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启示下的媒介典型人物塑造——以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为例

2014-04-18魏金梅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典型人物积极情绪

魏金梅

年度人物评选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的典型人物报道方式。报道人物多元化身份,平民化视角,故事化叙述,成功的情感意境营造,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2002年首次举办,每年一次,以评选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这些评选出来的典型人物是社会的德育载体,共同谱写着社会的“精神史诗”。

一、媒介典型人物塑造

人物榜单的报道方式,是典型人物走下神坛、面向大众后的必然。庞大的群众基础,使单一的典型人物难以承载全部的时代精神。通过大众推举产生的榜单不但具有大众情感上的接近性,榜单中典型的多样化和“非典型性”,成为时代多元化的产物。从传统报道的全知视角,到人物评选报道中的限知视角,读者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事件的发展原委,鉴证参与者的心路历程。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榜单叙事的重点从新闻事件本身转移到生动鲜活的人物身上,使报道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更逼近 原生态。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积极心理学中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幸福感为中心,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探究受众对积极能量的体验、内化和传递过程,从而解读媒体典型人物塑造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路径。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感动中国”

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它强调人固有的积极因素、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将传统的寻找问题处理问题的研究,转向正向意义和能力的积极获取,从而形成对消极情绪的无声反抗。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积极行为宗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积极心理学以幸福感寻求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如图一所示)

本研究将研究中心“幸福”替换为“感动”,两者都是一种情感升华和思想能量的获取,因此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使用“感动”替换“幸福”可以更好地贴合本研究,使研究内容不至于过度泛化。本研究通过对“感动中国”的文本解读和深入分析中,寻求参与者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出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与积极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

三、积极情绪体验——典型人物报道的情感诉求

积极情绪领域最有影响的研究是积极情绪“拓展-构建”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该理论认为,看起来相对离散的积极情绪会增强个体瞬时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并对指导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资源有长远的影响。①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包括对过去的满意感、对现在的愉悦感、对未来有建设性的认知。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提高组织效能。情绪因素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②大量研究认为,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 对亲社会行为有促进作用。③由典型人物所带来的感动情绪,尽管时常让观众泪流满面,但是它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尊敬、对爱的赞许,在情绪上依然是积极而非消极的。

典型人物报道通过观众与典型的情感互动,具有很强的情感带入性。典型人物克服困难的毅力、宽广博大的胸襟、感天动地的爱心、百折不挠后的成功、被认可和肯定的喜悦通过媒介和观众实现情绪互动。“感动中国”的媒介仪式化呈现下,利用仪式的庄严感、场景的氛围营造、音乐的气氛烘托、受访者的情感带动性,这种情绪比较容易实现。由于画面的直观性、声音的真实性、仪式承载符号的庄严感,整个仪式具有极强的带入感。观众的体验过程往往情绪饱满。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通过视频短片讲述典型人物的动人故事,观众在事件、人物和场景的呈现中体验典型人物的情感历程。凝练华美的颁奖词,以文字的意蕴之美升华情感,让朴实的情绪体验升华为文学艺术的美。宽阔庄重、红色基调的舞台搭配大屏幕上为颁奖所创作的精美画作,配以气势恢宏的颁奖音乐,使整个颁奖氛围庄严肃穆、意境悠远。红色营造了仪式的隆重感和情绪的高饱和度,庄重的配乐中人物入场,空旷的舞台中央典型人物手举奖杯,整个舞台被这宏大的精神照亮。从真实情感的体验,到审美意境的升华,再到情绪沉淀和自省,观众在视听感受所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完成“感动”情绪的体验过程。观众在他人积极情绪传达的过程中,感受到正向的力量,在他人面对挫败的坚韧和乐观中提高“逆商”④,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

图一 积极心理学体系框架图

四、积极人格特质——典型人物报道的个体诉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格支撑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它受到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积极的人格展现为,乐观、爱、胜任、勇气、乐群、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人格作为一种结构体系,决定着人对外来刺激的感知、评价和取舍。积极人格倾向于使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人,并对事件进行积极的解释。典型人物呈现的积极人格特质,一方面是典型人物自身的积极人格,另一方面是媒体对典型人物评价时所体现出来的隐性的人格特质。在展现这些媒介典型的同时,媒介自身的视角、所形成的评价体系和报道框架也是一种媒体积极人格特征的表现。

