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产品库存管理策略

2014-04-17王晓歌

价值工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订单式农产品

王晓歌

摘要: 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能否及时供应,不仅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生活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市场的供给关系、物价涨跌,甚至还关系到农民及相关行业人员收入高低的问题。但农产品自身具备的时效性、季节性、易损性都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结合有效的建议去选择合适的库存管理策略能够解决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价格变动及损耗等问题。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materials relates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hether it can supply timely,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life and level of social public peopl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supply relation of market, price of goods and even relates to the salary of farmer and other relevant industry personnel. Bu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naturally have its timeliness, seasonal, vulnerability, which will bring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To choose suitable inventory management strategy with the effective suggestions,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 changes and product losses.

关键词: 农产品;库存策略;订单式;VMI;JMI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inventory strategy;order type;VMI;JMI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020-03

1 农产品的特性

1.1 自然特性 农产品是鲜活产品,它的直接产物是碳水化合物,具有呼吸作用,使其在种植、收获、流通等的过程里受到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消耗能量,在流通环节容易变质,常温下不易储藏,储藏条件要求较高;还使其种植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另外农产品的外表在作业过程中极容易受到破坏,丧失价值。根据农业部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1]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带来了压力和隐患。

1.2 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与价格的不稳定性 农产品因其自然特性,再加上气候的影响,使得其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在某一个季节集中收获供应市场,其他季节则无供给或只有少量的存货供应。但居民对农作物的需求则是分布在全年各个时间,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这样形成了农场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其价格波动较大,集中收获供应时农民因没有储备设施,急于出售,价格较低,而在淡季,因市场供应缺乏,价格上涨,这样一方面影响居民的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民收入减少。

1.3 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低 农产品收获的是初级产品,具有杂质多、不易储存、附加价值低等问题,再加上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适当的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我国农产品初加工长期以来沿用天然晾晒、自然风干、马路铺晒等落后手段,造成农产品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2]

2 农产品库存管理

2.1 农产品持有库存的好处

2.1.1 保证市场农产品的充足供应 库存一直都被称为各行业的“蓄水池”,旺季收获之后通过合理决策,将农作物储备,在淡季的时候出库满足市场需求。库存对于存在生产和需求存在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农产品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来解决农产品供应的季节性问题:一是通过大棚种植,提前或者延后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二是通过改良农产品,使同一农产品有多种品类全年上市;三是利用仓库尤其是冷库对农作物进行保鲜、储藏,供应市场所需。其中通过大棚种植和改良农产品的方式都不适用于所有农产品,很多产品还无法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全年供应,所以保有一定量的库存对农产品供给矛盾的解决还是有效的。

2.1.2 平抑物价 农产品的价格极易受到供需矛盾的影响,在集中收获的季节,市场明显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大量的农产品上市,造成农产品滞销现象。农民急于出售,往往会以低价出售,甚至为了降低采摘成本,任农作物腐烂在田间地头,像2010年、2012年青岛曾出现菜农因菜价太低,萝卜白菜5分钱没人“爱”,菜农无奈任其烂在地里。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打击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而在淡季,因无供给或者供给太少,再加上天气变化等因素,菜价又上涨,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如果有一定的储备,在淡季可以投放市场,缓解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生产商或者供应商在旺季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在淡季进行销售,既有助于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又可以平抑农产品价格,让价格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2.1.3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持有库存可以满足消费者在淡季对物品的需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农民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可以在仓库储备的过程中,利用仓库的场地、增加一定的设备和工人,再借助加工技术,就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多样化的加工,进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2.2 问题

2.2.1 增加成本 库存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场地购买、仓库建设、人工、设备、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加,以及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成本等。

2.2.2 占用资金 将农产品以存货的形式存在,会使前期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不能转化为流动资金,会产生资金占用成本,丧失资金利用的机会成本。

3 库存管理策略

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及库存的优势和问题,库存管理的重点应该是让库存处于周转状态,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降低库存增加的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3.1 订单式生产库存 即在种植之前或者生长过程中,通过农村合作社或者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农产品配送中心寻找客户,签订购买订单,这样农民种植就可以根据订单有针对性的来进行,这样不仅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避免种植的盲目性造成的损失,更减少了卖不出去造成的腐烂、损耗、储存等费用的增加;而且还可以在收获之后更有针对性的储存场所对产品加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当然这种方式的进行,需要多方努力配合,还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例如客户的寻找能力、订单的执行能力及法律效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因此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3.2 VMI库存管理 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以供应和需求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方为供应链下游需求方管理库存,即需求方将要销售的商品通过协议,先寄存在供应方处,等市场需要时再有供方及时供货。[3]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而农产品在存储流通环节对温度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下游有些需求方不具备对应的条件,所以可以建立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下游分销商、零售商调拨送货,这样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就可以保有很少的库存,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中库存,有效合理的利用冷冻冷藏设备和场地,降低冷库的仓储费用,并减少以前因缺少储备环境导致的农产品浪费和损失。(图1)

