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农机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4-04-19陈正康
陈正康
无锡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2年4月,该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现就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谈一些认识。
1 无锡市农业生产特点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较好,人口众多,交通发达,民族工商业起步早,经济实力雄厚。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下:
(1)小规模。无锡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偏小。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72万人,乡村人口194万人,耕地面积117.33 khm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0.02 hm2,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耕地也不足0.07 hm2(1亩),即使按种植业从业人员(14万人)计算,人均经营规模也只有0.8 hm2,大大小于日本、韩国等国际上公认的小规模家庭农场人均经营规模,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庭农场更是无法可比。经营规模的狭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而小型机具则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2)多样化。在自然地理上,无锡地处北暖温带向南寒温带过度地带,自然条件比较独特,适应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在无锡多有栽种,南方作物(如柑桔、甘蔗)、北方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在无锡都可以顺利生长。同时,该市地貌呈现多样化,农作物生产显现多样化格局,对农机化发展有着多样化的要求。
(3)精细化。正是由于经营规模偏小、自然条件优越,无锡农民历来重视精耕细作,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了多个高产纪录,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4)兼业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无锡农村工业化加速,大批青壮年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的兼业化、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增加,在无锡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地农民越来越多,这部分农民主要从事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相对较高,对农机的需求也比较强。
2 农机化发展成效
(1)起步比较早。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无锡地区就开始探索发展稻麦生产机械化,开始使用割晒机、水稻插秧机、中拖作业,手扶拖拉机开始大发展。80年代后期,由市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牵头、多家单位协作,引进日本技术试制太湖1350联合收割机。这是无锡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的标志性事件。
(2)发展水平高。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锡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地级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与此同时,该市积极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探索建立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提供了借鉴。
(3)动力装备好。无锡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机化高度重视,积极贯彻实施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保有量得到快速提升。2013年全市农机化投入达到1.33亿元,年末农机总动力突破100万kW,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到18.6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 198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 184台、乘坐式插秧机726台、高效设施农业机械6.7万台套。
(4)政策扶持强。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无锡各级政府都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机政策性保险、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制度,市财政每年都安排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重点需求的农机具、农机合作社机库建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引进新型适用农机具、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 农机化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化”同步战略。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的深入,无锡的农机化发展也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3.1 传统稻麦生产机械发展将由注重增量向注重更新转变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稻麦生产机械化在无锡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动力机械早期是以手扶拖拉机为主(耕翻作业基本全部由手扶拖拉机完成),后期以中型拖拉机为主;收获机械早期以中拖配套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为主,目前以半喂入式和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为主;水稻栽插机械早期以步进式为主,后期逐步向乘坐式发展。目前,无锡地区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98%,拥有的机具数量基本饱和,新增机具的需求会越来越小,但更新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随着秸秆还田、犁旋一体等复式作业的发展,大功率拖拉机还将有很大的需求。在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效率方面,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对大中型农机的需求还会有所增加。
3.2 农机使用领域将由田间作业向产品深加工扩展
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设施农业的发展,农民由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转向经营加工产品的也将越来越普遍,农业机械的使用领域会越来越宽。一些规模较大的农场会考虑购买烘干设备和粮食加工机械,以获取更高的经营收益;一些设施农业园区会考虑购买果蔬清洗包装保鲜机械及食品加工机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满足市场需求;水产、畜禽等养殖基地会购买宰杀加工、清洗包装机械,以适应超市、商场对鲜活动物产品的销售要求。
3.3 设施农业机械由“有”向“优”发展
高效设施农业是今后一个阶段农机需求的重点领域,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设施农业业态多、品种多,但单一品种生产规模较小,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该市各园区都有一些设施农业机械,但这仅仅是解决了“有”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满足经营者的需要还有很大的文章可做,也就是要解决“优”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地研发可以一次性完成多种农艺作业的集成型机械,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有效调控的智能化机械,适应江南水网地区土壤条件的轻型化机械,适应苏南地区中小规模农场需要的小型化机械,满足环境保护需要的低能耗、低排放、环保型机械,动力配套功能强的机械,操作简单便捷的“一键式”“傻瓜型”机械。
4 战略重点
4.1 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也对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苏南地区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地区,应当在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上有所突破,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鼓励和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首要条件。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经营者才会对农机有更大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机械化的更大效益。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同时,还需要注意引导农民适当控制农场的经营业态,避免机具的低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4.2 推动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是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无锡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但总的来看,合作组织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还客观存在。要从培养合作组织带头人着手,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做大做强。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引导承包农户带地入社、农机户带机入社、吸引社会资本带资入社等形式,扩大合作组织规模,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扩大机具规模,提高服务能力。政府还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把扶持合作社发展作为扶持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在合作社库房建设、机具购置、作业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合作组织也要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把合作社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业主体。
4.3 加大先进适用机具的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国产农机的性能跟进口产品还有较大差距,国产高性能机具的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有鉴于此,农机部门必须从本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出发,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农机具,做好适应性试验,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要从本地优势产业着眼,从实现全程机械化最需要突破的环节着手,积极引进适用机具,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优先解决最有可能也比较容易突破的问题,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全面机械化;从最能彰显农机使用效果、体现现代化特征和农民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和环节着手,大胆引进国内外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努力争取有所创新。同时要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合作,针对各地自身特点,研发推广适用机具。要鼓励农场(园区、基地)引进新型机具,对试验成功、本地适用的,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奖励。
4.4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机具使用效益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艺与农机有机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育种开始,就应注意选育适合机械化操作的作物品种,注意果实成熟的一致性、挂果位置的规律性和植株高度的整齐性。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各环节的农艺措施要适合机械化操作,比如,育秧方式要适合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种植的株、行距要便于机械行走,各类设施要适合机械进出及作业,栽培方式要适合机械化施肥施药,等等。同时,要注意大力培养农机农艺复合型人才。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打破狭隘观念,摒弃部门所有,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实现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