人格特质层面的考量,单从叙事本身并不能完全得到体现,它需要观众的思索和提炼。电视媒体的全息性使人们对人物的认知更加具体化,但是同时也限制了认知的升华和提升。颁奖词,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配以悠扬抒情的音乐,在主持人朗读中通过停连重音加深观众的理解,文字的弱交互性给观众提供了思想升华的空间、情感提炼的机会。

如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烈士陵园守护人陈俊贵的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凝练概括的语言,人格化的意象使用,真挚饱满的礼赞,短短数字,将典型人物的积极性格和创作者的积极视角都展现在观众面前。需要指出的是,颁奖仪式中的积极人格展现并不是只停留在颁奖词的维度。人格的展现自始至终渗透在媒介叙事之中,只是颁奖词部分因文字的交互性弱、概括性强,而更容易让人进入人格层面的思索。

Hillson和Marie指出积极人格特征(positive personality)存在两个维度,即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强调对个人的价值、意义、成功的追寻,后者强调对他人关系的维持。典型人物报道中的积极性格较多指向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的维度,即强调与他人的互动。但是与他人积极关系的维度的落脚点往往是利己的维度的考量,即从对他人的责任和奉献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生命价值。这一人格体现方式,一方面符合良好社会关系构建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典型人物的个体性身份构建。

五、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典型人物报道的终极诉求

从进化论的角度说,积极心理会使人们产生相互接近的欲望,这可以很好地应对社会物化之后人与人之间冷漠以及交流缺失的问题。相互接近的欲望,会进一步促生集体归属感,从而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实现对社会系统的积极改造。将个人积极人格和情绪,客体化到社会结构中,是典型人物塑造的重要目的。通过饱满的情绪体验,实现积极人格的熏陶和提升,与他人关系维度的积极性格培养是构建积极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保障。媒介传播还是围绕着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为实现对社会的积极社会控制⑤而展开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文明有序、快乐幸福的现代社会。

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性格特征,会影响人们对社会宏观环境的认知,同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也对人的情绪和人格有反作用。积极的社会系统是积极情绪和人格的外部条件,因此媒体对积极社会认知系统的呼吁同等重要。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组织系统,第二层次是单位或者社区组织系统,第三层次是个人生活圈,主要指家庭组织系统。

通过对典型人物利他性行为的描述,很容易洞察人物为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建立而做的不断尝试,这种尝试涉及教育、养老、医疗卫生、安全、社会诚信等各个方面。这些社会组织改变的尝试比较多地停留在第二个层面上,即对单位或者社区组织的影响,除了一些具有特殊权利和身份的人物,比较少到达国家层面的社会组织系统。另外,在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改造的尝试中,第二层面的转变,又往往以第三层面的舍弃和丢失为代价。这些典型人物为了实现利他性行为往往对自己和家人的照顾体贴是不够的。这些典型人物的凄惨经历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形成对比,使“感动中国”因为宣扬牺牲自我的利他主义受到诟病。

“感动中国”应该通过倡导积极人性论,让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地生活,体现出博爱和人性之光。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力量,让榜样触手可及,平凡人物身上的光辉让每一个都具有可参考性和可借鉴性。“感动中国”应以培养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为目标,提高社会聚合力。利用媒体公信力、公众人物的影响力,监督、倡导积极社会系统的构建,以内力和外力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构建的终极目的。

注释

① Fredrick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②亲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例如助人、分享、捐赠等。

③ HOLLOWAY.H.A: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Nonsocial Information on Interpersonal Behavior of Males:The News Makes New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7( 35) : 514-522.

④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⑤社会控制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A·罗斯于1901年在《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广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或其群体为达到维持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手段。狭义社会控制,指社会或其群体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及限制过程。社会对违法乱纪的行为加以制裁和教育是消极控制的方面。积极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成员进行指导,使社会成员明了社会的各种规范,懂得为什么要遵守、怎样去遵守这些社会规范。

猜你喜欢

感动中国典型人物积极情绪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感动中国”,“感动”语文课堂
“感动中国”候选老兵究竟是“口误”还是“造假”
“感动中国”候选人陷“造假门”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