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农村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2014-04-18朱志明黄勤楼缪中纬辛清武郑嫩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京鸭白羽粪污

朱志明 黄勤楼 缪中纬 辛清武 郑嫩珠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 10个“一号文件”,其主旨主要是立足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是重中之重。而靠农业单产提高与单价提升增收的空间有限,所以,通过创建多种方式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至关重要[1]。畜牧产业一体化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一体化指畜牧业的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把分散、分割的生产经营者联结起来,形成整体经济利益共同体,把产品引入市场[2-3]。所谓一体化生产模式,就是近十多年来人们谈论颇多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带动等经营模式的概括和统称。这些模式,虽然具体的运作各不相同,但其本质却都是一致的,即都属于商品生产的经营方式。在农业产业发展实践中,一体化模式逐渐多样化,根据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专业市场+农户”组织模式、“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

为填补南方农村优质肉鸭大规模种苗基地及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空白,持续推进水禽业健康发展、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 “优质肉鸭种业创新与生态养殖产业化工程建设”2011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福建作为水禽之乡的特色品种--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为畜牧创新种业,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依托科研单位提供配套技术支撑,构建科企对接和有效合作的肉鸭产业一体化生产的创新模式。现将项目实施以来,福建省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作简要阐述。

1 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的构建

以福建省特色品种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优质肉鸭为畜牧创新种业,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依托科研单位提供配套技术支撑,构筑由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支撑的优质肉鸭“种苗-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确保优质肉鸭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突破肉鸭产业在种苗发展上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形成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和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经济实体。

1.1 优质肉鸭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撑平台的构建 该平台主要研究开发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优质肉鸭种苗、疫病防控、环境友好型专用饲料、生态养殖技术、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屠宰加工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为肉鸭产业一体化提供配套技术支撑的七大技术体系: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疫病防控技术体系、饲料营养技术体系、生态养殖技术体系、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屠宰加工技术体系和远程网络监控技术体系。

1.1.1 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完善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开展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保种与选育以及白羽半番鸭核心群保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制度,不断提高核心种鸭群体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对白羽半番鸭种鸭人工授精技术、母本种鸭限制饲养技术、父本公番鸭饲养技术、母本种鸭人工强制换羽技术等饲养管理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优化。

1.1.2 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明确危害福建省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父母代种鸭和商品代肉鸭的主要疫病(H5亚型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坦布苏病毒病、鸭大肠杆菌病、H9亚型禽流感、鸭霍乱、鸭沙门氏菌病、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等),建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种鸭和肉鸭主要疫病的病原学快速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技术,制定适于生产中应用和行之有效的主要疫病免疫程序,编制白羽半番鸭和北京鸭主要疫病诊治技术手册,为福建省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1.3 饲料营养技术体系 利用生态营养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集成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在不同生产和生长阶段的低蛋白日粮配制和抗生素替代等关键技术,开展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系列配合饲料的研发,从而开发环境友好型饲料配方软件系统,制定出与生态养殖相配套的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饲料营养技术体系 (饲料原料质量标准;饲料配制及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系列配合饲料质量标准等)。与常规配合饲料相比,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配合饲料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饲料利用效率提高3%、排泄物粪中氮含量降低5%。

1.1.4 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随着肉鸭饲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发展生态养殖是养鸭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体内减污环保技术”的基础上,再组装集成“体外治污环保技术”,开展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因地制宜的研究适合福建省优质肉鸭的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环境友好型系列饲料、网床饲养和采用湿帘降温等新型环境保护型禽舍新设施的应用,采用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处理肉鸭排泄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技术措施;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构建优质肉鸭“种苗繁育-环境友好型饲料-网床旱养-健康养殖-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的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1.1.5 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在实施优质肉鸭(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旱养技术、干清粪技术、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技术、粪污厌氧消化技术及沼气利用技术扩展、厌氧发酵出水农灌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研发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和发酵工艺,开展沼气发酵和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的研发,建立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包括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体系和沼气发酵和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体系。

