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4-18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患羊绦虫羊圈

福建省寿宁县清源乡畜牧兽医站 355500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周加根

福建省寿宁县清源乡畜牧兽医站 355500

周宁县某养殖户羊存栏40多只,在海拔800 m左右的灌木林中放牧,山地广阔,绿草丰富。2013年6月份开始发现有3只山羊食欲不振,腹泻,3 d后有20多只山羊发病,大多数患羊为3~5月龄。羊圈条件简陋,空气污浊腥臭,卫生极差。养羊户起初用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嘧啶及黄芪多糖等治疗多天,但不见效果,死亡12只患羊,后到我站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莫尼茨绦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1 临床症状

羊群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偶尔吃上几口青草,但不久就呕吐,患羊消瘦,腹泻,粪便呈黄绿色带有血丝,腹部臌胀,时而回顾腹部,有明显疼痛反应,眼结膜、口腔黏膜及会阴部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喜卧地、不愿起立,步态不稳,体温40~41℃,睡觉有空口咀嚼动作。患羊死亡前严重者有角弓反张、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

剖检8只病死羊,心包膜积液,浑浊不清,周围有胶冻样浸润,心肌表面有出血点;肺部苍白,表面有结节,有虫体移行痕迹;胸腔积液;肝脏质脆、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虫体移行痕迹;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腹腔有渗出液;病死羊的胃、小肠、大肠内容物呈灰黄色,肠黏膜充血、微肿,肠系膜肿大充血、盲肠臌气,肠壁薄呈透明状,小肠内寄生大量带状分节虫体,长1~1.5 cm、宽1.2 cm左右,外观呈黄白色。粪便表面有较多黄白色、扁圆米粒状的绦虫孕节片。

3 实验室检查

3.1 细菌分离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培养18~24 h。结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大小中等的半透明、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结果生长出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挑可疑菌落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呈淡红色、边缘整齐、圆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菌用采样棒挑取3个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3.2 药敏试验 将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置37℃恒温箱培养18~24 h。参照2005年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 S)的判断标准,结果该菌对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先锋V、头孢他啶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不敏感。

3.3 寄生虫检查 取小肠中的带状虫体镜检,在显微镜下呈带状,黄白色,前端有一个球形头节,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清晨到羊圈内检查粪便能见到莫尼茨绦虫的孕卵节片,长约l mL,黄白色、米粒状。3.4 虫卵检查 用饱和盐水漂洗粪便后静置一段时间,挑取表面水用显微镜观察,可见扁圆形、四角形、周边隆起较厚、中部较薄的饼形虫卵,卵内有特殊的梨形口,内含六钩蚴。

4 诊 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1)全群山羊用阿苯达唑,按每千克体重15 mg口服,连用3~5 d;对患羊按每千克体重20 mg,连用4 d。对体质虚弱羊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还应每天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 mL、维生素B110 mL,肌苷、三磷酸腺苷等,帮助体力恢复。

2)抗菌消炎,补充体液,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2.5 mg,2次/d,连用3 d。患病严重的羊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 mL。

经以上治疗,2 d后便见到羊舍内排出大量的成虫节片,第5 d羊群状况明显好转,已停止死亡,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到第7 d已基本正常。

6 体 会

1)莫尼茨绦虫的发育需地螨为中间宿主,6月初正是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是地螨生长繁殖最高峰。该养殖户山羊为散养,地螨一般在黄昏或黎明始爬出活动,山羊正是吃了带有地螨的草而造成此次绦虫病的暴发。

2)定期驱虫,一般每年春秋各1次,驱虫后粪便堆积发酵,并及时处理。科学放牧,合理调整放牧时间。不宜在早晨、傍晚和雨后放牧,以减少虫体感染机会;避开地螨活动高峰期放牧,最好采用舍饲。

3)患羊与健康羊要及时进行隔离,加强羊圈消毒,抓好羊群各阶段饲养管理,保持羊圈干燥卫生,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增强羊群抵抗力。气候骤变时要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诱因。一旦发生疾病应尽快就诊,防止继发感染造成更大损失。

B

1003-4331(2014)03-0068-01

猜你喜欢

患羊绦虫羊圈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措施及方案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立体羊圈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亡羊补牢
羊焦虫病防治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