3.3 JMI库存管理 即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4]在原来模式下,各方自己建仓库,持有库存,这样不仅增加仓库的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供应商、销售商各自为政,自己决策,导致库存不足或者剩余。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需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联合库存,农户可以和分销商共用一个配送中心的仓库,根据产品靠近消费市场的原则,共用仓库可建在靠近分销商销售地。这样双方共同管理库存,不仅减少了库存管理的费用,更使得双方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变得更加及时、透明与准确,从而减少无效的库存积压,减少农产品浪费,降低资金占用,为合作企业都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4 实施建议

4.1 政府政策支持 农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库存管理方面,首先政府可以从出台更优惠的仓库用地措施、减免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税收、政府出资补助冷库的建设等方面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库存保管水平;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和农民合作,鼓励农民联合种植经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再者政府可以从资金上支持中小企业、农民企业家发展农业产存供销一条龙产业,带动相关环节的同步发展。另外尤其地方政府的组织与引导利用现有网络交易平台来发展订单式农业,订单农业将是小农经济进入大市场的桥梁,提倡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以订单为依据,试想如果农产品都按订单进行生产,下游都按订单进行采购,则市场配置将更加科学,农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合理,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个体定位将更加准确,同时收益也可以合理的得到分配,更加能调动农产品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合作双方违背协议事情时有发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订单就是一纸空文,政府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订单的签订和执行,保证订单的诚信约束力。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农产品价格适时的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供需关系。

4.2 转变农民观念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小生产、大市场”, 农民还是以家庭这个小单元作业为主的,而且是单纯的只是以生产为主,参与市场的意识薄弱。只是简单的收获了赶紧出售,缺乏利用库存根据市场来调节供需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不能简单的像押宝,赚不赚钱“只有天知道”,或者去年什么卖得贵今年就种什么,不知道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农户自己单打独斗、盲目跟风。问题的根本不是信息不公开、不对称,关键是农产品生产者的观念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是城市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忽略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是农村没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户们始终相信上一辈的习惯:只要收成好收益就能有保障。所以农民要转变观念,由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农民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积极参加农村合作社、农企联盟等各种组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获取供需共赢的结果。

4.3 加快冷库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部分新鲜农产品在采摘和储运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此外,我国果蔬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才只有5%,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的比例高达95%以上。[4]因此,要加快我国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保鲜存储技术,科学规划保鲜冷藏冷冻仓库的建设,确保库存管理大的效果,减少农产品损耗。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增加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农产品销售量,提高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

4.4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区,促进农村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专业的物流园区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园区可以集仓储、配送、集散、包装、加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并能及时结合各种有效信息进行统筹安排,最大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产、存、供、销一条龙作业的完成。基于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物流运作的专业化水平,更有效的推广冷链技术,加快农产品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

总之,农产品库存管理的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一个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环节,要多方、多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可以。

参考文献:

[1]李慧.农产品高损耗难题,怎么办?[N].光明日报,2007-07-05.

[2]郭淼,王传凯,王传菊.发展加工业 构建大农业[J].广西轻工业,2011,07.

[3]张曙红,彭代武,冷凯君.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VMI库存管理模式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1,12.

[4]何晓兰.基于JMI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5]人民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如高增长未来五年新增投资2000亿[DB/OL],http://finace.people.com.cn/nc/GB/14358712.html.

2.1.3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持有库存可以满足消费者在淡季对物品的需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农民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可以在仓库储备的过程中,利用仓库的场地、增加一定的设备和工人,再借助加工技术,就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多样化的加工,进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2.2 问题

2.2.1 增加成本 库存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场地购买、仓库建设、人工、设备、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加,以及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成本等。

2.2.2 占用资金 将农产品以存货的形式存在,会使前期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不能转化为流动资金,会产生资金占用成本,丧失资金利用的机会成本。

