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首提“核安全观”

2014-04-21马海燕张朔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安全观核能恐怖主义

马海燕+张朔

11天,近两万公里,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海牙、里昂、巴黎、柏林、杜塞尔多夫、布鲁塞尔。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开始了他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核安全峰会与访欧之旅。其中备受瞩目的当属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

习近平的“核安全观”

习近平此行也被看作是“新形势下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采取的重要外交行动”。峰会期间,首次亮相峰会的习近平出席了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四次全体会议、互动式专题讨论等全部重要活动,全面阐述中国核安全观,介绍中国加强核安全的措施和成就,推动国际合作。

作为世界核大国和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向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中国领导人连续三届出席核安全峰会,亦体现出中国对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强力支持。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核安全观”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等特征。

在53国领导人或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中,习近平受荷兰首相吕特的邀请,首先发表主旨讲话。一天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刚刚对东道主荷兰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荷建交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茜玛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两度与习近平会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第一个发言既是荷兰主人给予中国的尊重,也是由于中国在核能领域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金灿荣表示,作为能源缺乏国家,中国在核电发展和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在和平发展核能方面投入巨大,中国在核能源安全利用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在此背景下,中国阐述自己的立场,介绍发展核能的经验,对世界意义重大。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席提出的这四项主张,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共同利益,因此能获得广泛认同。

习近平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他强调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关于“权利和义务并重”,他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关于“自主和协作并重”,他强调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

关于“治标和治本并重”,他强调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樊吉社更看重习近平“核安全观”中的平衡要素。要照顾各方利益,在发展核能的同时要兼顾安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兼顾义务,在强调各国权利的同时兼顾国际合作,都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他尤其指出,“治标”和“治本”体现了一种长远平衡术,从长远看,控制核原料是治标,打击核恐怖才是治本,治本的作用不言而喻。

樊吉社认为,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受到关注,还在于中国提交了《核安全国家报告》。中国作为核大国,在核安全控制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通过立法规范核利用,减少高浓缩铀的使用,对核走私的打击与监控,加强人员培训等,对其他国家也有着借鉴意义。

峰会外的双边会见

而在这次峰会上谁与谁见面、谁与谁畅谈也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习近平先后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芬兰总统尼尼斯特、韩国总统朴槿惠、美国总统奥巴马等,这样的会面既叙友情,又就双方关心的热点交流看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习奥会”。中美媒体都在关注世界两大国的元首今年首次会晤会带给世界怎样的变化。最后,双方达成了十项成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反恐等各个方面。

同时,参加核安全峰会的领导人一致认为,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是未来几年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各国都负有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并加强协调,建立国际核安全体系并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中心作用。

当然,核安全问题不会仅仅靠各国领导人聚在一起开几次峰会就能解决。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开始,美政府即要求日本归还冷战时期向日方提供的331公斤武器级钚,但至今尚未完成。

另有消息称,日本还囤积了超过1.2吨的高浓缩铀(包括215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以及约44吨的反应堆级钚。日本右翼分子也曾扬言,日本仅需183天就可以制造出核武器。

其他存在各国和各个组织的核原料也不能算完全清楚。国际安全组织“核武器倡议”核武与生武安全高级主任迪普蒂·乔比认为,各国必须合力建立全面的核安全机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所有的民用和军用核材料都应受该机制管控;全球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最优的操作办法;各国切实建立令他国放心的核安全保障措施;各国持续监测核安全以减少风险。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正如习近平说,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中国的“核安全观”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参照,以积极影响世界核安全秩序、体系与机制的塑造,并将对全球核安全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课题提供破解路径的探寻。

探寻全球核安全机制,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需要各国开诚布公,任重道远。也许习近平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有利于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国际核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全球反恐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核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此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备受瞩目。

此次海牙核安全峰会集中讨论的是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问题。朝鲜半岛核、伊朗核等问题不属于峰会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樊吉社认为,因为这是一个多边舞台,是一个凝聚共识的场合,而不是一个讨论分歧的场合。

即便如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也够让人费心。日本核泄漏事件后果至今没有消除。近年来由于能源价格高涨,很多国家都加速发展核电,核材料的需求和研发更为广泛,这更对全球未来的核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据显示,世界现存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这些材料足以制造出超过10万枚核炸弹。然而在许多地区,核材料和核技术缺乏有效的保护,这些物资一旦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近年来虽未发生重大核恐怖事件,但国际社会仍面临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并制造核爆炸装置,以及破坏核设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等风险。

核能在发现后不久,其“双刃剑”效应即引起各国忧虑。于1968年签字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宗旨即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目前缔约国有近两百个,但效果有目共睹,过去半个世纪,世界上拥有核的力量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

进入新世纪以来,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各国在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课题。2005年通过了联合国《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草案,已有100多个国家签署。

2010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首届核安全峰会,确定将经过修订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国际核安全文书的目标作为全球核安全体系的实质要素。

2012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依然强调推动落实《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2005年修正案。

“防止核扩散”正成为一个人人都同意、但却难以施行的世界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整普遍适用的核安全机制就势在必行。因此在海牙峰会举行之前,各国就普遍对中国新任国家主席首次提出的“核安全观”颇为期待。

樊吉社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一个核大国、一个控制核安全颇有成效的大国,一个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影响的大国,能否贡献经验和力量,号召更多国家参与其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猜你喜欢

安全观核能恐怖主义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核能驾驭者”王大中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 ——核能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揭秘核能
观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