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产生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14-04-19董士华刘铭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微粒休克脓毒症

董士华 曲 狄 刘铭然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产生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董士华 曲 狄 刘铭然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MP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77例,其中44例烧伤休克期患者多为A组,33例烧伤感染患者作为B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44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分别检测三组血浆PMPs水平,常规进行生化检测,分析器与PMP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B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PMPs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与烧伤面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γ-CT、ALT及烧伤面积均与CD41+PMPs相关。结论烧伤患者的PMPs水平升高与烧伤后患者的凝血状态有密切关系。

感染;烧伤;血小板

血栓、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消耗减少均是烧伤后常见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活化血小板可释放出含血小板也异性蛋白、脂质氧化物以及磷脂等的超微膜囊泡,即血小板微粒(PMPs),PMPs在微血栓的形成、促炎性反应以及调节血管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关于PMPs是否参与了烧伤以及烧伤后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尚不完全明确[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77例,其中,男65例,女12例,年龄17~72岁,平均为(42.6±5.9)岁。患者的烧伤面积均在总体表面积的50%以上,除外心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病史者。其中,44例烧伤休克期患者多为A组,33例烧伤感染患者作为B组,烧伤休克期主要是指在烧伤后72 h之内入院(包括体液复苏处理前后)的休克期患者,而烧伤感染主要是指存在肺部、创面、血液感染和烧伤脓毒症者。选择同期来院检查的健康人44例为对照C组,其中,男37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均为(44.7±5.5)岁。三组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于伤后72 h内采集血浆样本,B组患者在明确感染或者脓毒症时采集血浆样本,C组均为体检时留取血浆。同时对血液标本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查。以血小板膜蛋白CD41进行单标记,对CD41/CD61或者CD41/CD31进行双标记,检测患者的PMPs。所用PECy5-CD41单克隆抗体由美国Biolegend公司提供,PE-CD61单克隆抗体由美国BD公司提供,CFS-CD31单克隆抗体由美国R&D公司提供,0.8 μm乳胶珠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常规取2.7 mL静脉血,并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之中,于3820 r/min转速、温度为20 ℃下进行离心分离20 min,分离出贫瘠血小板血浆。取分离出的贫瘠血小板血浆250 μL置于1.5 mL的离心管中,于转速为137722 r/min、温度为4 ℃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30 min,并取沉淀物采用PBS进行洗涤,取沉淀物25 μL,加入PEcy5-CD41、PE-CD61以及CFS-CD31,并于室温条件下进行30 min的避光孵育,然后进行洗涤,以洗去尚未结合的抗体。然后加入适量的鞘液并立即采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对于检测所得的PMPs采用绝对值以及其所占血浆总微粒数的比例两种方式来表示。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各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A、B组的各项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C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PT)较C组显著延长,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C组显著增加,A组的血小板显著低于C组,B组的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2.2 各组PMPs水平比较

A、B组的CD41+PMP水平、CD31+PMPs水平以及CD41+CD61+PMPs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CD41+PMP所占全血微粒的水平显著低于C(P<0.05);B组的CD41+CD31+PMPs水平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见表2。

2.3 CD41

+PMPs与烧伤之间的关系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41+PMPs的绝对值与患者的烧伤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r=0.261,t=3.813,P<0.05),而γ-CT以及ALT(t=-2.041、3.813,P<0.05)均可入选回归方程。

3 讨 论

细胞微粒是一种由红细胞、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经刺激活化或者凋亡脱落而产生的超微膜囊泡[1,4]。血液中的细胞微粒约有70%~90%源自活化血小板。通常血小板活化后生成的PMPs表面多存在活化血小板膜标志物,例如CD41及D62p等[5]。本研究以携带CD41表达的血小板微粒作为PMPs。PMPs可促进血栓形成及血小板活化,协助血小板发挥其止血功能,并可作为信使向远隔处传递血小板的活化信息,参与了各类血栓性疾病以及炎症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表1 各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表1 各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组别 WBC(×109/L) PT(s) PLT(×109/L) ALB(g/L) ALT(IU/L) TBIL(μmol/L) γ-GT(IU/L) A组 19.8±1.9 14.4±0.3 161.6±14.8 26.9±2.6 29.7±2.6 30.8±2.4 19.8±2.0 B组 17.3±1.4 14.5±0.2 263.3±21.3 25.4±0.9 59.1±8.3 22.2±2.3 86.2±15.0 C组 7.35±0.8 11.7±0.2 262.9±28.5 33.9±3.2 32.1±11.9 11.8±1.2 23.4±7.6

表2 各组PMPs水平比较(

表2 各组PMPs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CD41+(104/mL) A组 44 46.5±5.9 111.6±28.8 13.4±4.8 44.9±23.4 27.1±5.1 79.8±28.5 B组 33 33.5±2.3 5748±77.5 12.6±1.4 220.5±37.5 25.1±2.2 415.4±56.8 C组 44 47.8±2.9 862.2±147.5 15.8±1.9 363.1±87.1 37.2±2.8 721.9±140.3+(%) CD41+(104/mL) CD41+CD61+(%) CD41+CD61+(104/mL) CD41+CD31+(%) CD41+CD31

严重烧伤以后,受感染、缺氧以及热力等损伤性作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内皮下的胶原组织,可导致血管内皮释放出血管性的血友病因子,而血小板活化后能够黏附在血管壁上,逐渐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并释放出携带有PMPs[4,5]。本研究结果显示,烧伤休克期患者的PMP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且与烧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患者处于烧伤休克期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大量聚集、活化、黏附以及被消耗,并可生成大量的PMPs释放如血液中,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烧伤早期形成微血栓有关。不同类型的活化PMPs所具有的功效不同,本组烧伤感染或者脓毒症患者的CD41+CD31+PMPs率显著升高,因发生严重感染,特别是脓毒症时,形成大量微血栓可导致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逐渐发展成为抗凝状态,或者继发弥漫性的血管内凝血。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γ-CT以及ALT均与CD41+CD31+PMPs具有显著相关性,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因此,认为烧伤后所发生的PMPs在不同病程阶段、不同生理及外界刺激因素等条件下所具有的生物效应不同,烧伤后患者的凝血状态改变可引起PMPs水平上升。

[1] 吴孝苹,王东,段劲峰,等.抗焦虑抑郁治疗对烧伤患者血小板5-HT水平、血小板计数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2):356.

[2] 虞俊杰,吕国忠,顾在秋,等.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2):1076-1079.

[3] 谭琪佳,楚爱荣,王志敏,等.烧伤早期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3):52-53.

[4] 曹以金.儿童烧伤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动态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22):60-61.

[5] 杨瑞祥.血小板动态变化与烧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5):65.

R644

B

1671-8194(2014)14-0145-02

猜你喜欢

微粒休克脓毒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