3 库存管理策略

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及库存的优势和问题,库存管理的重点应该是让库存处于周转状态,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降低库存增加的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3.1 订单式生产库存 即在种植之前或者生长过程中,通过农村合作社或者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农产品配送中心寻找客户,签订购买订单,这样农民种植就可以根据订单有针对性的来进行,这样不仅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避免种植的盲目性造成的损失,更减少了卖不出去造成的腐烂、损耗、储存等费用的增加;而且还可以在收获之后更有针对性的储存场所对产品加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当然这种方式的进行,需要多方努力配合,还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例如客户的寻找能力、订单的执行能力及法律效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因此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3.2 VMI库存管理 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以供应和需求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方为供应链下游需求方管理库存,即需求方将要销售的商品通过协议,先寄存在供应方处,等市场需要时再有供方及时供货。[3]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而农产品在存储流通环节对温度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下游有些需求方不具备对应的条件,所以可以建立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下游分销商、零售商调拨送货,这样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就可以保有很少的库存,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中库存,有效合理的利用冷冻冷藏设备和场地,降低冷库的仓储费用,并减少以前因缺少储备环境导致的农产品浪费和损失。(图1)

3.3 JMI库存管理 即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4]在原来模式下,各方自己建仓库,持有库存,这样不仅增加仓库的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供应商、销售商各自为政,自己决策,导致库存不足或者剩余。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需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联合库存,农户可以和分销商共用一个配送中心的仓库,根据产品靠近消费市场的原则,共用仓库可建在靠近分销商销售地。这样双方共同管理库存,不仅减少了库存管理的费用,更使得双方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变得更加及时、透明与准确,从而减少无效的库存积压,减少农产品浪费,降低资金占用,为合作企业都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4 实施建议

4.1 政府政策支持 农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库存管理方面,首先政府可以从出台更优惠的仓库用地措施、减免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税收、政府出资补助冷库的建设等方面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库存保管水平;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和农民合作,鼓励农民联合种植经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再者政府可以从资金上支持中小企业、农民企业家发展农业产存供销一条龙产业,带动相关环节的同步发展。另外尤其地方政府的组织与引导利用现有网络交易平台来发展订单式农业,订单农业将是小农经济进入大市场的桥梁,提倡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以订单为依据,试想如果农产品都按订单进行生产,下游都按订单进行采购,则市场配置将更加科学,农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合理,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个体定位将更加准确,同时收益也可以合理的得到分配,更加能调动农产品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合作双方违背协议事情时有发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订单就是一纸空文,政府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订单的签订和执行,保证订单的诚信约束力。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农产品价格适时的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供需关系。

4.2 转变农民观念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小生产、大市场”, 农民还是以家庭这个小单元作业为主的,而且是单纯的只是以生产为主,参与市场的意识薄弱。只是简单的收获了赶紧出售,缺乏利用库存根据市场来调节供需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不能简单的像押宝,赚不赚钱“只有天知道”,或者去年什么卖得贵今年就种什么,不知道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农户自己单打独斗、盲目跟风。问题的根本不是信息不公开、不对称,关键是农产品生产者的观念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是城市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忽略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是农村没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户们始终相信上一辈的习惯:只要收成好收益就能有保障。所以农民要转变观念,由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农民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积极参加农村合作社、农企联盟等各种组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获取供需共赢的结果。

4.3 加快冷库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部分新鲜农产品在采摘和储运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此外,我国果蔬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才只有5%,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的比例高达95%以上。[4]因此,要加快我国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保鲜存储技术,科学规划保鲜冷藏冷冻仓库的建设,确保库存管理大的效果,减少农产品损耗。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增加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农产品销售量,提高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

4.4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区,促进农村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专业的物流园区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园区可以集仓储、配送、集散、包装、加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并能及时结合各种有效信息进行统筹安排,最大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产、存、供、销一条龙作业的完成。基于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物流运作的专业化水平,更有效的推广冷链技术,加快农产品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

总之,农产品库存管理的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一个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环节,要多方、多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可以。

参考文献:

[1]李慧.农产品高损耗难题,怎么办?[N].光明日报,2007-07-05.

[2]郭淼,王传凯,王传菊.发展加工业 构建大农业[J].广西轻工业,2011,07.

[3]张曙红,彭代武,冷凯君.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VMI库存管理模式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1,12.

[4]何晓兰.基于JMI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5]人民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如高增长未来五年新增投资2000亿[DB/OL],http://finace.people.com.cn/nc/GB/14358712.html.

