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州区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刍议

2014-04-18师正立王立鹏

防护林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林网防护林林分

师正立,王立鹏

(张掖市甘州区林业勘察设计队,甘肃 张掖734000)

甘州区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是全区生态安全的屏障,多年来在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丰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全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初集中栽植的树木到现在已进入成过熟林阶段。为了进一步掌握退化林分的现状,解剖退化林分的修复模式,积极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修复政策,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1 林业用地现状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达9.2万hm2,其中,有林地1.6万hm2,疏林地0.03万hm2,灌木林地4.9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3万hm2,宜林地2.0万hm2,苗圃地0.04万hm2,林业生产辅助用地0.2万hm2。按林种分为防护林8.1万hm2,经济林0.3万hm2。

2 退化林分现状

甘州区成过熟林中栽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树种为二白杨和沙枣,林龄30~40 a,杨树胸径平均在24~40 cm。根据二类调查掌握的数据,按照生理年龄35 a、病虫害株数占40%的判定标准,目前全区三北五期期间退化林分需修复面积1.2万hm2,其中成过熟林需更新林带0.6万hm2。主要分布在西片的沙井、乌江、甘竣和南片的大满等乡镇。退化低效林主要是沙枣纯林和杨树纯林,分布在九龙江林场、红沙窝林场、西城驿林场,面积有0.7万hm2。

3 退化林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林木和林分达到生理过熟导致林分退化,其次是立地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树种选择不当、病虫危害严重、密度过大都造成了林分退化。

退化原因主要有5点。一是受杨树蛀干害虫天牛的危害,造成0.2万hm2农田防护林网树势衰弱,林分退化。二是黑河流域节水工程实施造成渠道渗漏减少,影响栽植在渠道两侧的树木干旱缺水,造成林分退化;三是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防风固沙林的林分退化;四是目前全区20世纪80年代初栽植的杨树、沙枣已近成过熟龄,需要通过采伐更新造林,构筑新的生态防护林网;五是部分片林由于立地条件差等原因造成林分退化。

4 退化林分的修复模式

在修复退化林分的实践中,我们初步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一是林分改造修复。依据立地条件对低质低效林实行混交改造,二是补植补造修复。对郁闭度低于0.2的中度退化林分,在林间空地选用同树种优质壮苗进行补植。补植后由专人进行管护,加强林地内病虫鼠兔害防治,适时采取修枝、定株、扩穴、除草等经营管理手段,逐步提高退化林分郁闭度。三是抚育复壮修复。对轻度退化林分结合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进行抚育复壮修复;同时还要开展封禁修复、林地管理修复。通过上述措施,使退化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林分密度得到调整,质量明显提高。

采取的修复模式主要为采伐后更新造林。由于萌芽更新恢复成林慢,群众不容易接受,所以很少采用。在农田林网、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上模式主要一般以纯林栽植为主,混交林较少。具体是挖除伐根、更新树种、客土造林,栽植树种主要配置新疆杨、白榆、国槐、柳树等树种,适当配置沙枣、红柳等其他树种。农田林网一般以2行栽植为主,株行距为1.5 m×2 m;成片防护林造林苗木按照1 m×3 m的株行距计算,3 300株hm2,苗木成本按照乔木每株3元计算,造林成本9 900元·hm-2,整地费用3 000元·hm-2,按照灌水3次,抚育管护、松土、除草、修枝等环节,成本按照每株5元计算,抚育管护成本在16 500元·hm-2左右,造林成本合计29 400元·hm-2,如栽植灌木或乔灌混交林,造林成本测算约22 500元·hm-2。如果栽植其他高价值的树种,造林成本将更高。根据甘州实际和造林实践,造林成本将在22 500~30 000元·hm-2。目前国家在三北工程造林和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投资中,中央投资标准是乔木林4 500元·hm-2,灌木林1 800元·hm-2,已远远不够造林抚育的成本。

5 退化林分修复的政策机制问题

5.1 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成过熟林树木采伐后更新较为困难,恢复速度比较缓慢。原因有4点:一是造林成本高。而目前国家补助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需求,国家投资过低,群众觉得不划算。随着防护林工程营造由绿洲内部向外围扩展、由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向人烟稀少地区延伸、由林跟水走到引水造林、由改地适树到客土造林,使防护林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倍增加;加之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造林立地条件差,难度大。由于我区地处荒漠、戈壁,土层薄,土壤瘠薄,适宜造林地段少,大部分地段需要客土造林,改地适树。个别工程区造林后缺乏管护抚育经费,严重影响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三是灌溉难度大,由于农业节水灌溉、节水措施的实施,修建节水防渗渠道,影响现有农田林网的正常生长需水和新栽植农田林网的灌溉,影响现有林网防护功能的发挥。四是更新困难。由于农田林网采伐后更新占用农田,采伐后伐根挖除成本高,农田林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影响造林更新的积极性。

5.2 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5.2.1 国家应加大防护林更新改造政策的支持,提高投资标准,增加管护抚育资金,加大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

5.2.2 建议在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中选择速生耐旱树种,进一步提高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5.2.3 探索建立农田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确保防护林的抚育和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5.2.4 探索建立新型营造林模式,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主体承包造林,统一组织管护、防虫、抚育、修枝,建立防护林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5.2.5 严抓细管,落实技术措施是重点。积极推广“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应用“林分结构五调整”,即林木分布格局调整、树种组成调整、竞争关系调整、径级结构调整、卫生状况调整等技术,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在现场操作中,运用“五看五定”法,即看林分定培育目标,看树冠定郁闭度,看树种定混交度,看相邻木关系定林木分布,看幼树定促进更新措施。

参考文献:

[1]宋立宁.防护林衰退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8):1684-1690

[2]梁宝君.三北防护林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更新改造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9-20

[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发展报告(1978-200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87

猜你喜欢

林网防护林林分
寅阳镇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完善农田林网建设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浅谈平原农田林网的发展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