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管理中的群众路线

2014-04-18刘凤英LIUFengying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新区园区

刘凤英LIU Feng-ying

(中共平安县委党校,海东81060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的建设。在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此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探索具有海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开发建设、注重建制镇产业发展、创新城市社会治理,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 海东高铁新区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区概况

海东临空综合经济园高铁新城位于平安县小峡镇石家营村109国道两侧,占地3534亩,规划容纳住户1.4万户,安置平县安、互助土族自治县两县的3镇21个村搬迁农户,人口约3.5万人,总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其中农户安置房屋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配套及公共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项目2012年6月开工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随着高铁新区各项目的建设逐渐接近尾声,高铁新区回迁安置工作也提上工作日程,工作进入倒计时。由于高铁新区的回迁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在回迁安置工作中就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实利益,做到公平、公正及公开,严格执行回迁安置中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既定标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社区管理机构

2.1 建立新区社会管理组织体系

为有效实施对新区各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在过渡期内,新区社会管理机制仍按乡、村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两级组织承担原有农村管理职责不变,基层党建群团工作、综治信访、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按原有模式开展;保证管理无缝对接,拆迁安置群众平稳过渡。在条件成熟时在新区设置建立高寨、小峡、红崖子沟3个党工委、管委会及内设机构,作为互助、平安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和公益综合协调性工作履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

2.2 健全整合社区居委会组织机构

按照“村改居”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民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按照人口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和群众自治的原则,根据移居搬迁安置户的户籍性质、原来所属乡村及民族成份等情况,设置9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综治、群团等组织。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当前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自觉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实践能力;按照便于开展工作、便于组织活动的要求,在社区设置党总支,在小区和居民楼院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2.3 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新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新区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主要负责新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承担社会治安防控、信访和矛盾纠纷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帮教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事务。按照“主体不变、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整体运行、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围绕管理与服务两项职能,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具备综合治理、群众信访、司派调解、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功能,实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群众、处置突发事件的平台和窗口。

按照新区实际,建立小峡、高寨、红崖子沟3个管委会(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设置社会管理服务大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民意收集及矛盾纠纷调处室等相应工作室实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运行机制,健全工作例会、首问负责、信息报送、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制度,促进管理服务规范化。

2.4 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使每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0平米以上,居民活动场地达400平方米以上,配套完善办公役备、活动器械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社区工作经费的保障:健全市、县、镇三级对社区经费补助机制。社区工作人员报酬以及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并根据情况动态增长。

3 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农民安置是园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意义不在于招商引资,而是在于开工运营。

为了提高认识,就需要明白农民安置的重要意义,还要切实站在农民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农民考虑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农民的利益,以此实现工业园区建设的富民兴市的初衷。

为了建立健全园区农民的安置机构,就需要建立党委领导,让政府进行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等,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工作合理的联动机制,明确领导牵头负责的责任制,落实园区农民安置协调、管理、监督和服务等工作责任制度。同时还要加大市场财政对园区农民安置的专项资金拨付比重。

3.2 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现代意义上完整的“公民”内涵就是要树立公共意识与公德观念、法律观念以及民主法制观念等等。公民还需要培养社区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才能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要想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政府就要真正落实社区自治制度,这样大家才会觉得自己在参与社区建设,而不是政府包办,这样居民才会有意识参与到园区建设中;其次政府要正确领导,当居民参与意识较低的时候,政府要负责引导和教育,使居民的社区意识深入脑海。

3.3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社区保障是确保社会长期稳定的机制之一,也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该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以及医疗保障等等。

为了保证园区居民生活水平不低于国家最低的生活标准,就需要将园区居民纳入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内;要参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鼓励园区农民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将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方式有效结合,以此不断提高政府的补贴水平,合理制定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线,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活水平、人均收入以及地方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改;进一步扩大园区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比重,以此提高政府统筹担负的比重。按照自由选择的原则,提高园区农民参与农村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双向选择,适当地提高医疗保险费的报销比例,使园区农民和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待遇同等。

3.4 加强安置点社区建设,关怀园区被征地农民精神家园

河湟农民有着浓厚的重土患迁、重本抑末思想,土地拆迁将迫使他们改变原来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为习惯和社会关系,使之失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成为“无根”的人。

为了解决他们这样的心理,就需要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开展集中安置点的社区建设,重构被征地农民生活、心理和文化的“公共空间”。

首先,要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以此结合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抓好失地农民新居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社区的保安制度、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使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人居住环境更加优良,田园风光突出,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农村新型社区。

其次,选择灵活的管理体制。对集中安置点尤其是对原行政村整体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可选择农村与城市两套管理体制,发挥好党支部、村(居)委会的基层组织作用,建立互助救济、卫生环境、民事纠纷调解、公共文体活动、公益事业等自治组织,发挥民族民间组织在公共活动中的作用,强化村(居)民自我管理。

三是发挥社区建设在引导园区被征地农民社会适应方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此增进失地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信任,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培养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开展社区教育,能够发挥社区对于失地农民的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引导作用,以此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现代意识,促进人的再社会化。

4 逐步走专业化的社区建设道路

所谓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就是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组织、专业化队伍以及专门的资金来源等。因为社区服务专业化是未来我国社区服务主要发展的方向,因此就需要符合社区组织的结构分化和功能专门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等相适应。因此,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和专业化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社区居委会干部整体素质主要还是停留在农村时期的村委会人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就需要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普及在职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员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培养他们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其次就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的工作建设专业水平逐渐提高。

[1]陈艺,王健.汶川地震灾后安置点的社区化管理思考与对策——以成都市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03:96-99.

[2]李伟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安置社区的创新管理研究[J].前沿,2011,24:20-22.

[3]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3,04:92-97.

[4]付娟.甘亭镇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农民迁移意愿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5]赵守飞.经济开发区园区型社区管理问题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03:79-84.

[6]彭德乔.工业园区农民安置: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2-66.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新区园区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