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2014-04-18
福建省建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3100
牧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李式亮
福建省建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3100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无鞭毛,大小为6~20 um;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 um,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鞭毛的运动。随患鸡粪便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现随着人们对牧鸡需求量的增大,牧鸡养殖已成为农村养殖业的主要项目,牧鸡直接放牧于山林之中,鸡组织滴虫病的感染率大大提高。2013年夏,某牧鸡养殖场鸡群发生了该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该牧鸡养殖场位于一个山坳处,6个简易鸡舍的4周龄牧鸡连续两周零星发病,仔鸡头、翅下垂,身体疲倦,打瞌睡,步态蹒跚,食欲减少。有的腹泻,排淡绿色恶臭粪便。症状急性严重的,排出的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液,有的患鸡冠、肉髯发绀,呈暗黑色,有的患鸡上述症状兼有表现。每个简易鸡舍都有发现类似症状的患鸡,位于山坡上的简易鸡舍的鸡仅零星发病,而山脚边阴凉处的1个简易鸡舍的鸡群发病率超过15%。
2 剖检病变
剖检主要见盲肠和肝脏发生病变:盲肠一侧或两侧发炎、坏死,肠壁增厚或形成溃疡,有的盲肠穿孔引起腹膜炎,有的盲肠表面覆盖有黄色或黄灰色渗出物,并有特殊恶臭,个别这种黄灰色干酪样物充塞盲肠腔呈多层的栓子样盲肠肠芯,外观呈明显的肿胀和混杂有红灰黄等颜色。肝表面有稍凹陷的扣状坏死灶,有的呈黄灰色,有的呈淡绿色,扣状坏死灶大小不一,多呈现1~2 cm的环形病灶,有的散在,有的密布整个肝脏表面,融合成大片溃疡区。
3 诊 断
1)取患鸡粪便进行镜检,在镜下发现虫体。
2)以病变边缘刮落物涂片,或肝病变组织切片,镜检发现虫体。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从粪便、肝脏中检查到虫体可诊断为鸡组织滴虫病。
4 鉴别诊断
禽霍乱、禽结核病、鸡弯曲菌肝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型)、鸡脂肪肝都有肝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凹陷、周边隆起的溃疡灶等相似症状,但区别在于鸡组织滴虫病多发生于2周龄至4月龄鸡,盲肠一侧肿大,内有呈多层的栓子样盲肠肠芯。
5 防治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原则。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在温暖潮湿的夏季、秋季发生较多,4~6周龄鸡易感性最强,因此要注意重点时段的预防。
2)对从6个简易鸡舍分捡出的患鸡及疑似患鸡41羽集中治疗,使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按每吨饲料添加250 g连喂5 d,停3 d,再喂5 d,同时使用0.05%甲硝哒唑饮水,有34羽逐渐恢复健康,4羽死亡,3羽生长缓慢。并对全场牧鸡进行预防性用药,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6 体会
6.1 规范饲养管理 严格做好鸡群的消毒卫生工作,由于成年鸡体内能够带虫,因此必须与幼鸡分开饲养。幼鸡应养在过去1~2年内没有养过鸡的地方。异刺线虫的虫卵可带鸡组织滴虫,在经常发病的鸡场幼鸡饲料中可适当添加药物,直到6周龄,以控制发病。鸡群发病时应将患鸡隔离治疗,淘汰重症患鸡,鸡舍地面用3%苛性钠溶液消毒。每个鸡舍相对固定使用饲养用具,定时移动饲料槽及饮水器位置以减少局部鸡舍地面湿度过大和粪便堆积,饮水器内不盛过夜饮水,饲养人员尽量减少串舍,定期驱虫。6.2 定期给鸡群驱除异刺线虫 鸡组织滴虫病传播媒介为鸡异刺线虫。当组织滴虫被同时寄生在盲肠中的异刺线虫吞食后,可进入异刺线虫的卵巢中,转入其虫卵内,得到虫卵的保护,能在虫卵及幼虫中存活很长时间。当鸡感染异刺线虫时也同时感染组织滴虫。此外,蚯蚓、蚱蜢、土鳖虫及蟋蟀等节肢动物能充当机械性媒介,所以,定期给野外牧鸡驱除异刺线虫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3 鸡舍选址及鸡饲养密度 应当选向阳、背风、干燥处建场,鸡舍要通风干燥,该病例中有一个鸡舍处于山脚边阴凉处,发病率就高(超15%)。鸡群过度拥挤,鸡舍和运动场不清洁、通风和光线不足,饲料中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都会诱发和加重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
B
1003-4331(2014)03-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