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4-04-18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理念

于 帆

(福建医科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福建 福州350108)

创业教育的一般含义是指为了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创业所需要的精神、思维、技能等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普及;另一方面是高校开拓新的就业途径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的创业教育在经过试点之后,逐步在全国高校推广开来,医学院校在这教育革新的浪潮中也不例外。在传统的就业渠道收窄、就业形势趋紧,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很多医学院校逐步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医学院校的自身特点,又不能全盘的借用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和模式,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情况概述

我国的创业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将创业能力视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同等的地位[1]。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尤其是创业实践兴起较晚,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并开设和推广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又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并多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文化理念的交流和更新,加上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趋紧的情况,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越来越青睐的价值取向和就业选择,各级政府也给予了众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与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有专业的创业教师队伍带领的,将创业理念和创业实践结合的应用性创业教育,多集中于高职院校与部分综合性院校;二是围绕“创业创新训练”和“挑战杯”或创业大赛等为主来开展创业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普遍存在于各高校[3];三是创业教育没有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创业教育归属于就业指导教育的部分,且多注重理念和观念的传输与创业实践结合相对较少,这种形式多存在于一些学科相对较少的学校。

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整体简况

虽然医学院校开设创业教育普遍较晚,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医学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但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整体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创业实践的深广度也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这正是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一)思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医学院校大多认可创业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授该理念,但总体上创业教育在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还是处于补充和增色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将创业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这主要表现在创业课程的时间位点安排不甚合理,课程时间段基本处于边角的位置,在这些时间段里,学生相对疲劳,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给老师的授课带来了不便。此外,创业教育由于其综合性的特点,需要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和管理、教学,后勤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但目前医学院校设立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单位和负责人较少,创业教育大多还是属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部分延伸,课程体系和人员配置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且多数只是活动形式上下功夫,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的积极性也不够。

(二)创业教育目的有待加强

从学校层面看,创业教育的创新作用和战略性意义还未得到学校管理和教学层面的重视,创业教育长远受益的理念还未得到深入的领会和落实,目的上还简单局限于为改善学生毕业就业服务的层面,可定义为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延伸;另外,由于各项评比压力,创业教育实践出现了急于培养部分学生参加比赛获奖的功利倾向。从学生层面来看,大部分医学生对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猎奇或从专业课中放松的状况,总体反应较为平淡,他们从学的目的大多是进入医药卫生事业单位获得稳定的工作,因此视专业课学习和考试为最重要的任务,极少会设想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创业经历,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无暇深入创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参加创业比赛也多为得奖加分[4]。

(三)课程教学系统性不高

课堂的理论传输成为医学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历史原因,创业课程理论又多为拿来主义,教学形式和方法也还处在学习借鉴摸索阶段,创业教育本身的综合性和实战型特点,要求其更加注重实际的锻炼,但从课堂教学形式来看,多数还是在于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课程中较少安排实践课。另外,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欠灵活,多还是主要依靠灌输的方式,这势必造成授课内容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影响实际教育效果。创业教育的特点要求理论授课和适度的实践练习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医学院校场地有限,缺乏创业成果转化的孵化园,造成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的创业实践机会少,创业氛围不浓厚,加上与其他高校创业教育的交流学习机会的缺乏,使学生难以加深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创业教育难免流于形式。

(四)创业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创业教育的任职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创业课程的任职教师队伍中此类教师的比例偏少,多为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且大多毕业后直接入职,社会创业经历缺乏。此外,医学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任教老师又多为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即上岗,实质上大多是兼职教师,他们一方面要应付繁杂的学生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对其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压力也比较大,精力也难以平衡。教学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低,专职教师缺乏又大多无创业经验,加上创业指导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冲突,这也限制了指导老师的教育热情和精力,影响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

三、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环境的特点

医学院校由于学科体系、专业背景、历史文化、校园氛围等特点,创业教育环境同其他高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学院校要开展具有综合性内容和要求的创业教育需要清醒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特点。

(一)学科较单一,专业归属感较强

医学院校顾名思义主要是医学学科,虽然倡导复合型培养,主张综合性学习,但目前为止,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绝大部分是医学学科,仅有的少量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是跟医学相关的专业,这跟综合性大学相比有较大差别,但同时绝大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较强,对将来从事医学相关职业的倾向也较明显,这是跟综合性大学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执着度不同。

(二)课业压力较大,学习氛围浓厚

随着培养综合性素质医学人才理念的普及和实践的深入,医学生的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都不同程度得到丰富和加深,特别是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强,需要大量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储备,这造成了医学院校的学期、学时普遍比其他学校要长、要多,学生要应对大量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再加上考试方式较为传统和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学业压力较大,课业繁重,造成医学生的学习强度较大与专业学习氛围浓厚并重的现象。

