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2014-04-17曹芳
曹芳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形式能充分体现这些观点。教学中不仅要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学生实验,同时还应多增设一些随堂探索性、验证性实验。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动手实验
如在浮力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木块、植物油、滴管、石块、弹簧秤、水槽、水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探索:哪些物体在水中要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认识——无论是上浮的木块(固体)、植物油(液体)、气泡(气体),还是下沉的石块均受到浮力。并且在重力与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木块等是竖直向上运动的。由此得出一切物体均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一结论。又如“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对在气体中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在液体中是如何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只有适量水(水中滴入了适量蓝墨水)的烧杯和一只激光器,学生只要对着烧杯,打开激光器就可以观察到美丽的现象——蓝色的水中呈现出一条直线光柱,这样学生在神奇的物理世界中兴趣盎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寻求规律,领悟新知。学生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甚好。
我国教育正在发展与改革中探寻着自己的道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情景,还使学生得到观察和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实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上的飞跃。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让学生多动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让学生都动手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只注意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动手创设小实验
从实验的意义来看,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加深领会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选用实验器材,并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估算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等。还可让学生对同一实验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从实验的成败中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启发性的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的拉力?怎样才能减小本实验的误差?你能否改进这个实验?
自然界里存在着变化万千的物理现象。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又使物理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领域。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如开展物理科技讲座,物理竞赛活动,成立电器安装小组、无线电小组、小发明创造小组等。
总之,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各有其特殊功能,但又都是围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而展开的。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