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化对医疗事业发展的弊端分析
2014-04-17蒋重阳
蒋重阳
摘要:医疗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健康与生活状况,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得到提高,其它方面的发展更是无稽之谈。当今医疗事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开发医疗市场,实现办医主体多元化,使得医疗事业成为竞争产业,一些地区医患问题,滥收医疗费用等问题并发出现。针对以上情况,将理性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作出简单处理方式的探讨。
关键词:医疗事业;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2702
1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良好现状
医疗事业是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项重大事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要达到社会的和谐管理,各行各业的良好发展,首先就要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政府也是非常重视医疗事业的各项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
1.1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提升
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这显然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来就是医疗事业的根本目的。从古至今,医术手段,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只有越来越高明,完善。虽然这是医疗方面的必然趋势,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资料显示,在旧社会,甚至更远以前的19世纪末,人民的平均寿命不过40岁左右;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也就60多岁;而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5左右。有人预计在2020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将会达到80岁以上。可想而知,种种数据表明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寿命的延长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婴儿死亡率的全面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同样说明了医疗事业发展功不可没。
1.2医疗服务资源覆盖全面增加并进一步完善
全国医疗机构显著增长,医院数量也是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每一千个人口就享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381张,享有职业医师1.82人,注册护士1.66个。对于医疗资源的利用,也是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资料报告,2011年,中国居民平均就诊4.6次,全国各卫生机构、大小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8.5%,城市地区15分钟内能到达医疗机构的住户比例为83.3%,农村地区则为80.8%。
1.3高科技医疗手段的投入
如今的医疗手段、药品、仪器已是大大领先于旧社会。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也相应运用到医疗手段上面来。像以前一些复杂的手术,也慢慢变得越来越简单。如腹腔镜手术的使用,新型药物的投入,物联网的兴起,都为医疗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
1.4政府相关医保政策
当前,政府也是相当重视医疗事业,制度了一些医疗管理措施。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医药制度的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建立,公立医院改革等等。尽量保证人人受益,做到全面覆盖。像医保制度的建立,使以前没有医保的农民也开始拥有相应的医保福利。目前,药物的平均价格也下降了30%。改革开放后,公立医院慢慢融入市场,一些私立医院的兴起也扩大了医疗市场,医疗服务覆盖越来越广。
2改革开放市场化对医疗事业的冲击
改革开放即是对内改革,对外开发。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项改革确实至关重要,它实现了国家现代化,也让人民富裕起来。但是除了国有行政部门以及一些国有垄断事业企业部门,在各项公立单位倒闭,私立单位兴起的同时,错误的把医疗机构也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象。让医疗事业单位市场化,商业化。
公立的医疗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冲击下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没有被私立单位冲垮。究其原因,是国情的需要。政府减少对医院的投入,但是人们有病痛时是无法做出选择的,必须尽快就地治疗,公立医院只好开始独立经营。更何况中国人口众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就诊人口也会相应增加。政府投入的减少,医院只好变向收费,无疑给众多人民带来生活负担,下面将对计划经济下的医疗机构和市场化、商业化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经济水平的确还比较低下,但是,我国用世界3%的卫生资源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大体上满足了所有成员的医疗需求,堪称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的典范。国家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唯一主导者。这一时期,医疗事业目的明确,国家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实施了相关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医疗事业稳步发展。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合理,二是医疗卫生工作重点选择合理,三是初步有了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主要实施了经济体制改革,医疗机构失去了计划经济制度基础,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变革。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向利益化机构方向转变。各类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事业发展受到强大的冲击。
3市场化下医疗事业发展的弊端
在市场经济体制盛行的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确实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结构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机构出现了种种弊端,随之也暴露了不少隐患问题。这些不足之处整体上看似不会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不过将造成一个负面影响,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隐性存在的一个问题。改革开发市场化将重点导致以下趋势的变化。
3.1医院逐渐转为盈利性质单位
近年来,医患问题层出不穷,就诊人员对医院等医疗机构无法信任。众所周知,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状况。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当医院慢慢转换为盈利性质单位,医院更多的开始考虑如何收费,如何提高最大利润,相应的减少了一些对医疗技术等医学手段的思考。endprint
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公告卫生服务是免费的。而如今,所有医疗机构,不管是看什么病,进医院这个门槛就要收取挂号费,更不用说其它费用。尽管政府多次改善医保政策,但是当今社会的医院脱离不了盈利的概念。
3.2私立医院兴起,医疗机构两级分化扩大
公立医院虽然没有倒闭,但在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下。私立医院开始兴起,并拥有一套强大的阵容体系。如今的私立医院已占据全国所有医疗资源的43%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拥有雄厚的历史背景,拥有强大的地理位置优势,但是公立医院的存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随时有被私立医院夺取主导地位的危险。倘若有朝一日,所有医疗机构私有化,那么今后的医院将完全变型为企业单位,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单位。
