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问题设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4-04-17陈倩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数学课堂思维

陈倩

摘 要: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同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益和学习效益的课堂。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教师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思维

一、数学课上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十几年来,我曾经听过很多的课改课、观摩课、大奖赛课,常常被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折服。大赛课上,教师是那么自如、井井有条地实施教学步骤,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层层递进,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交流,逐步突破难点。学生在老师提供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当前实施新课改阶段,有的老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收放自如。但在教学中,仍然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如,教师提的问题,有时学生没有应答;该讨论的时候,学生放不开,不知所云,气氛沉闷;课后听到的是老师抱怨:“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让他们们讨论又不会讨论”等等。我在认真的反思,这些老师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亮点是什么?失败的地方又在哪里?通过思考,我个人认为,一节优质课,除了与授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强的课堂调控、驾驭能力有很大关系外;最关键的是他们注重问题的设计,讲究提问方式与技巧。

二、“问题串”的设计思路

一节课中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因而设计数学教学问题时,要进行对比、分析,力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典范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以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教学为例。

展示图片(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样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类比的能力。实践证明,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探索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及兴趣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因此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合作,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互相激发、互相促进、共同探究、共同进步。教学经验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如,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探索。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照程序操作并思考。

1.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不一定全等)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由于这一判定方法是以公理形式出现的,所以,只要学生认可即可。这时,教师提醒学生每个同学得到的结论都一样,这其实是实验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优化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说,有价值的问题串是一堂课的“灵魂”,有效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加强对以问题串来梳理教学脉络的研究,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空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等.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数学课堂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