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4-04-19王新华杨庆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微柱血型凝胶

王新华 杨庆峰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新华 杨庆峰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对新生儿溶血的病例检查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4例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对患儿进行血液的采集,采用微柱凝胶的方法和传统试管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更灵敏,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的检查方法较为简便,结果更加准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验方法。

新生儿溶血病;微柱凝胶技术;血型不合

由于胎儿遗传父亲的血型基因,与母亲血型不相容,胎儿红细胞通过脐带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体,此抗体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红细胞的破坏,称为新生儿溶血病。若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能够防止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等疾病,使患者的神经细胞受到一定损伤,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下降[1]。因此,要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检测,能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相应诊治。传统试管方法,检查步骤较多,使用时间较长,结果准确性差。微柱凝胶技术不仅灵敏度高,而且具有较稳定结果。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4个病例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进行两种方法检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为12 h,年龄最大7 d;母亲为O型,Rh阳性,患儿血型28例A型,27例B型,仅为Rh阳性。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母婴的ABO血型出现不合的情况;新生儿在早期出现了贫血,或者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抗体放散、游离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的试验中,有1项为阳性。

1.2 方法

新生儿和母亲进行相应血型检查。

1.2.1 微柱凝胶方法

将患儿的三洗红细胞制备红细胞悬液,加入到凝胶卡中,离心,对直接抗人球蛋白的结果进行观察。再将患儿红细胞的放散液和血清分别加入到凝胶卡中,然后再加入标准浓度为4%的A、B、O型试剂,对抗体游离和抗体放散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观察。

1.2.2 传统试管方法

对患儿的血标本中的血清和血细胞进行离心分离,使用氯化钠溶液对红细胞进行清洗,配制成相应的悬液,将2滴抗人球蛋白试剂和1滴红细胞的悬液加入到试管中,进行离心,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观察,将三支试管进行A、B、O的标记,分别加入相应的红细胞试剂,同时,在进行患儿血清的加入。进行1 h的孵育,将温度设置在37 ℃;在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相应的清洗,进行抗体球蛋白的试剂加入,离心后对抗体放散和抗体游离进行结果的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所有新生儿溶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标本检验,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共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抗体放散和抗体游离进行实验检验,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应记录,具体数据见表1,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检验方法在每种实验的阳性率上,都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检验方法在实验中检出的阳性患者和阳性率情况一览表

3 讨 论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因为母婴的血型不合造成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较少,而且预后情况较好[2]。但是也有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现象,若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相应的损害,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产生核黄疸的情况[3]。因此,对新生儿溶血症进行早期的诊断,能够对患者的后遗症情况得到较好的减少。对该疾病传统的检查方法为试管法。该种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灵敏度低,不能对结果进行较好的判断,有较高的漏检率,从而影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4]。通过医学的发展,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良好的检验方法,该种方法不仅在操作上较为简单,而且,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该检查方法的原理为通过进行稀释液进行凝胶的配置,在微柱管中进行相应的灌注,对其中的分子进行一定的筛选,在离心条件下所致的孔径,仅仅能通过单个的红细胞,对于凝集的红细胞不可以在此通过,从而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对于凝集的细胞在凝胶的上层,对于未凝集的细胞在凝胶的下层,显示阴性的结果。采用该种技术,在抗人球的试验中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抗人球蛋白试剂,从而较好的感受到实验的敏感度。在进行抗体放散的实验中,敏感性较高,因此,在该实验中的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低的是直接抗人球蛋白的实验,这是由于新生儿的ABO抗原,没有得到较完全的发育,而且抗原位点较少,不能够使其产生较为明显的凝集反应,所以出现较高的漏检率。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时,要对三种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果标本的抗凝效果较差,则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凝胶的实验之前,要将抗凝效果较差的标本进行剔除,防止实验受到纤维蛋白相应的干扰,可以减少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更高。因此,加强微柱凝胶技术的研究推广,对于准确及时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具有重要意义。

[1] 张勇萍,安宁,李娜,等.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的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4(12):99-100.

[2] 柳爱华,储穆庭,刘宝强,等.2537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8(21):49-51.

[3] 蔡兴权,夏兰,符小玲,等.259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23(18):191-192.

[4] 肖倩,辛荣传,周益强,等.孕母IgG 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4(11):77-78.

R722.18

B

1671-8194(2014)14-0131-02

猜你喜欢

微柱血型凝胶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保暖神器——气凝胶外套
“冻结的烟”——气凝胶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