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2014-04-17黄秀莲

教育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黄秀莲

(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广西贵港,537100)

谈谈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黄秀莲

(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广西贵港,53710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宜采用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多读教学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多读法来读准字音、读通全文、初知大意、提出质疑、品悟语言,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略读课文;语文;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阅读教学有精读课文教学和略读课文教学之分。这些课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在精读课文教学上,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而略读课文是粗知大意,不该在词句上深究,而应该把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地运用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上。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宜采用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用几遍读的方法来教。用几遍完整的读来教,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方法,找到喜悦,找到成功。

一、初读正字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五、六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不仅要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还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正确读法。对一些较难的字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生僻字词的意思,然后采用拼读生字、轮读生词、齐读句子等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记忆,真正做到有错必纠,有疑必究,以达到会认、会读的独立识字目的。

如教学《灯光》一课时,通过初读后,我马上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以及意思的理解情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憧憬”和“千钧一发”的读音把握不准,我采用单字拼读和双音拼读以及轮读、齐读等反复拼读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记忆。为了纠正和加深学生对“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的读音,我鼓励学生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意,当学生明白“均”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三十斤”后,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均(jūn)”和“斤(jīn)”的正确读音了。

二、细读通全文

把课文读通读顺,就是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通读顺句子,注意断句,读出韵味,文从字顺。每一读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易到难,一步一脚印,一步一落实,从而达到使学生会读的目的。

要做到以上这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做一些检测,要落到实处。可以采用多样的读的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师生配合读、范读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节律、读出情感、读出神韵,从而使学生达到爱读的目的。例如:教学《灯光》一课,为了让学生快速把课文读通读顺,我先采用自由读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放声读全文,然后再用小组接读的方式去朗读全文,最后采用个别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精彩语段。如此反复,效果很好。

三、快读知大意

这一阶段可采取指名朗读或快速默读等形式,对全文进行通读,让学生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大意,也就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交流中,学生可能出现内容不完整、语言不连贯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一定要将训练落实。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体裁文章概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教学第十二册略读课文《灯光》一课时,通过快读后,很多学生只知道课文主要是写关于灯光的一件事。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捕捉到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我设计了一个提示性的问题:“同学们,课文中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郝副营长的感人事迹,你们能找到吗?”话音刚落不久,全班超半数同学就找到了这一段:“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为了训练学生完整概括主要内容,我又设计了如下问题:“谁为了什么而怎么做?最后怎么样?”复杂的课文内容经过这么简单的设计提问,连班上的学困生也能轻松流利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难道这不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吗?

四、深读生质疑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写人叙事性作品,不仅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还要精读文章,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阅读一篇文章,有的从题目入手,文眼在题目上,如第十一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文眼在“不老”;有的文章从中心句入手,如第十二册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呀”这句话去质疑学习;有的文章从结果处入手,采用变序的学习方法等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学语文,去懂语文。难道这不是“扎扎实实促发展”吗?

五、熟读品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感悟和理性认识都逐渐深刻,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对所读文章有一个欣赏和签别的机会,从而开发了学生感悟知识、驾驭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让学生快速浏览,你很欣赏的语言是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深的、精彩的语言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事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人物是什么?你感到哪方面的写法是可以学得来的?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作些交流,去品读。最后再通过背诵、摘抄、运用优美词句来丰富自己的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灯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弄清了文章写什么事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1.课文中精彩的、给你留下印象深的语言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你认为课文最值得你学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3.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就大声读哪一部分,然后小组交流。”而在学生交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就讨论到这里,看看你们小组对文章哪一部分、哪一点感受比较深,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又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同学们,我们通过交流与学习,已经明白了周恩来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生活是多么的简朴。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精彩?交流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描写总理认真审阅稿子的语句:“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乘着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我又加设了如下环节:同学们,如果写作文,你们想想,描写总理认真审阅稿子这段话可以用在描写什么样的人身上呀?有的说可以用在描写老师辛勤批改作业时的情景,有的说可以用在写爸爸伏案工作时的情景,有的说可以用在写同学给我辅导功课时的情景,还有的说可以用在写自己刻苦学习时的情景……多么简单而又实在的想法呀!就这样,一段段精彩、感人的话语跃然纸上。正是因为这段话的“抛砖引玉”,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了,语言变得更丰富了,写作变得更有兴趣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教师只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深、读熟、读透、读精,准能化繁锁为简易,化被动为主动,化静止为灵动,化乏味为有味,真正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语文教学观。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施茂枝.略读课文教学四问[J].语文建设,2008(10).

[3] 施茂枝.略读课文的真相[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

G633.33

A

2095-3712(2014)12-0059-03

莫秀莲(1969—),女,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