2.1.3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持有库存可以满足消费者在淡季对物品的需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农民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可以在仓库储备的过程中,利用仓库的场地、增加一定的设备和工人,再借助加工技术,就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多样化的加工,进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2.2 问题

2.2.1 增加成本 库存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场地购买、仓库建设、人工、设备、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加,以及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成本等。

2.2.2 占用资金 将农产品以存货的形式存在,会使前期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不能转化为流动资金,会产生资金占用成本,丧失资金利用的机会成本。

3 库存管理策略

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及库存的优势和问题,库存管理的重点应该是让库存处于周转状态,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降低库存增加的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3.1 订单式生产库存 即在种植之前或者生长过程中,通过农村合作社或者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农产品配送中心寻找客户,签订购买订单,这样农民种植就可以根据订单有针对性的来进行,这样不仅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避免种植的盲目性造成的损失,更减少了卖不出去造成的腐烂、损耗、储存等费用的增加;而且还可以在收获之后更有针对性的储存场所对产品加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当然这种方式的进行,需要多方努力配合,还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例如客户的寻找能力、订单的执行能力及法律效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因此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3.2 VMI库存管理 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以供应和需求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方为供应链下游需求方管理库存,即需求方将要销售的商品通过协议,先寄存在供应方处,等市场需要时再有供方及时供货。[3]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而农产品在存储流通环节对温度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下游有些需求方不具备对应的条件,所以可以建立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下游分销商、零售商调拨送货,这样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就可以保有很少的库存,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中库存,有效合理的利用冷冻冷藏设备和场地,降低冷库的仓储费用,并减少以前因缺少储备环境导致的农产品浪费和损失。(图1)

3.3 JMI库存管理 即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4]在原来模式下,各方自己建仓库,持有库存,这样不仅增加仓库的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供应商、销售商各自为政,自己决策,导致库存不足或者剩余。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需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联合库存,农户可以和分销商共用一个配送中心的仓库,根据产品靠近消费市场的原则,共用仓库可建在靠近分销商销售地。这样双方共同管理库存,不仅减少了库存管理的费用,更使得双方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变得更加及时、透明与准确,从而减少无效的库存积压,减少农产品浪费,降低资金占用,为合作企业都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4 实施建议

4.1 政府政策支持 农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库存管理方面,首先政府可以从出台更优惠的仓库用地措施、减免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税收、政府出资补助冷库的建设等方面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库存保管水平;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和农民合作,鼓励农民联合种植经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再者政府可以从资金上支持中小企业、农民企业家发展农业产存供销一条龙产业,带动相关环节的同步发展。另外尤其地方政府的组织与引导利用现有网络交易平台来发展订单式农业,订单农业将是小农经济进入大市场的桥梁,提倡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以订单为依据,试想如果农产品都按订单进行生产,下游都按订单进行采购,则市场配置将更加科学,农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合理,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个体定位将更加准确,同时收益也可以合理的得到分配,更加能调动农产品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合作双方违背协议事情时有发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订单就是一纸空文,政府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订单的签订和执行,保证订单的诚信约束力。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农产品价格适时的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供需关系。

4.2 转变农民观念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小生产、大市场”, 农民还是以家庭这个小单元作业为主的,而且是单纯的只是以生产为主,参与市场的意识薄弱。只是简单的收获了赶紧出售,缺乏利用库存根据市场来调节供需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不能简单的像押宝,赚不赚钱“只有天知道”,或者去年什么卖得贵今年就种什么,不知道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农户自己单打独斗、盲目跟风。问题的根本不是信息不公开、不对称,关键是农产品生产者的观念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是城市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忽略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是农村没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户们始终相信上一辈的习惯:只要收成好收益就能有保障。所以农民要转变观念,由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农民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积极参加农村合作社、农企联盟等各种组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获取供需共赢的结果。

4.3 加快冷库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部分新鲜农产品在采摘和储运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此外,我国果蔬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才只有5%,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的比例高达95%以上。[4]因此,要加快我国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保鲜存储技术,科学规划保鲜冷藏冷冻仓库的建设,确保库存管理大的效果,减少农产品损耗。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增加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农产品销售量,提高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

4.4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区,促进农村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专业的物流园区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园区可以集仓储、配送、集散、包装、加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并能及时结合各种有效信息进行统筹安排,最大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产、存、供、销一条龙作业的完成。基于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物流运作的专业化水平,更有效的推广冷链技术,加快农产品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

总之,农产品库存管理的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一个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环节,要多方、多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可以。

参考文献:

[1]李慧.农产品高损耗难题,怎么办?[N].光明日报,2007-07-05.

[2]郭淼,王传凯,王传菊.发展加工业 构建大农业[J].广西轻工业,2011,07.

[3]张曙红,彭代武,冷凯君.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VMI库存管理模式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1,12.

[4]何晓兰.基于JMI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5]人民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如高增长未来五年新增投资2000亿[DB/OL],http://finace.people.com.cn/nc/GB/14358712.html.

猜你喜欢

订单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订单式校企合作企业方的成本收益分析
“订单式”营销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