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04-18毕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满意率循证出血量

毕春梅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1001)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毕春梅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1001)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循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48 h止血、护理满意率以及1年内在出血率。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48 h内止血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在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循征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止血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循证护理;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十二指肠、胃以及食管等部位的出血。该病多因发病急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其实施循征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43例,女33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病理以及胃镜检查,其中胃癌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急性胃黏膜损害20例,消化性溃疡4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取舒适体位,防止褥疮出现。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在呕血时患者取侧卧体位或头偏向一次,若严重出血,可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改善组织的缺氧状况。同时在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发展,若血压持续上升,或中心静脉压出现反复波动,应及时告知医师,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若患者为合并肝硬化患者,应控制患者的饮食,保证饮食营养健康,减少摄入刺激无营养的食物,同时对患者口腔进行必要的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循征护理。①循征问题。出血患者的出血控制情况、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特殊治疗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②循征支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出血量,量少时患者会出现柏油样便、黑便、呕血,合并黑蒙、出汗、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在出血量大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鲜血便或喷射状呕吐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③循征观察以及应用。针对循征问题,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出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出院指导措施。

1.3 随访以及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48 h止血成功率、护理满意率以及1年内再出血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48 h内止血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在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循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最新或最佳的证据给予患者护理措施,以求获得最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并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可将有效的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价值。在循征护理中,重视的临床护理工作结合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临床经验与科研结果向结合,同时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将三者因素共同结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1]。其中具体的循征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基础性护理

出血时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体位,将下肢抬高,保证患者正常的血流供应。呕血时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口腔内的呕吐物或血液清除干净,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防止患者出现误吸或窒息,若有必要可给与患者吸氧治疗。同时注意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定期清洗床单,处理污物,并帮助患者适当翻身,按摩患者的受压部位,防止患者出现褥疮[2]。

3.2 强化病情的观察护理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患者发病急,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前长表现为胃内烧灼感,之后出现乏力、头晕以及心悸等症状,症状与出血量相关:①出血量<500 mL时,血容量轻度减少,无自觉症状;②出血量>500 mL时,患者会表现为冷汗、乏力、心慌、头晕等症状;③出血量>1000 mL时,患者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脉搏每分钟100~120次;④出血量>1500 mL时,患者多表现为休克、意识模糊、尿少甚至无尿等症状。对于伴随血压下降患者的应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变化。吴燕红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夜间出血率高达69.6%,表明夜间为上消化道患者出血量最大的高发时段,因此夜间值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3]。

3.3 遵医嘱用药护理

在救治大量出血患者时,应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将足够的液体输入患者体内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同时给予患者之血药物。本组研究中均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或善得定静脉滴注治疗,同时患者口服使用凝血酶进行之血治疗。善得定可选择性收缩血管,减少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以及内脏血环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蛋白酶和胃酸,有效保护胃黏膜。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给药治疗,并控制滴速,每隔15 min对滴速检查1次,若有必要使用静脉输液泵。输注垂体后叶素后应对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将血压维持在90~100/60~80 mm Hg。在输入血液制剂时,应对尿量、血压以及脉搏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强化巡视,防止液体外渗。

3.4 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48 h后给予患者少量流质食物,患者可使用一些藕粉、米汤等碱性食物,并注意食物的温度,患者在进食前可先将少量食物滴放在手背上,以不感觉到烫热为宜。之后逐渐给予患者半流质或软食,但控制进食量,不能过多,可少食多餐。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食蛋白质食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3.5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道出血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病情易反复发作,尤其是一些患者出现大出血时,患者会表现为担忧、恐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妥善的措施,抢救过程井然有序,同时与患者进行眼神、肢体沟通,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3.6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可能会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因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应了解出血的可能诱因。注意调整患者饮食、药物、稳定患者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期到医院接受复诊,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

本次研究中,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循征护理,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循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出血的再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1] 吴燕红.循证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512-4513.

[2] 刘萍,毕君富,廖芝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97-98.

[3] 王静.循证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09-210.

R473.5

B

1671-8194(2014)13-0338-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循证出血量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