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源流》的一则小故事
2014-04-21谢汝羡
谢汝羡
阳江市出了个文件,决定用五年时间维修建设市内29个濒危的革命遗址。坊间知情人对此大加赞赏,称这些维修建设年是五个“金娃娃”。然而,这些金娃的面世,人们只知道是市老促会“促”来的,但《源流》杂志“催生助产”的功劳却鲜为人知。待笔者补上这一笔,与《源流》同仁们共勉。
话说这五个“遗址建设年”,实际是文件《关于加强全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中的主题内容。2011年9月20至22日市老促会瞻仰调研革命遗址时,“建设年”已开始孕育,10月20日,市老促会递交给市府的一个关于加强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建议》。之后,这个《建议》一直得不到回复。“会不会胎死腹中?”当年阳江老促会同志们心里担心着。杨大欣会长却心中有数,指示尽快向媒体发出通讯以营造舆情。接踵而来的,是《源流》杂志润物细无声般给播下了及时雨。
那是2012年元月,《源流》杂志以《2012有望成为阳江革命遗址建设年》为题,对这个仍在孕育中的“建设年”进行了助产催生式报道。文章说,2011年下半年阳江市老促会组织会员瞻仰中共阳江县支部旧址文昌宫等11个重要革命遗址,发现一些革命遗址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状况。如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配置欠缺,杂草丛生,瞻仰者无路可进,浮雕被毁损。中共阳江县委旧址许氏宗祠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瞻仰者只能在墙外望遗兴叹……报道说,在随后举行的市老促会活动日座谈会上,会员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2012确定为“革命遗址建设年”,以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利用。《源流》杂志的报道,题目重点词为“有望”、“建设年”,良好的催生与期待意愿跃然纸上。
在《源流》杂志的舆论助推下,革命遗址建设年从“有望”变为“成真”。2012年5月4日,阳江市“两办”出台了抢救濒危遗址的文件,决定对阳江29个重要革命遗址拟用5年(2012-2016)时间按轻重缓急分批进行抢救维修,并在文件中具体确定了抢救维修时间表。
以五个“遗址建设年”为担当的“21号”文件面世之后,《源流》杂志又不失时机地于2012年6月发文《阳江市老促会力促濒危革命遗址的抢救维护》,跟踪报道了市老促会领导杨大欣、关则敬到阳东县力促抢救维修濒危革命遗址中共阳江县委旧址许氏宗祠工程上马,使“建设年”从文件中走下来,到实际中付诸行动。报道称,阳东县领导对原阳江市政府的老领导、现市老促会正、副会长的到访与热心,非常感动,当场拍板同意立即安排财政资金进行维修。
中共阳江县机关旧址许氏宗祠,是一个既是革命遗址又兼具文物价值的古建筑。阳东县财政拨款近200万元对该遗址进行维修翻新。由此《源流》杂志又于2013年11月在显著位置报道了9月26日市老促会会长杨大欣一行到工地现场察看维修翻新工程进展情况,并配发了两帧相关照片。目前工程已于春节前完工。
此外,中共阳春县委旧址屯堡小学、中共阳春县委领导机关旧址潭水中学原址、中共阳春县地方组织联络站旧址永生堂以及中共两阳工委旧址林元熙故居的抢救维修工作,已在2013年下半年相继圆满完成。这充分体现了《源流》杂志舆论伟力在推动着阳江“遗址建设年”进程。
对于《源流》杂志催生推动阳江“遗址建设年”之事,杨大欣会长感触颇深。他说,“我们老促会调研建议,只是创造了一个条件,开了个头,如无《源流》杂志助阵,说不定会‘胎死腹中,好戏难继”。
诚哉斯言!《源流》杂志功不可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