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014-04-19刘雅凝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阳虚阴虚证型

刘雅凝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33)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刘雅凝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3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辨证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进行分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糖及血脂水平,并联系中医证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湿热困脾型在T2DM中所占比例最高,观察组各型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C、TG、HbAlc以及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的中医证型发展趋势为阴虚燥热证经过湿热困脾证发展至阳虚湿瘀证,随着病程的发展,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湿热困脾型在T2DM中的比重最大,且胰岛素抵抗程度较为严重。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

糖尿病(DM)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上升较为明显[1]。胰岛素抵抗(IR)是T2DM的基本特征,贯穿了整个发病过程。中医疗法在治疗T2DM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关于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研究报道目前尚较少见。本研究就T2DM的中医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之间关系展开研究,旨在阐明T2DM的中医证型以及其特异性生理、病理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12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42~81岁,平均为(56.4± 11.5)岁。中医证型:36例阴虚燥热型,63例湿热困脾型,21例阳虚痰湿型。选择同期来院体检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42~80岁,平均为(57.6±12.4)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糖均无异常,无中医偏盛、阴阳偏衰等表现。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调查并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病程、体质量等。受试者均晨取空腹肘静脉血6 m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PPG),以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以酶法测定血脂谱,包括三酰甘油(TG)以及总胆固醇(TC),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ln(FPG×FINS)。ISI越小表示胰岛素抵抗越严重。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T2DM的中医辨证分型。

本组120例T2DM患者中,36例(30.0%)阴虚燥热型,63例(52.5%)湿热困脾型,21例(17.5%)阳虚痰湿型。湿热困脾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型,P<0.05。

2.2 T2DM各型的年龄及病程分布

阴虚燥热型的平均年龄为(47.9±9.7)岁,病程为(3.0±1.4)年;湿热困脾型分别为(50.9±9.1)岁、(4.7±3.7)年;阴虚湿淤型分别为(60.2±8.8)岁、(10.8±2.2)年。阴虚燥热型的年龄及病程最低,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各组的胰岛素及ISI比较

观察组的FPG及FIN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湿热困脾型较组内其他两型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湿热困脾型的ISI最低,其次为阳虚痰湿型,三组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各组的胰岛素及ISI比较

表1 各组的胰岛素及ISI比较

组别 例数 FINS(mIU/L)FPG(mmol/L) ISI对照组 120 7.6±3.8 4.8±0.9 -0.5±0.3观察组 阴虚燥热型 36 14.9±3.3 8.7±1.1 -4.3±0.3湿热困脾型 63 23.3±8.5 11.4±1.9 -4.9±1.1阳虚痰湿型 21 19.9±4.8 10.4±1.4 -4.5±0.4

2.4 各组血脂、HbAlc及BMI比较

观察组的TC、TG、BMI以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湿热困脾型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阳虚痰湿型与阴虚燥热型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各组血脂、HbAlC及BMI比较

表2 各组血脂、HbAlC及BMI比较

组别 例数 TG(mmol/L)TC(mmol/L) HbAlc (%)BMI(kg/m2)对照组 120 1.2±0.4 4.4±0.8 4.1±0.8 22.7±1.3观察组 阴虚燥热型 36 2.2±0.7 5.5±0.7 7.4±1.1 25.4±1.9湿热困脾型 63 2.8±0.9 6.1±0.5 9.3±1.6 26.4±1.8阳虚痰湿型 21 2.3±0.7 5.3±0.6 8.1±1.2 22.8±1.3

3 讨 论

胰岛素抵抗是T2DM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因素,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或者不足是引起T2DM的主要病因[2]。此外,肌肉、感染以及脂肪组织对于葡萄糖的生物利用率降低,肝糖原的输出量增多等均是造成高血糖的重要因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转移以及血浆对TG的移除减少,导致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以及TG的浓度升高,引起脂代谢紊乱[3,4]。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先天不足、劳逸失度、内伤七情以及外感六淫等因素致肺胃肾之阴耗伤所致。对于T2DM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3,4]。本研究根据其病因病机分为湿热困脾、阴虚燥热以及阳虚痰湿型3个证型。从研究结果可看出,阴虚燥热型多见于发病早期,此期患者的病情较轻,虽存在胰岛素抵抗,但程度较轻。随着病程的进展,病情加重,ISI随之降低,最终发展成为阳虚湿瘀型。该阶段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血糖水平降低,ISI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型患者的FPG及FIN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C、TG、BMI以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T2DM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在120例T2DM患者中,湿热困脾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且其BMI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且此证型患者多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这些因素可导致ISI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湿热困脾型的TC及TG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

总之,在临床诊断T2DM中,应充分结合中医证型及现代医学客观指标,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康广水.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203.

[2] 陈宇美.2型糖尿病分型与胰岛素抵抗以及生长抑素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55.

[3] 付能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61-62.

[4] 申涛,黄晓华,欧亚龙,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3):235.

R255.4

B

1671-8194(2014)14-0275-02

猜你喜欢

阳虚阴虚证型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