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非常规物理实验开发
2014-04-17许志宏
许志宏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对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使用常规实验方法来阐释知识,还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解析物理现象,也就是通过非常规物理实验方法,把生活实际和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非常规实验;课堂知识
初中生的智力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正确的方法下学生会充满学习的动力。目前,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中考压力,仍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主,造成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只会解题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开发与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通过非常规实验,模拟现实生活再现课堂知识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物理结论的正确与否。非常规实验也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一些物理知识可以用特别的实验方法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因为来源于生活,学生会感到更加贴近自身的实际,学习的意义便体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有关“电”的章节就涉及每个学生家里的用电。可以通过自制器材的方法来实验。教师首先模拟建设一个发电厂,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即制成常用的实验演示电池,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发电的例子。教师也可以自制线圈,通过手摇发电来阐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现实中常用的发电方式有:煤炭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都是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原理上有很多种方式是共通的。教师把这套发电装置用纸板围起来就是“发电厂”;用两个小木棍捆成十字架就是“电线杆”;把导线架在电线杆上就形成输电电缆;再用纸板制成几个小屋、里面放上小灯泡并用导线连接代表千家万户。于是,一个模拟的城市就建立起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都亮了。为了演示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教师可以用镍铬丝做导线,让学生来亲自动手为导线加上绝缘夹,通过绝缘夹来调节接入导线的长度,观察小灯泡明暗变化,很容易得出在传输过程中导线对电能具有损耗作用。可能有的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在城市中看不到电线杆和电缆了。教师再加以适当解释,为了安全、美观、方便等因素,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就把电缆铺设在地下了。这种模拟生活实验的非常规实验方法,可以让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通过非常规实验,增强直观体验理解课堂知识
书本知识是单纯的理论,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和让人昏昏欲睡的。许多教师往往用理论解释理论,更加让学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新课标呼吁营造课堂氛围,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个要求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有具体形象的直观感受。比如,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对声音的产生原理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很透彻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一根细线来阐明发声原理。方法是让一个学生用牙齿咬住细线的一端,一只手拉紧细线的另一端,另一只手拨动细线。学生拨动细线后听到声音,由于牙齿咬住细线,学生头部会感觉到明显的震动。这种非常规物理实验取材于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比用传统教具音叉更能收到好的效果。还有在讲解“大气压强”的知识时,教学条件中不允许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普通的阐述学生难以理解,常规的实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这时教师可以用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的挂在玻璃上的吸盘来说明大气气压。方法是:让学生把吸盘吸附在实验用的牢固玻璃上,然后用力拉动,感受吸盘吸附的力度。也可以在玻璃两面对称的位置都吸上吸盘,抽取两个学生分别拉住吸盘上挂钩“拔河”,看吸盘是否脱落。实验应选取大号质量好的吸盘更能说明问题,玻璃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落破碎伤人。实验结束后,教师再补充说明,有的吸盘用久了会掉下来,是因为吸盘与玻璃之间进了空气造成。
三、通过非常规实验,借机提出疑问传达课堂知识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有时候先给学生看结果,然后提出疑问,最后再用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阐释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用传统方法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只会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而用非常规的实验先演示浮力现象,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也能够理解得更到位。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演示。找一个大号的可乐瓶,用剪刀剪去底部并倒置,去掉瓶盖。底部朝上,瓶口朝下,从上面(被剪去的底部朝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并慢慢注入清水。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乒乓球会不会浮起来?”很多学生会出于日常的经验,认为会浮起来。可是,随着教师不停地注水,瓶口只有少量的水漏下来,乒乓球并不上浮。于是,学生心中被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适时提出疑问:“乒乓球为什么不上浮?原因是什么呢?”之后,教师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就浮了起来。教师接着提出下面有关浮力产生原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浮力产生与哪些有关呢?物体形状、密度、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还是液体密度?”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比单纯的说教更能为学生所理解。
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初中物理很多时候成为题海,学生为习题而习题,为了考试而沉没在题海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与生活相结合,进行非常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习题之余也能感受到物理的乐趣,航行在题海之中也不要忘记出发时的目的和航向。因此,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攫取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提高物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袁晓芳.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非常规实验的探讨[J].教育界,2013(02).
[2]李滨,张伟.论“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物理启蒙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4]万欣欣,张伟.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