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

2014-04-19梅秀荣田雪梅何金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误诊率性腺结节性

梅秀荣 田雪梅 何金梅

(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新疆 阿克苏 843100)

探究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

梅秀荣 田雪梅 何金梅

(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新疆 阿克苏 843100)

目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方法使用多普勒彩超仪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多切面的扫查,观察患者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血管分布、个数、形态、内部回声等,并详细记录下来,将B超的影像资料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显示,80例甲状腺结节性患者中,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7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结果显示,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其中61例确诊,确诊率92.42%,其余患者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腺瘤或漏诊,误诊率为7.58%。7例甲状腺瘤患者中,6例被确诊,确诊率为85.71%,其余患者被误诊是甲状腺结节性腺肿或漏诊,误诊率14.29%。7例甲状腺癌患者,5例被确诊,确诊率71.43%,其余患者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或病理性质待定,误诊率为28.57%,甲状腺结节性腺肿与甲状腺癌或甲状腺腺瘤误诊率相比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利用超声检查,有一定的误诊率,临床上为了减少误诊率,要注重结节内动脉RI>0.65的鉴别意义,对怀疑恶性的肿块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超声诊断;误诊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病,甲状腺上的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也可能是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其他病因,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临床症状不多,仅为颈前区不适,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并可见到触及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结节的质地多为中等硬度[1]。临床上常用超声检查对此病进行诊断,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操作的优点,但有一定的误诊率,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8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诊断比较,以此来分析超声误诊原因,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4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86例;年龄16~83岁,平均42.5岁;结节最大径0.4~5.6 cm,平均2.2 cm。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7.5 MHz,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的颈部放个枕头,使患者的头部微微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多切面的扫查,观察患者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血管分布、个数、形态、内部回声等,并详细记录下来。将B超的影像资料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病理学检查显示,80例甲状腺结节性患者中,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7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结果显示,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其中61例确诊,确诊率92.42%,其余患者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腺瘤或漏诊,误诊率为7.58%。7例甲状腺瘤患者中,6例被确诊,确诊率为85.71%,其余患者被误诊是甲状腺结节性腺肿或漏诊,误诊率14.29%。7例甲状腺癌患者,5例被确诊,确诊率71.43%,其余患者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或病理性质待定,误诊率为28.57%。结果如表1。

表1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误诊结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甲状腺结节性腺肿与甲状腺癌或甲状腺腺瘤误诊率相比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病类比较多且发病原因较多,所以临床诊断难度比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病理学检查显示,80例甲状腺结节性患者中,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7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结果显示,66例甲状腺结节性腺肿,其中61例确诊,确诊率92.42%,其余患者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腺瘤或漏诊,误诊率为7.58%。7例甲状腺瘤患者中,6例被确诊,确诊率为85.71%,其余患者被误诊是甲状腺结节性腺肿或漏诊,误诊率14.29%。7例甲状腺癌患者,5例被确诊,确诊率71.43%,其余患者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或病理性质待定,误诊率为28.57%。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声像资料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结节的数目、位置、血管分布、个数、大小等来区别诊断,因此临床容易出现误诊,在本研究已经被证实。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结节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B超检查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一般是多发,也可以单发,后期可发生囊性变并在局部形成纤维化、钙化等[2]。

甲状腺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多为颈前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体检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软或韧,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检查甲状腺内多为单发结节,也可多发;为实质性或混合性,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周边可有声晕,血供或可丰富;一般直径10 mm以下的甲状腺腺瘤建议观察并定期B超随访。

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常见年龄30~60岁。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分化型甲状腺癌在B超中大多数为实质性肿块,但部分也可为以实质成分为主的混合性肿块。甲状腺乳头状癌在B超中多呈低或极低回声,实质内可出现微小钙化,肿块的形态可异常呈垂直位或竖立状,肿块周边血供丰富。甲状腺滤泡状癌在B超中多为非常均质的高回声肿块,血供丰富,而肿块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并不是判断肿块是否是恶性的重要指标。现在术前在B超定位下对怀疑恶性的肿块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可对甲状腺癌进一步明确诊断[3]。

甲状腺癌患者被误诊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原因是由于甲状腺癌的多呈现多发结节。声像图的特点不典型(多发结节病灶、结节内未探及钙化灶、结节后方无声衰减、结节似有包膜或声晕),加上部分患者还具有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但却忽视了结节内动脉RI>0.65,这一具有鉴别意义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声像图疑有包膜或声晕,另外当腺瘤易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多发且声像图的包膜或声晕不太明显。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误诊[4]。

总之,针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利用超声检查,有一定的误诊率,临床上为了减少误诊率,要注重结节内动脉RI>0.65的鉴别意义,对怀疑恶性的肿块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1] 陈巧玲,任永富,沈友洪,等.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16-119.

[2] 冯占武,丛淑珍,李康,等.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124-128.

[3] 丛淑珍,徐辉雄.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4):254-255.

[4] 吕珂,姜玉新,张缙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5):285-288.

R445.1;R581

B

1671-8194(2014)14-0151-02

猜你喜欢

误诊率性腺结节性
男性腰太粗 性腺功能差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退化严重吗?*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浙江省温岭地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调查研究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