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2014-04-18杨英年
杨英年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panacci分级选择治疗方案,17例患者(A组)采取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10例患者(B组)采取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A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17.65%,B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STS肢体功能评分为(20.8±3.6)分,B组的评分(24.8±3.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的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治疗策略;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 R73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73-03
骨巨细胞瘤属于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疾病,临床研究证实该类肿瘤的侵蚀性较强,对骨质的破坏作用较为明显,临床上一般将其归于潜在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手段包括局部切除、刮除联合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等。由于该病的复发率较高[2],因此,选择完全彻底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刮除联合辅助治疗能够较好地保留肢体功能,对降低复发率也有较好的效果;对于肿瘤已突破骨质,周围软组织受累的患者,适宜手术切除,需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来保留肢体功能。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治疗策略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20~46岁,平均(32.6±6.2)岁;Campanacci分级Ⅰ~Ⅱ级17例(A组);病变位置: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4例,肱骨近端1例,桡骨远端6例;Ⅲ级10例(B组),病变位置: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手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根据27例患者的检查结果选择对应的治疗策略,A组17例患者采取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术前准备完全后实施手术,选择靠近肿瘤一侧取切口,充分显露病变骨骼区域后,薄骨皮质钻孔开窗,刮除肿瘤组织后,再以高速磨钻扩大刮除瘤壁之病变骨组织,病灶处用碘酊灭活,高渗盐水、蒸馏水各浸泡10 min,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选择适量的骨水泥团对病变区进行填充。B组10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准备人工关节假体,股骨近端者取髋关节前外侧切口,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者取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充分暴露肿瘤瘤段,注意保护周围神经及血管,根据影像资料确定截骨平面,切除相应瘤段,使用生理盐水浸泡、冲洗创面,严格按照生物学力线安装人工关节假体,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术后使用石膏固定关节,并予以抗感染、脱水药物和适当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术后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ST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整体功能、疼痛、支持物、接受程度、行走功能和步态等6项指标,各项指标满分为5分,共30分;关节功能优24~30分,良18~23分,中12~17分,差<12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是否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自愿接受随访,随访期间内A组复发率为17.65%,复发出现于术后10个月,2例复发于胫骨近端,1例复发于股骨远端,B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A组的MSTS肢体功能评分为(20.8±3.6)分,B组为(24.8±3.8)分,A组的优良率为76.47%,B组为9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38)(表1)。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强的侵袭性肿瘤,是潜在性恶性肿瘤,多发于负重关节,50%以上累及胫骨近端、股骨远端[4],相关报道指出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变会导致骨质破坏,造成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目前有关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治疗也较为复杂,一般根据临床分级进行治疗[6]。
本研究27例患者中17例为Campanacci Ⅰ~Ⅱ级,10例为Campanacci Ⅲ级,对这两者分别采取了对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Ⅰ~Ⅱ级选择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术后随访发现3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20.8±3.6)分,此疗法有较好的效果,肢体功能也得到了改善。骨巨细胞瘤因其自身的侵袭性特点[7-8],手术治疗时要求将肿瘤彻底清除,但扩大刮除并不能完全保证病灶的彻底清除,因此术后易出现复发。相关报道指出单独行扩大刮除术对关节功能的保护效果较差,因此临床上多采取辅助手段来保护关节功能。本组使用骨水泥填充以达到保护关节、保留肢体功能的目的,该策略相对手术切除较为缓和,临床上要求须充分把握体征才可准确进行手术。Ⅲ级属于恶性骨巨细胞瘤[9],骨质破坏范围大,病情相对严重,仅仅依靠刮除难以保证彻底清除病灶,因此采取手术切除联合关节置换手术,效果明显,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也非常满意。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关节假体植入较好地弥补了因手术切除导致的关节损伤[10]。临床治疗骨巨细胞瘤的重要目标是保留肢体功能与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方案的制订非常重要,对于肿瘤已突破骨质、周围软组织受累者以手术切除联合关节假体植入的方式治疗为宜。Campanacci Ⅲ级患者选择手术切除联合肿瘤关节置换,不仅降低了复发率,而且保留了肢体功能。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此种策略手术切除范围广,复发率低,肢体功能保留良好,关节假体的生物材料技术纯熟,大大减轻了排异反应[11]。临床上采取该手术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策略,选择合适的关节假体;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操作熟练,切除肿瘤组织要准确彻底,剥离周围组织时要谨慎;手术切除联合肿瘤关节置换者手术损伤较大,容易出现感染,导致严重的后果,术后应做好防治感染工作,并适时指导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时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适用于肿瘤未突破骨质者;对于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来说,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肢体功能保留良好,适合破坏范围较大、肿瘤已突破骨质、周围软组织受累者。临床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臻,李靖.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694-696.
