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生化指标在诊断慢性肝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

2014-04-18马玉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肝病肝细胞

马玉娜

(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常规生化指标在诊断慢性肝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

马玉娜

(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目的探讨常用生化指标在诊断慢性肝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53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6例健康患者,分别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对三组患者检测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等,并分析各项指标对慢性肝功能评价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三组患者检测的7项生化指标中,ChE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LB、ChE值均比肝硬化组患者高,而AST较低(P<0.05);ChE的诊断准确率是最高的,较ALB高。结论7项临床常规生化指标均可在不同程度反应慢性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其中ALB和ChE反映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力较为明显。

常用生化指标;慢性肝功能损害;应用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的一大感染率与发病率均极高的病毒,其平均发病率高达1/1000,位居世界各国家感染率榜首。因此,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严重威胁[1]。根据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肝性疾病的不断研究,了解到三者的发展常呈现出进行性,因此在患病早期诊断出疾病并作出相应治疗对于后期治疗是极为重要的[2]。近几年,我们已将常用生化指标从实验室发展至临床诊断中。由于应用时间较为短暂,技术还不够成熟,对于常用生化指标在临床的应用还不够完善,本文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在慢性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记录、对比了其治疗疗效的差异,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患者,其中包括45例肝硬化患者,53例慢性肝病患者(含1例药物性肝损害,1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3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损害)和36例健康患者,分别构成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诊断标准[3]。85例中男性36例,女性4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5±3.89)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查方法

三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均应用 BECKMAN COULTER AU680(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检测既可以应用采用溴甲酚绿法也可以应用酶连续监测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等指标的检测均可应用酶连续监测法。

1.3 诊断标准

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准确率主要可以通过ROC 曲线下面积(AUCROC)来反映。若AUCROC值高于0.9则说明其诊断准确率较高,若其值低于0.7则可以认为其诊断准确率较低[4]。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Kappa统计学软件来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三组患者的ALT、AST、LDH、ADA、5'-NT、ChE 数据均呈中位数描述集中的偏态分布。其中就ALT、LDH、ADA、5'-NT而言,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hE值肝硬化组较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低;AST值较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较高。AUCROC值中,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患者的ALB和ChE均高于0.9,ALT、而AST、LDH、ADA、5'-NT均比0.7低,即在所有常用生化指标中,ALB和ChE 的特异性较高。见表1。

表1 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比较(U/L)

3 讨 论

肝脏负责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是一个对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为了更早发现肝脏肝功能的变化,常用生化指标的检测都应用到了临床检测中,但往往我们常用的生化指标只能反映肝功能的一个方面,这就加大了我们对肝功能检测的难度。为了进一步了解7项生化指标及AUCROC等诊断性能指标对慢性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我们对这些标准作了系统探讨。

检测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通常包括ALB和ChE。在接受我们检测的肝硬化病例中,ALB水平均低于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通常将ALB作为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敏感的指标,患者血清中ALB水平下降则可以证明其肝功能已遭到损害,因为血清中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人体内重要蛋白[5]。

可以反映肝脏蛋白合成功能的主要为血清 ChE含量,ChE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肝硬化组患者的 ChE 活性显著低于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当肝脏受损或是肝脏组织纤维化时,不但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而且肝脏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使得肝细胞供血不足,ChE的合成量会减少,进而造成血清ChE活性降低的状态[6]。

肝细胞损伤和损伤程度可以根据血清 ALT、AST来判定。ALT的敏感度在急性肝细胞损害时表现的最为明显。而AST可以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ST数量会伴随着肝细胞遭到较为严重的损伤时肝细胞坏死、线粒体崩解而大幅度降低,同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ASTm)的数量会明显增高[7]。根据本研究对7项血清学指标的分析,不难发现作为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标准,ALB和ChE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以较好的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可以应用与临床实践中。

[1] 朱月蓉,邱红,王冰,等.ADA、5'-NT、TRF、TBA、LAP 和 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评价[J].安徽医药,2011,15(6):728-730.

[2] 张洁,曹芸,王之青,等.常规生化指标评估慢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J].胃肠颊骨学,2008,13(10):620-622.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4]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等.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6):540-544.

[5] 夏敦年,周镇先,武军.血清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06,12(11):1195-1196.

[6] 刘改霞,董矜,向荣,,等.CA19-9和肝功能联合检测用于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23-226.

[7] 石喻,郭启勇,王晓明,等.肝脏血流灌注对MR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8),540-543.

R657.3

B

1671-8194(2014)13-0274-02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肝病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植物三萜皂苷代谢中糖基转移酶蛋白特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