医疗机构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于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就诊人员必然增多,医院的整体收益也将升高,必然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一些其它医院,或者一些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本身能力有限,再加上大部分病人选择了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就诊,如此一来,这些医院仅仅靠政府的一点点支出来维持生存,根本无法发展,导致跟热门医院的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在交通高度发展的今天,地理位置的优势已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一些病人情愿坐相应的交通工具去较远的好医院就诊,也不会去近在咫尺的相对较差的医院。
3.3医疗保障公平性下降,医药部门分离
计划经济下城镇的医保体系为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补贴,劳保医疗即为对国家企业人员的医疗保障补贴。农村的医保体系为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则是在群体自愿互助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直接由人民公社承当部分医疗费用。尽管造成了一些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基本上覆盖人人,人人受益,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城镇的公费医疗逐渐提升,劳保医疗衰退,医疗资源浪费分化进一步扩大。并且私营企业的兴起,又形成了一股无医保的人员团队。城镇医保覆盖面下降,公平性下降。对于农村而言,由于公社的瓦解,合作医疗也相应瓦解。农民又回到自费看病的时期。事实上,大部分病人则会出自于农民与工人之中,而这部分人正是缺少医保的势力,导致公平性急剧下降。并且有大部分的卫生资源是投入了城市中,而农村的乡镇医院,卫生院等卫生资源比较缺乏。所以人们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另外,制药部门从医疗机构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制药公司。医疗机构用药需要从制药公司购买,而病人用药又要从医疗机构购买,形成两层交易。中间所累积的差价可想而知不会低。从而导致大量药物往低成本,高售价的趋势发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必然提高了医疗费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将会增加人民的个人负担。人民的个人医疗负担比重由1980年的21%增加到如今的54%。并且医药分家对于药物的管理强度也加大,乱用药的现象也会出现。
4原因分析及相关解决方案
医疗事业的过度市场化必然导致公平性,效率性降低,影响了公民的健康生活状况,并且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公平性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要素。如果长期这样,置之不理,必然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4.1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现有政策过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某些部门并不是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本身的义务就是保障人民身体,使人民拥有健康生活。医生,本身的义务在于救死扶伤。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医生还要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他明天应该吃什么而去为病人看病。这样的看病方式,医生并不会以最好的药物,最好的效率去看病,而是以最大的利益化去看病。可想而知,这样是不容许出现的。
其次,政府的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政府一再强调加大医疗保障制度,并多次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医疗政策,但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依然供不应求。例如,政府拨到医保处的款往往不够用,虽然城乡病人都有了医疗保险,但是,各家医院往往还得自己承担一部分政府所拨的医保资金,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医院只能自己创收。其实国外基本上都是私营医院,但是国外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非常高。美国投入卫生事业的资金占GDP的14%,加拿大10%。而我国仅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何况国外居民本身就有足够的资金看病。试想国外的医疗技术水平如此领先于我国,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国外的医生无需考虑创收问题,用心专研医学学术即可。
4.2几点简单方案
(1)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这些隐患问题,所有国民必然要对医疗事业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化的性质,是不应该市场化的,更不应该存在竞争什么的。医疗事业不是商品,不存在优胜劣汰。
(2)医疗机构内部也需要一个整体上的改革,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信任医院,医疗医患问题老是出现,是因为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配置医疗资源。配合政府,市场合理分工。
(3)各个医疗机构必须共同发展,不能出现两级分化。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联合各个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联合起来,多多交流与合作,应发展成为一个服务整体。
(4)最后,同时也是最有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政府的大力投入与医疗政策改革,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要回到过去的陈旧体制是不可能的。政府只有大力配合并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才能将医疗事业推向一个新的纪元。要能做到医院不再为自身的生计而发展,做到彻底将医院从商业化的性质分离出来,这样才是为人民服务,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为了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安定。
5总结
医疗事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事业,也是一项不可忽略值得重视的工作。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更与国家的安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如今,国家制定了新医改的体系规划,它的实施能否完善这些医疗事业的众多问题,更是对党和政府的考验。医疗事业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解决困难。因为在人口众多的我国,要实施一项医改政策必将牵涉到很多方面,投入量必将非常大。
任何改革有利有弊,市场竞争化给医疗事业带来了相应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弊端值得我们深思。在以后的改革中,如何能做到利益远远超出弊端,不违背医疗事业的发展规律,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挖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国民健康,社会才有发展,国家才会富强。
参考文献
[1]王海军,陈刚,李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108109.
[2]刘海涛,乌正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577.
[3]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3.
[4]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与发展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98301.
[5]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J].团结,2011330(2):3134.
[6]侯岩.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R].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8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