[2] 陈涛,杨文成.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4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24.
[3] 牛帅帅,于涛,李涛,等.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61-1863.
[4] 蒋曦,黄智勇,王全,等.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5):492-494.
[5] 刘刚,蒋电明,郝杰,等.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4):205-208.
[6] 陈飚,赵春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31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4):1560-1562.
[7] 郭卫,李大森,杨毅,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899-903.
[8] Scoccianti G,Campanacci DA,Beltrami G,et al.The use of osteo-articular allografts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for tumor[J].J Bone Joint Surg Br,2010, 92-B(12):1690-1694.
[9] 于秀淳,徐明,宋若先.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疗效[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 7(2):20-24.
[10] 张涛,张余,徐亮.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320-2322.
[11] Branstetter DG,Nelson SD,Manivel JC,et al.Denosumab induces tumor reduction and bone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J].Clin Cancer Res,2012,18(16):4415-4424.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
综上所述,采用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时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适用于肿瘤未突破骨质者;对于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来说,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肢体功能保留良好,适合破坏范围较大、肿瘤已突破骨质、周围软组织受累者。临床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臻,李靖.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694-696.
[2] 陈涛,杨文成.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4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24.
[3] 牛帅帅,于涛,李涛,等.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61-1863.
[4] 蒋曦,黄智勇,王全,等.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5):492-494.
[5] 刘刚,蒋电明,郝杰,等.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4):205-208.
[6] 陈飚,赵春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31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4):1560-1562.
[7] 郭卫,李大森,杨毅,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899-903.
[8] Scoccianti G,Campanacci DA,Beltrami G,et al.The use of osteo-articular allografts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for tumor[J].J Bone Joint Surg Br,2010, 92-B(12):1690-1694.
[9] 于秀淳,徐明,宋若先.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疗效[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 7(2):20-24.
[10] 张涛,张余,徐亮.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320-2322.
[11] Branstetter DG,Nelson SD,Manivel JC,et al.Denosumab induces tumor reduction and bone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J].Clin Cancer Res,2012,18(16):4415-4424.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
综上所述,采用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时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适用于肿瘤未突破骨质者;对于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来说,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肢体功能保留良好,适合破坏范围较大、肿瘤已突破骨质、周围软组织受累者。临床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臻,李靖.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694-696.
[2] 陈涛,杨文成.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4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24.
[3] 牛帅帅,于涛,李涛,等.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61-1863.
[4] 蒋曦,黄智勇,王全,等.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5):492-494.
[5] 刘刚,蒋电明,郝杰,等.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4):205-208.
[6] 陈飚,赵春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31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4):1560-1562.
[7] 郭卫,李大森,杨毅,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899-903.
[8] Scoccianti G,Campanacci DA,Beltrami G,et al.The use of osteo-articular allografts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for tumor[J].J Bone Joint Surg Br,2010, 92-B(12):1690-1694.
[9] 于秀淳,徐明,宋若先.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疗效[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 7(2):20-24.
[10] 张涛,张余,徐亮.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320-2322.
[11] Branstetter DG,Nelson SD,Manivel JC,et al.Denosumab induces tumor reduction and bone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J].Clin Cancer Res,2012,18(16):4415-4424.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