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策略刍议
2014-04-17窦丽
窦丽
高三历史复习由于学生是二次接触知识,加上事实性知识的平淡无奇、直白简单缺少理性魅力和思考价值,知识的“老旧”性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就认为是在“炒冷饭”,对复习非常不感兴趣,这极大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甚者会影响到高考。如何解决学生这种内心的“不愿”呢?我想老师的复习策略是很重要的。
一、情感策略
高三的文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已知的微不足道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在复习中操纵各种教学方法,使复习课“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怀着一种探索、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从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来分析,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我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主要运用的就是加强对历史教材知识之间的纵横交错的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再思考过程,打破高三之前对历史知识进行的割裂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原有的平淡无奇的事实性知识发挥它的思考价值。简单地说,我们主要可以让那些“看起来老旧的知识”变得符合学生的学习“胃口”,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艺术性处理,在知识的“情趣”上花力气,以求达到学生想学乐学的目的。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让知识呈现大大超出学生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情感上的强烈震动而产生迫切的进行认知活动探索的需要。
二、融会贯通策略
诸如:在讲到古代的经济政策时,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古代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采取了一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明朝的“鱼鳞图册”……但是,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来自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阶级采取的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触动封建制度,所以,土地兼并的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这一点跟《罗斯福新政》是比较相似的,罗斯福新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那这个基本矛盾就存在,那经济危机就会爆发。罗斯福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所实施的新政并没有触动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选择策略
针对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繁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胆取舍教材内容,采取选择策略,理由有两方面:(1)课本问题。任何教材的编制都有体例限制和格式要求,教材的所有陈述不可能都是知识性的(贴切一点说,是指高考需要的知识),有的知识就没有掌握的必要,但是它有存在于教材中的必要,它是为了体现教材结构的完整性、实现知识过渡的自然性而设置的,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分和取舍。(2)资料问题,有的资料所列知识庞枝杂蔓,有的知识超出了高考考纲的范围,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所以知识选择就更是一件必须做好的事情。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历史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能要求广。因此,我们教师要把高三历史复习课打造得更加精彩,像百花齐放的园地,生机勃勃,多姿多彩,让学生在复习中拥有乐趣,更拥有收获,让我们的学生思维更完善、能力更卓越、心态更优秀,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冲刺高考、赢得辉煌!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