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跃式起跑”

2014-04-18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4期
关键词:报告政府改革

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出炉。

此时,距全面完成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只有7年时间。7年时间在浩瀚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谓长河一瞬,堪称短距赛跑。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起跑决定后程”。他说,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

而透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政府蹬离“起跑器”时的姿势、力量与所获速度的参数。

——这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跳跃式起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其所奠定的蹄疾步稳的正确姿势,可避前面不平坦赛道上的各类发展陷阱。

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色调贯穿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仅以“改革”一词所提频率而论就高达77次。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报告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而纵观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其部署的改革涉及经济、行政、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突破之深、实质之多,均属空前。

比较而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在篇幅上是最多的,同时锁定了财税、金融、国企、投融资、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并力求获得实质性突破。

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呼应。在总共分三大板块、16个部分的《决定》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篇幅也是最大的,共占6个部分,超过总篇幅的1/3。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如“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办法”等一些具体改革很可能将在今年首次实施。

另外,对一些诸如征收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之类的暂时条件不具备、不能立即启动的改革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抓紧前期准备的部署,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以后适时启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作为最为艰巨、最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最主要突破口,以谋“牵一发而动全身”,则是改革议程优先顺序的客观体现、轻重缓急的科学安排。

国家发改委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部署,将使经济转型升级在今年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并有力地牵引联动其他各个领域实施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 创新宏观调控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深刻影响全面深化改革与宏观经济运行在黄金平衡点上实现协同,即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创新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了突出强调。报告指出,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李克强在报告中解释说,今年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强调,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纵观政府工作报告,宏观调控的创新与完善主要体现为,在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前提下,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并将其作为预期调节的警戒线。

这意味着,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既定的配套宏观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而政府就主要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国内外大多数分析人士预测,尽管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愈显明朗,但是,2014年中国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一些西方舆论发起的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依然会落空。

首提“发展三内涵”与“改革三改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层秉持着一个客观论断,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分析人士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发展三内涵”与“改革三改起”。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这实际上是在新历史起点上,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新方法论。

“发展三内涵”的提出,因应了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现实,标志着实质性地从以往过度追求经济规模与速度,转入以提升质量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三改起”的提出,则更加明晰了改革的工作原则、政策取向和突破口,“三个改起”分别代表了当前改革的紧迫之处、重要所在和力量凝聚之法。

王小广说,纵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所作的各项改革部署和措施安排,充分体现着上述理念与思路,它将证明我国政府的年度改革路线图是能够按照预定进度转化为现实的。

实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后,中央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如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着墨颇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如何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如何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均作出了具体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这表明,我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管理”的历史阶段进入经济社会“治理”的历史新阶段,治理结构将从一元单向治理转向多元交互共同治理,以适应发展的新需要。“这将有助于打破一些地方一提政府职能转变就卸责、一提政府全面履职就扩权的‘历史怪圈。”许耀桐说。

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对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作出了部署安排。

西方研究组织力学的学者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权力横线与纵线(在我国所称的“条”与“块”)的交错称作“矩阵”难题。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曾表示,由于中国已经产生出世界史上最大的组织机构,其“矩阵”的复杂性也是世所罕见的。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及其有关突破性的改革部署,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我国已开始着力解决“权力经纬”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摘编自新华网) (责编:李静)

猜你喜欢

报告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瞧,那些改革推手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