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冈村: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和谐农村
2014-04-21林迎光容国志
林迎光?容国志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禾冈村南接西江边,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85人,城镇居民500人,外来流动人口2000多人。
禾冈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38年,村民容忍之、容焕章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荷塘党支部。容忍之作为地下党的重要联络员,为确保潮连、荷塘交通线的畅通,不断和反动势力作斗争,抗战期间以“德源商号”为联络站,成立抗先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该村还有很多有志之士加入由欧初领导的珠江纵队第一支队,进行武装自卫。1944年,容忍之以“德源商号”老板身份转移国民党反动派视线,帮助林锵云、欧初领导的珠江纵队顺利在塔岗村码头横渡西江,安全挺进粤中根据地。
改革开放后,禾冈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发扬先烈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
1992年,禾冈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51万元,人均收入仅为225元,村民生活仍比较困难。为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带领各村小组长和支部的全体党员干部前往中山、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认真总结,找出自己经济滞后的问题所在。通过多方面的探索,该村党支部带头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变过去单一的农业耕作模式,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经济的模式。
该村充分利用自身地域的优势,以土地资源做文章,先后征收300亩土地作工业用地,进行开发利用,招商引资,鼓励村民逐渐由单一的农作转向务工、经商和开办企业,促使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同步增长。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2.9亿元,人均收入10300元,集体两级经济纯收入500万元。前后20年,禾冈村的人均收入翻了40倍。
产业结构调整为禾冈村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村其它各项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育方面,该村在2001年投入250万元新建一所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能容纳400人入托的全日制幼儿园,切实抓好幼儿园的教学质量,2007年8月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幼儿园;2008年投资200万元增建禾冈小学教学大楼、铺设硬底化校道及完善教学设备配套,学校水泥运动场改建为规范化的运动场,同年11月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从2006年起,村委会先后投资70多万元整治垃圾池、下水道,重新修整村道和桥梁;2007年,投资160万元建成占地13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设施和村委会办公场所;投资60万元建造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09年,投资63万元在村口新建1个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的文化公园,该公园在2011年被评为“江门市十大公园”之一。
在治安维稳方面,该村设有治保会和治安巡逻队,在村内主干道路安装治安监控,建有治安亭,随时掌握村内治安情况,使村民生活更加安定,2012年被评为“平安社区”。
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村委会重视对公益福利事业的投入,逐步搞好村民福利事业,特别是老年人的福利。多年来,通过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家捐款和村集体资金的积累,从2007年下半年起,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改善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定期对孤寡老人和特殊困难的群众发放困难补助,在节日期间还发放慰问金。同时,还为所有的农业人口购买城乡医保,参保率达100%。
通过干群的努力,如今的禾冈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浓厚,设施完善,老年康乐中心、三良文化中心、禾冈文体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及小型绿化公园等一应俱全,先后被评为“江门市卫生村”和“广东省卫生村”。2008年还获得“江门市文明村”称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