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梅州原苏区振兴发展
2014-04-21盛海辉
盛海辉
“梅州是古老而贫困的山区,在500万原中央苏区人民为把握发展机遇最迫切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时候,刚刚换届的省老促会领导便来梅州深入调研与指导,为我们争取国家、省政策扶持,令我们非常感动。”在明了记者采访缘由后,梅州市老促会的老同志由衷地感慨道。
在梅州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一致努力和省老促会历届领导的支持下,自2009年至目前为止,梅州市8个县(市、区)先后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还原了该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光荣,这对于缅怀苏区人民的殊功殊荣、弘扬苏区精神、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劲推梅州振兴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梅州结合实际,传承创新,艰苦奋斗,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按照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个抓手”的部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丰顺新区和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等“三区三城”发展平台,组织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资源整合、耕山致富、城乡环境整治等“五大会战”,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着力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梅州要实现振兴发展,早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是迫切需要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说。从梅州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梅州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梅州经济总量小,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邻省的龙岩、赣州市。由于基础差、长期投入不足,梅州经济发展横向对比面临末位化、边缘化。“过去梅州强于龙岩、赣州经济发展,现在赣州发展势头强,龙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2万元,等于梅州1.74万元的3倍多,梅州明显落后了。”据梅州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说,近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全省倒数第五,2012年生产总值为744.75亿,仅占全省的1.35%,与同为山区市的清远、韶关对比,从5年前仅差距150亿元、70亿元扩大到2012年260亿元、120亿元,差距越拉越大;与区位相类似的龙岩、赣州相比,梅州的经济总量也远远落后,相当于赣州的1508亿元的49%,龙岩1375亿元的54%。人均生产总值更低,自2006年以来,一直处在全省倒数第一,2012年只有17396元,仅占全省的32.2%,是龙岩的1/3,也低于总人口842万的赣州,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是梅州交通、城建等重要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起飞难度大。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建设用地紧缺,推进交通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空间小、难度大、成本高。到目前为止,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全省和周边地区,缺乏出省出海大通道,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联系不紧密。全市高速公路每百平方公里密度仅1.63公里,是全省的58%,还低于龙岩(2.4公里)、赣州(3.05公里),平远仍未通高速公路。虽有广梅汕铁路,但时速慢、班次少;虽有梅县机场,但航线航班少、旅客吞吐量有限,通往珠三角、厦漳泉等发达地区仍需5个小时以上,发展工业运输成本、物流成本高,难以有效接受发达地区辐射带动。
受国土空间制约,梅州城镇化严重滞后,全市城镇化率只有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仅有四分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空间有限,建设用地占全市土地比重小,2012年末,全市建设用地8.89万公顷,大部分是农村建设宅基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6%,比全省10.6%少5个百分点,城区周边缺乏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目前重点规划开发50平方公里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也只能布局在距海城40公里的畲江镇。中心城区、各县县城、工业园区规模小,难以拉动市域经济整体发展。
三是梅州人口多,包袱重,贫困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梅州是全省山区人口最多的市,户籍人口有521万人,农村人口占70%多,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记者在梅州市扶贫局了解到,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中,全市有三个县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帮扶村386个,贫困户3.64万户、16.28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5%、17.4%和18%,是全省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从有关数据统计中我们也看到,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0.9%,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315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两成。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9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6元,也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由于收入低,难以吸引留住人才,人才流失大。全市各类人才总量48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的3.16%,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只占全省的0.6%。
四是梅州发展大产业特别是工业受到很大制约。“梅州市地处韩江和梅江的水源集聚地,承担着全市500多万人和韩江下游潮汕平原2000多万人用水安全保障任务。”据梅州市委办的同志介绍,兴宁、平远、蕉岭被划入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丰顺、大埔被列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在发展工业、上项目中,环评、节能减排、土地指标等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招商引资门槛高,引进难,难以像平原地区一样大规模建设。全市民营企业多而不大,只有一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农业大而不强,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平均产值只有1.2亿元,产值最大的威华集团仅10亿元,“全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赣州的27.9%、龙岩的34%。”
“梅州与龙岩、赣州在革命战争年代同样建有殊功殊荣,但暂未享受同等扶持政策。”采访中,梅州市、县老促会的同志都有同感。据介绍,他们在一边参与“申苏”的同时,也及时组织去龙岩等地了解优惠政策,龙岩、赣州自全域被确认为中央苏区范围以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农业农村、工业科技环保、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建政法、社会事业、财政、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9类80个事项得到系统性扶持,其中中央补助比例达80%以上的有17项,60-70%的有16项。如,铁路项目建设资本金由国家承担80%,省承担20%。整地拆迁费用由省承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全额补助。“而对照80个事项,梅州市享受国家补贴只有28项,补助标准也大多数低于龙岩、赣州两市,尚有52项未享受国家补助。”从梅州市发改局我们了解到,该市目前执行的政策补助标准远远低于西部地区政策的补助标准。例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西部政策是中央财政每人补助410元,该市得到中央财政补助是每人225元;又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西部政策是中央财政每人补助390元,该市得到中央财政补助是每人160元。
“为梅州500万老区人民争取中央和省的重大优惠扶持政策,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刻不容缓、志在必得的重任。”梅州市老促会的同志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区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力量,专题研究,主动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为梅州市全面落实苏区扶持政策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省老促会换届后也先后到梅州亲自调研,给予指导推动;市老促会或联合县老促会还先后发出26封“呼吁信”,协助市、县向上沟通,同时拟出向中央、国务院申报的战略思考与重大项目等。
“我们就是希望国家在编制《粤闽赣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时,明确梅州与龙岩、赣州执行同样政策,加大对梅州原苏区的扶持力度,为梅州振兴发展增添新的动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