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应用

2014-04-19李卓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造影剂脑血管循证

李卓亚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循证护理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应用

李卓亚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模式。方法根据护理模式将150例在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77例,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有患者73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痉挛、过度灌注、造影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循证护理;常规护理;脑血管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率

脑血管介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手术疗效带来很大的影响[1]。为探讨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对循证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的不同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1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符合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指征。根据护理模式将上述1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77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2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 ±10.4)岁,原发病包括颅内动脉瘤35例,脑动脉畸形27例,颅内血管狭窄11例,其他4例;对照组有患者73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龄34~73岁,平均(52.3±10.1)岁,原发病包括颅内动脉瘤33例,脑动脉畸形25例,颅内血管狭窄9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受循证护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①皮下血肿:该并发症与脑血管介入术频繁穿刺、术后按压不充分、患者术后过早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2]。为此,我们在术前寻找适宜的穿刺点、穿刺针;术后将导管退出动脉穿刺口时先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一定时间,较细的导管按压5 min,较粗的导管按压20 min,按压后发现穿刺部位有渗血时再按压15~20 min,并用绷带加压包扎;此外,穿刺肢体在术后制动24 h,嘱咐患者打喷嚏、剧烈咳嗽。②血栓形成:该并发症的病情最严重。为此,我们在术前充分检查器械,当导管表面不光滑或导管导丝已经折损时禁忌使用;术中选择适宜的栓塞剂,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危险因素时,做好急救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瞳孔、肢体运动等情况。③脑出血:该并发症主要见于脑血管高度狭窄患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昏迷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体征。为此,我们在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脑出血立即给予中和肝素,必要时给予脱水、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或手术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患者止痛剂、脑保护剂、抗癫痫药等治疗,保存原有的神经功能。④血管痉挛:该并发症多位短暂性的。为此,我们在术中尽可能地缩短导管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这对合并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患者尤为重要;术前、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此外,颈动脉系统介入治疗尽量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并严格掌握造影剂浓度、用量。⑤过度灌注:以脑血管严重狭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为常见,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癫痫、意识障碍、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等。为此,我们在术前充分评估发生过度灌注的危险性,术后给予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或头部CT检查,尽早确诊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术前严格控制血压。⑥造影剂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为此,我们在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术中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术中严格观察患者的反应,严格掌握造影剂用量,非离子型造影剂适用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或哮喘病的患者[3]。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其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一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痉挛、过度灌注、造影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 论

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医务人员个人的专业技能与多年的临床经验、患者的价值与愿望,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等因素,慎重、准确、明智地为每位患者做出的最佳医疗决策[4]。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产生的概念,它是指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的护理行为,以期以最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样有利于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5,6]。随着循证医学概念在临床医学中的大力推广,循证护理模式亦深入人心,目前已经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150例在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前者需要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然后小组成员再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查阅最新国内外文献对脑血管介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对应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制订出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应用于临床。或许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的原因,两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痉挛、过度灌注、造影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尽管如此,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还是可以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是脑血管介入术的理想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梅,舒珍.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0,2(4):296-297.

[2] 苗传玉,侯纪莲,张太霞.循证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99-1500.

[3] 符晓艳,周华东.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9-1111.

[4] 费舟,晁晓东.加强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2):90-93.

[5] 窦金霞.循证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127.

[6] 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0-121.

R473.74

B

1671-8194(2014)14-0357-02

猜你喜欢

造影剂脑血管循证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