1.1.6 屠宰加工技术体系 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通过建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技术体系,总结提炼民间传统烹调技术与鸭肉、内脏等副产品的加工方法,开展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品种多元化,高、中、低档产品并存,适应于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系列化产品,扩大市场销售量,确保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优质肉鸭屠宰加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HACCP体系的总要求以及文件、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标准操作规程(SOP)、有害微生物检验、HACCP体系的建立规程及优质肉鸭屠宰加工HACCP计划模式表等。

1.1.7 疫病远程诊断及视频监控技术体系 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远程网络和监控系统,实时观察及远程监控原种代种鸭群、父母代种鸭群和商品代肉鸭群的饲养、防疫及用药等情况;整合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加工、领域专家等信息,建立集图文声型于一体的优质肉鸭知识系统;建立产业化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技术的远程培训、远程诊断、远程咨询和远程服务;研制手持式远程可视诊断设备,为基地服务人员提供可视化远程诊断技术支持;研制手机照片及视频上传系统,收集各地疫病情况资料。

1.2 优质肉鸭一体化开发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基地的构建 优质肉鸭一体化开发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基地为构筑产业一体化开发的五大实体,主要包括良种繁育基地、饲料生产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以及屠宰加工基地。产业化基地的构建可确保优质肉鸭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经济实体。

1.2.1 良种繁育基地 在巩固福建省原有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借助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龙岩红龙有限公司、龙海顺兴良禽种鸭有限公司和永安华融禽业有限公司现有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相配套的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父母代良种场,解决最为瓶颈的商品代鸭苗稳定供应问题。在各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开展优质肉鸭新品系繁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发挥福建省作为水禽之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培育出品种更为优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为福建省水禽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1.2.2 饲料生产基地 利用饲料营养技术体系研发出的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饲料配方,借助福建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华龙集团分布在龙岩、漳州、永安、邵武和福清等地的饲料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新建(改建)5条配合饲料生产线和配套的生产、办公、检测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年产35万t优质肉鸭饲料(其中15万t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专用系列配合饲料)生产基地。

1.2.3 生态养殖基地 利用生态养殖技术体系,以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永安华融禽业有限公司和建瓯盛洲食品有限公司优质肉鸭养殖基地为主,依托福建省重点龙头企业华龙集团分布在龙岩、漳州、永安、邵武、福清和福州地区的饲料营销网络和养殖专业大户的资源,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养殖,按照“统一供应鸭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消毒防疫,统一科学用药,统一回收屠宰”的“五统一”的优惠政策,形成肉鸭生态养殖全过程的安全可追溯体系。

1.2.4 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 利用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在漳州及其周边地区水果、花卉和牧草种植规模大对生物有机肥需求量大的地理优势,分别在龙岩红龙禽业有限、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和永安华融禽业有限建立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通过实施旱养技术、干清粪技术、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技术、粪污厌氧消化技术及沼气利用技术扩展、厌氧发酵出水农灌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开展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利用粪污厌氧消化技术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沼液达标农灌和向河道“零排放”。从而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1.2.5 屠宰加工基地 为确保建设成与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种苗-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相配套的产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利用屠宰加工技术体系,在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永安华融禽业有限公司和建瓯盛洲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基地。此外,在营销模式上创新销售模式和细分市场,在开拓冻品批发的基础上,加大超市和连锁配送力度,形成批发、超市和连锁齐头并进的销售格局。