(三)专业价值较为明显,人文教育有待加强

虽然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开展复合型培养体系的建设,但是在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和科研培训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人文素养;偏重专业性价值,轻综合素养的倾向。其本质,是重其所学专业的专业性价值,对学生的个性价值、德性修养,人文关怀的重视度还不够,突出表现在人文教育的力度不足。

(四)文化发展丰富性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医学院校由于学科背景和专业性质较为单一,造成校园整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高,缺乏多学科的交流,致使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往往实际表现出目的性较强,也较为单一的特点,其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着眼于学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毕业,成功入职。医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人生规划的长远规划有待加强。

四、医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特点造就其相对特殊的创业教育环境,加上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经验还在探索和总结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其创业教育模式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一)教育理念和制度层面的建设

1.更新医学教育思想,建立以专业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医学院校应具备战略性的宏观教育理念,将培养具备新时代特点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理念融入提升创新能力的国家战略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接受和树立创新为主的创业教育理念。在构建创业教育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借鉴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同时也不能盲目拿来即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文化特点建立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医学院校要加强宣传和沟通,达成共识。要认识到医学人才培养方向已经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方向转变;要认识到随着时代发展,具有创新素质的医学人才越来越受欢迎;要认识到培养专业创新型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坚毅的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而创新是创业的核心要义,这是医学院校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责任。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制度和机制。医学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个层面上,课程的实效必须与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实际特点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探索和建立一套传授医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应包含创业概论、管理学、营销学、财会知识、商务礼仪、法律和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区分不同专业而有所侧重。专业性较强的医学专业,重点强调专业创新精神的树立,而对于技术性不强或非医学的专业则突出创业理论和技巧。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把专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创业实验、小组实践等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于创新教育课程。学校应该成立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创业师资队伍并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即由专业理论教师和校外创业成功人士组建专门的教研室。要把任教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成果与教师的晋升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要尽快把专业创新和创业项目、理论推演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与创业教育相配套的弹性教育制度和机制。

(二)注重创业精神层面的建设

1.强调创新意识,增强创业品格。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强和技术要求高,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技能锻炼,这就决定了医学领域的创业具有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成效较慢、时间较长的特点,加上医学生在校期间繁重的课业负担,无宽松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坚持长期创业。鉴于医学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主旨并不是要医学生在校期间尝试创业,而是传递创业教育本身倡导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普世的人文伦理,使他们了解当今社会需要从业者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帮助他们厘清专业的未来职业定位、发展状况,帮助他们唤醒创新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挖掘自身潜能,这对于其就业和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创新贡献都有重要的作用。要树立和培养医学生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等创业的品格,这不仅可以增强其适应环境、面对挫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升其自信心,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5]。

2.着眼创业基础,突出医学特色。我们鼓励创业但不鼓励盲目创业,医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着眼点一定要落在创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创业品格上,由于条件和环境所限,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播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激发学生的敢拼、敢闯、敢干,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而不是偏重于如何指导他们具体创业实践,当然基础理论和实践可以有机结合,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我们支持创业但更支持专业创业,学有所用,医学生学业繁重,课程压力大,专业归属感较强,应支持和鼓励他们能学有所用,依靠医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从大健康服务入手,结合现实需要和可操作性,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专业的医学健康服务。

(三)理论和实际的适度结合,探索全程性的教育模式

1.校内校外相联接,推动创业走向社会市场。创业教育过程的本义在于提升参与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取得创业实践的成功。因此,校内的创业一定要和校外的现实形势结合,不能只是为了经历过程,为了创业而创业,要将理论构想落地,将创业成果转化为市场成果。医学生创业教育最终能否成功,实践是检验效果的唯一标准。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实践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除了做好校内创业相关的比赛之外,让学生得到初步的锻炼和学习,还应该重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市场对接和商业化运作;要加强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设立创业资助基金,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之外,积极推进校内创业项目和校外企业对接、实现成熟创业成果的市场成果转换[6]。

2.着眼于学生人生发展,拓展和延续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和意义不应停步于学生在校期间,还应延续其毕业之后。除了在校期间的理论教育和适度实践,要做好毕业后的跟进服务,尤其要通过毕业就业意向调查,建立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学生的相关档案,以便长期跟进指导从而使创业教育的理念得以延续和深化。总之,创业教育课程必须与专业特色、校园文化、区域实际、宏观需要、时代号召结合起来,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努力形成在校期间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期间的创业就业指导—毕业后跟进服务的全程化、整体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

[1]安 波.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5):1-2.

[2]关东梅,杜海东,秦法萍,等.创业技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序言.

[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4]谭桂明.医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创新导刊,2011(5):249-251.

[5]若 尘.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开办公司[N].中国青年报,2012-10-22(11).

[6]王 敏.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9-10.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