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工业原料林区杨十斑吉丁发生危害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4-04-18阿衣夏木亚库甫克热曼赛米张新平岳朝阳刘爱华
阿衣夏木 亚库甫,克热曼 赛米,张新平,岳朝阳,刘爱华
(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1 生物学特性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又称杨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
1.1 形态特征
卵:卵圆形,长约1.5 mm,宽约0.8 mm,初产时为黄色,后变为深灰色。
幼虫:体长17~21 mm,黄褐色,扁平,口器黑褐色,腹部12节,无足。
蛹:裸蛹,长11~19 mm,淡黄色,快羽化时逐渐变深,头向下垂,触角向后,翅芽2对,气孔6对。
成虫:体长11~23 mm,紫褐色,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紫褐色,有均匀的小刻点。鞘翅褐色,每个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较多,2个鞘翅共有斑点10个,故名十斑吉丁虫。
1.2 生活史
在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杨十斑吉丁虫一般1年1代[1-3],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5旬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并交尾产卵,卵常产于向阳面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初孵幼虫在卵壳附近侵入树皮为害,约20 d后钻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为害;7月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害,大多形成“L”形虫道,7月中旬为虫害最严重期,至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中越冬。次年,再次化蛹产卵为害,少数幼虫有滞育现象。
1.3 生活习性
有假死性,成虫喜爱在高温下活动,10:00—18:00,特别在14:00活动最盛。活动和产卵都在阳面,阴天、下雨、刮风等情况下躲避在树杈、树缝之中,夜间静伏,无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前有补充营养的习性,一头雌成虫可产卵20~30粒,寿命短,约20 d[1]。
2 国内外分布
2.1 国内分布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等地[1,4,5],是西北地区重要蛀干害虫。由于该虫为害,树干密布虫孔,严重时整株死亡,是防护林、人工片林、城市行道树、公路沿线杨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
2.2 国外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澳洲南部,叙利亚,土耳其,非洲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白沙瓦、希腊、阿塞拜疆、伊拉克。
3 发生危害现状
当虫口密度大时,树皮翘裂,树干输导组织被破坏,使树木长势变弱甚至死亡。克拉玛依工业原料林基地始建于2000年,造林面积6 600多hm2,栽植工业原料林和生物隔离带树木达3 000多万株,主要栽植杨树,初步体现出林业将成为油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替补产业。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病虫害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杨十斑吉丁开始发生,到2010年时传播蔓延到500多hm2,折合林网面积6 000 hm2,扩散蔓延已造成树势衰弱,部分地段树木枝梢干枯,严重威胁着克拉玛依工业原料林的发展。
4 传播危害原因
4.1 自然传播
杨十斑吉丁虫一般1年1代,每年6月初成虫羽化后,雌雄寻偶交配,自然飞翔传播,每年飞翔传播距离1 km以上。同时由自然掉落到水域的成虫漂移远距离扩散。
4.2 人为传播
随着木材运输人为传播的概率大大增加,疫区随木材或附着在交通工具上远距离传播。
4.3 树种和结构单一
由于工业原料林是克拉玛依戈壁荒漠上新型的生态系统,它是人工的杨树生态群落,林分结构简单、均为纯林,是杨十斑吉丁虫喜食树种,为该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大面积连续传播危害的自然条件,树种单一是造成该虫危害严重的主要因素。
5 危害特点
成虫取食嫩叶,幼虫在近地面15~100 cm处钻入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初龄幼虫多在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老熟幼虫多在木质部内为害,为害处树皮变为暗褐色或黑色,留有少量酱色胶液及小粪粒排泄物,皮下形成不规则扁平虫道,黑褐色木屑和粪便充塞其中,受害树长势衰弱,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在调查中还发现,7年生以上的俄罗斯杨的发生重于新疆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林木受害严重,郁闭度小的受害重于郁闭度大的林分,林缘受害重于林内,树皮粗糙的树种受害重于树皮光滑的。
6 治理思路及策略
6.1 营林控制措施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较抗虫的品种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纯林;加强抚育、水肥管理,促进树木生长,提早郁闭,增强树木抗虫能力,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6.2 检疫控制措施
杨十斑吉丁虫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幼虫跨冬春2个季节,极易随种条和苗木调运携带传播,应加强栽前苗木检疫和栽后虫情监测,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减少虫源,防止蔓延危害。
6.3 人工控制措施
6.3.1树干涂白 6月中旬成虫羽化前,对树干从地面到1.5 m高处进行涂红、涂白,以防产卵。
6.3.2林木卫生伐 害虫发生时及时清理、伐除受害严重的树木并烧毁。
6.3.3刮皮灭幼虫 4月下旬-5月上旬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或初孵幼虫,刮皮后辅以树干涂药,对清除虫源、控制蔓延有良好效果。
6.4 化学防治
用2.5% 高渗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乳油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树干涂药防治,该药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以及优异的渗透性,速效性和持久性,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效果较佳[6]。
6.5 生物防治
6.5.1天敌昆虫利用 利用哈氏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已取得较好防治效果[1],并且在北京市还利用该天敌防治双条杉天牛。
6.5.2保护利用好啄木鸟 啄木鸟是控制杨十斑吉丁虫最有效的天敌[2]。
6.5.3利用轮枝镶刀菌和球孢白僵菌防治杨十斑吉丁虫幼虫 利用在杨十斑吉丁虫上分离的2种真菌(轮枝镶刀菌Fusari verticillioides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um bassiana)在室内致病力测定的基础上,1988年在甘肃酒泉三台林场进行了野外防治试验。对被害杨树有活虫的被害部位,刮去部分老树皮,拨开堵塞的侵入孔,用注射器向虫道内注入2 m L孢子悬浮液(1亿孢子 m L-1),立即再堵住虫孔,20 d后检查效果,结果死亡率分别为78%、54%对照为8%[11]。
参考文献:
[1]李燕,张剑南,等.杨十斑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巴州科技,2003:20-26
[2]邹淑贞,雷银山,孙占林,等.杨十斑吉丁虫的综合防控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0(6):55,41
[3]李亦松,季春辉,张建华,等.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J].昆虫知识,2010,47(1):204-206
[4]屈邦选,陈辉,谢成祥,等.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Ⅰ生物学特性及天敌[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0(4):11-17
[5]刘复玳.河西地区不同杨树树种对杨十斑吉丁虫的抗性调查[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5(4):327-333
[6]屈邦选,陈辉,刘复玳,等.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Ⅱ发生规律及防治[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