2 福建省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的产业化应用

2.1 构筑了完整的种苗产业链 大规模化向社会提供优质肉鸭种苗近6 000多万羽,构筑了由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支撑的“优质种苗-高效饲料-健康养殖-加工增效-销售”的产业链,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的产业效益,填补福建省优质肉鸭大规模种苗基地及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空白,为推进福建省水禽业持续发展、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2.2 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模式 建设了年产35万t优质肉鸭饲料生产基地。同时,通过对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配合饲料的技术集成,建立了环境友好型饲料配方系统软件数据库;年度开发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配合饲料50.8万t;建设年屠宰、分割及加工肉鸭1 500万羽的屠宰加工厂及配套的冷库,生产优质肉鸭系列产品(白条鸭、西装鸭、鸭掌、鸭中小翅、鸭脖、鸭胗、鸭舌等)2.5万t。利用组建的技术平台,集成了优质肉鸭网上旱养技术、肉鸭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音乐绿藻鸭养殖技术、远程疫病诊断技术、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等8项集成技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基地建设、技术扶持、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协作,提供1万多人就业岗位、带动周边800个农户养鸭致富。此外,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示范推广,推广面积累计达15.7万m2,推广数量达1 000多万羽。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和“科、工、贸”一体化的经营运作,有效地推动肉鸭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促进了养殖方式的重大转变 以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理念,转变传统的散养方式为现代化集约饲养,注重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创了网上环控旱养、音乐绿藻养殖、笼养、生态平养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养殖新模式,大大提升了产品数量和质量,促进肉鸭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通过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建设,实现生态养殖优质肉鸭3 900多万羽。2.4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体系 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远程网络和监控系统,实时观察及远程监控种鸭群和分布在全省各地的1 000个大棚肉鸭群的饲养、防疫及用药等情况,建立产业化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技术的远程培训、远程诊断、远程咨询和远程服务。

2.5 提升了科技水平 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期间,科技人员通过研发相关技术体系,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产业化管理人员通过肉鸭一体化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化管理水平。此外,为提高科技人员、养殖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邀请了国内水禽行业专家、管理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省内外开展了关于肉鸭无公害网上旱养新技术、樱桃谷肉鸭配套饲料的研发、养殖场管理员技术等方面的大型技术培训会,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养殖技术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畜牧兽医相关研讨会以及到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3 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养殖领域,虽然福建省水禽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但当前福建省鸭养殖规模偏小,饲养条件简陋,饲养方式粗放,经营模式松散,散养量较大,肉鸭品质难以保障。要促进福建省水禽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强化养殖模式与集约生产结合,农户生产与公司运作结合,标准防疫与动态监控结合,农民培训与技术指导结合,建立优质肉鸭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二是在加工领域,企业规模普通较小,屠宰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深加工企业数量少,尤其是缺乏龙头企业,规模有限、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品牌优势。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小型企业,同时注重建立产品质量评定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

三是在市场领域,肉鸭市场功能不全,尤其是销售网络,加工量少,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没有发挥出企业应有的作用。

四是在服务领域,技术服务缺乏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大力推进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肉鸭综合生产能力和集约化养殖水平,健全市场销售网络,推进产业化经营,全面加快优质肉鸭产业发展。

4 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发展前景

种苗产业企业是创新主体,科研是技术创新实体,科研与企业相得益彰。科研只有通过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价值;企业也只有与科研对接,才能攻克技术难题,才能永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引领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进行有效合作,突破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以企业为产业化实施主体,依托科研单位提供配套技术支撑,基于技术支撑平台和产化基地构建的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生产模式,以科学、经济、有效的措施,开展优质肉鸭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打造优质肉鸭品牌,保障食品安全,为社会提供优质水禽产品。一方面,可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对“三农”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培养专用型的高级技术师队伍与产业化管理人才,培育出具辐射带动效应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从而传播辐射产业最新信息,使之成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达到支撑产业技术进步或区域科技创新的目标。

近几年我国养鸭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饲养量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产品可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因此,构建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有望把优质肉鸭这一福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速福建省从“小水禽”向“大产业”转化,打造具有福建省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西品牌,为推动海西现代畜牧业和我国水禽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孙芳,冯开文.北方地区农业产业一体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0(3):26-28.

[2]张桐.国外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4(4):15-17.

[3]蒋建平,王瑞,周连云.一体化经营模式与农业产业化[J].中国合作经济,2004(12):43-44.

猜你喜欢

北京鸭白羽粪污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生长前期脂肪型与瘦肉型北京鸭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血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快快长慢慢长
北京鸭的故事
科 技
2017年第三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回顾及后市展望
MH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Generalized Burgers’Fluid Due to an Exponential Accelerating Plate with Effects of the Second Order Slip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