、资源和土地四要素的质(品质)和量(规模数量)之后,再将前三种要素积聚到土地要素上,实现土地质的二次提升,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2.2、各要素具体统筹路径简介

3.2.2.1、资本要素

建议永丰县加快形成以财政资金为杠杆,以各大银行、村镇银行等大小银行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力,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保障的多元化涉农涉工投融资新体系。在融资方式多元化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农民的财产以资本的形式参与地方建设,形成永丰特色扶农支农投融资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开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股份合作机构。按自愿的原则,县政府与市民、农民自有资金共同入股,一是进行桥南工业园的一级土地开发,二是在桥南工业新城规划专门的地块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在工业区建成投产后,农民能够获得股息收益。

(2)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在农业用地规模化征地的过程中,以地租的形式给农民报酬,从而使农民获得地租收益。

(3)农民到县城工业区或桥南工业园工作,农民获得工资收益。

(4)农林牧渔产品作为原材料,与桥南工业园绿色食品生产形成上下游产业分工,提升村民农副产品收益。

3.2.2.2、土地要素

按照“一主一辅两条线”共同提升永丰县现代产业用地的规模和产出能力,推进土地要素的城乡统筹。

主线——在县城集中打造加工制造集聚平台。在县域内进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中建设县城。以桥南工业新城土地为永丰县最大要素集聚平台,充分利用县域内土地、资源等要素,吸引劳动力、农民和市民资本;对外则大力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强力提升碳酸钙、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有色金属四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益加快永丰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辅线——在村镇分散布局原料生产集聚平台。加快县域土地资源整理以及农业用地流转,打造规模化的农业用地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结合企业及乡镇农业基础的现状,按照“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促进农业用地规模化。以永丰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等农产品企业为龙头,在坑田镇等6地,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辅线与主线之间形成配套关系。农业产业化基地为桥南工业新城提供高品质生产原材料。

3.2.2.3、资源要素

重点对县域碳酸钙资源进行高效率开发利用、提升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产品资源、中草药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宽永丰县的资源渠道。

对碳酸钙资源进行集约节约开发,在县域内合理安排碳酸钙产业分工,形成规模化配套化的碳酸钙产业链。推进部分碳酸钙产业门类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形成“箭头”。

猜你喜欢

碳酸钙县域城乡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简洁水热法制备高结晶度羟基磷灰石(HA)粉末
透析日碳酸钙联合非透析日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非低钙高血磷患者疗效观察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醋酸钙在尿毒症透析23例中的应用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