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M 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2014-04-20郭凯
郭 凯
(1.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省洛阳市,471003;2.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全面风险管理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是目前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依据ERM 的全面风险框架,系统地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对于提升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有益的尝试。
1 ERM 及煤矿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ERM 是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首先由美国COSO 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提出的企业风险全面治理框架。该框架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各种活动,并将战略目标引入风险管理,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关键的原则、概念和明确的指导方向。ERM 将企业风险管理定义为是一个由企业全员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风险的事项,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风险管理定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行业和部门。ERM 在近20年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应用到Allianz、ING 等金融巨头的经营实践和风险控制中。同时,ERM的风险全面治理框架,在金融行业以外的企业和组织中,也开始进行应用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现有的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关于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占大多数,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源辨识与预警方法的系统研究,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层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识别和预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和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运用ERM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系统和整体地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和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此领域的研究是有益的尝试和开端。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基于ERM 的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框架构建
本文拟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风险的角度入手,基于ERM 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系统构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的应对和预警管理,建立一套通过循环改善管理的方式实现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长期实践中,对总结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进行框架归纳。
2.1 传统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框架
我国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框架,具体参见图1。
其中,主要的生产管理风险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4个主要因素。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存在的主要风险,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中的设备安全管理、生产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治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培训与矫正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改进与提升。
同时,传统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按照闭环的管理风险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预警、提出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和风险控制、管理改进等流程开展了全面的管理实践与总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直接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图1 传统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图
但是,按照考虑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因素,开展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的研究路径,在近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虽有一定的效果和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ERM 的风险管理思路和逻辑框架,结合国内外对于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尝试提出基于ERM 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框架。
2.2 基于ERM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框架
按照ERM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ERM框架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持续监控。本文通过这8个构成要素,系统性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如图2所示。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前期成果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总结的地方,本文在依据ERM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同时,将先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与之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依据框图2所示,可以从以下7个层面进行煤矿全面风险管理的分析。
(1)对ERM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历史回顾,总结出ERM 理论近20 年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实践的基本情况。同时,依据进行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的内在运行机理,按照国内外学者长期研究和得到印证的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和瑞森的复杂系统事故因果模型等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数理模型,提出从 “人—机—环”交互的视角分析风险,同时结合目前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研究中,最新提出引起重点关注的人和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的影响的视角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
图2 基于ERM 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图
(2)根据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内部环境要素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要求,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评估等理论与方法,根据煤矿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分析和研究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内部环境条件,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制运行模式、规制内容方式、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揭示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内部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内部环境起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并根据安全工程、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内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内部环境的评估办法。
(3)根据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两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要求,分析煤矿的开拓、掘进、采煤、运输4个生产环节过程特征,在研究煤矿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的危险分类理论、事故致因的突变模型和安全流变与突变理论基础上,按照ERM 整体框架的要求,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的外部环境致因、外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内部环境中管理失误致因、人与组织的不安全行为致因、煤矿生产和辅助设备不安全状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全面总结,并按照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目标设定与事项识别的要求,结合相应的数理评价方法,对内外部的致因因素进行初步的整理与总结。
(4)根据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要素,依据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源存在动态触发型和静态固有型两种风险源的分类思想,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源按照以上两种归类原则,将内外部环境风险源、人及行为风险源、生产设备风险源等整理成清单的形式,运用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目前常用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数理模型有模糊数学 (FCE)与层次分析方法(AHP)、数据包络技术方法 (DEA)、二元语义等多种方法,在进行评价过程中,均可借鉴和使用。同时,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自然灾害,给出瓦斯风险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过程以及水害风险源的事故树评价方法,采用风险因子权数和风险事故概率指数指标对煤矿生产过程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和机电设备六种重大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5)根据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控制活动、持续监控要素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要求,进行风险预警技术的研究。运用模糊评判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计算方法和国外最新预警研究方法,以管理风险评价结果 (风险值)作为自变量,以可造成安全生产危害为因变量,对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总体上存在的管理风险隐患建立预警等级,实现风险预警。根据预警等级,研究如何具体建立不同层次的危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预警等级,积极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6)根据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风险应对、控制活动、持续监控要素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针对发现的管理风险,研究如何对相应的管理行为和管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煤矿企业的奖罚制度。根据行为管理制度理论,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建立博弈论的数学模型,分别研究奖罚制度对被管理者、管理者的行为管理是否有效,寻求奖罚制度的最优分配方案。
(7)计划结合与合作单位进行共同实证研究,将ERM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实际研究成果在合作研究的煤矿进行推广和实践,并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观察提出的基于ERM 框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断改进。
[1] 曲延勇.论煤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J].中国煤炭,2011 (12)
[2] 史学伟,李翕然.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索[J].中国煤炭,2012 (12)
[3] 林斌,舒伟,李万福.COSO 框架的新发展及其评述 [J].会计研究,2012(11)
[4] 徐金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21)
[5] 刘红霞,刘晓川.权变因素、目标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中央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1)
[6] 陈建民.煤矿生产过程风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7] 王旭.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